隨著風光儲新能源大基地的開發進程加快,作為風光項目的重要補給,市場對儲能的需求將會逐步增加,一批大型儲能電站項目在各地簽約、備案。
隨著技術不斷革新,未來吉瓦時儲能項目或將成為新能源風光大基地的重要補充部分。目前,據北極星儲能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今,全國已備案、簽約、開工35個吉瓦時級儲能項目,總規模達到23.392GW/51.084GWh。(項目名單見文末)。但如此大規模的儲能項目,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仍面臨著很多挑戰。
項目建設阻力大
吉瓦時項目建設難度大,主要原因是建設成本高昂、占比面積大、安全性要求高。
1.成本高昂
據統計,儲能電站EPC的成本在2元/Wh左右,2023年市場報價還有逐漸升高的態勢,因此建設1GWh的儲能項目成本就高達20億元。
大規模儲能電站的建設對于技術要求高,作為電網供電的重要一環,技術需滿足循環壽命、規模化、安全性、經濟性等要求,因此儲能系統報價高于常規的儲能項目,比起規模較小的用戶側儲能,企業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2.占地面積大
吉瓦時級儲能電站的單體容量大,占地面積遠大于兆瓦時級儲能項目。1兆瓦儲能電站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吉瓦時儲能電站占地約2700畝。因此,大規模儲能電站用地批復時間長,建設周期長。
而且建設電站不僅要求有大面積空地供儲能電站使用,還需要所在地風光資源豐富。較為常見的模式為在風光大基地內配建電網側儲能電站,與風光項目同步建設,從而節約用地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
3.安全性要求高
大規模儲能電站的設備集中度更高,對于技術要求也高,作為電網補給的重要一環,儲能技術需滿足循環壽命、規模化、安全性等要求,而且需建設完善的熱失控、消防預警等保護機制,來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共享儲能模式
通過北極星儲能網統計發現,共享儲能是吉瓦時儲能項目的主要建設和應用模式。隨著風光配儲需求攀升,雖然共享儲能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但各地建設熱情不減,據北極星儲能網統計,共享儲能在國內吉瓦時級儲能項目中占比高達54%。
2019年4月,全國首個共享儲能電站即青海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儲能電站建成,該電站于2019年試運營,項目總裝機容量700MW,其中光伏200MW、風電400MW、儲能50MW/100MWh。
除青海外,廣東、山西等地備案、簽約多個共享儲能項目。1月31日,廣東惠州市惠東縣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EPC開標,據介紹,該項目投產后參與新能源容量租賃,廣東電力市場輔助服務調峰調頻,提升電力系統供電可靠性。
共享儲能項目是指將電源、用戶和電網三側的儲能資源整合,由電網統一進行優化配置的儲能項目,其為電源、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靈活調整運營模式實現全網共享,能夠起到削峰填谷提高資源利用率,平衡電網、保持電網高效運行等作用,一般由第三方經營。
目前來看,大型共享儲能容量配置時長大多為2h,建設目的主要為最大限度減少棄風棄光,滿足電網調峰的最小需求。另外,共享儲能可以通過租賃、定期購買等方式來為新能源項目投資者提供服務,獲得一定收益。
民間資本入局
雖然吉瓦時項目的建設難度較大,但隨著各地儲能利好政策出臺,吸引了不少央國企、地方有實力的儲能企業入局。
從投建單位來看,中廣核布局規模最大,共建設中廣核更州電化學儲能電站、中國廣核陸豐電化學儲能電站、中廣核陸豐電化學儲能電站4個大型儲能電站,總規模達到3GW/6GWh。
而由匯寧時代與中廣核合作建設的陽江廣核匯寧綠色儲能電站市場占比第二,總規模2000MW/5000MWh。
值得注意的是,由甘肅金釩源儲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的甘肅金昌市高溫熔鹽儲能綠色調峰電站項目市場占比緊隨其后,規模600MW/3600MWh。據悉,甘肅金釩源儲電力技術有限公司從事太陽能熱發電裝備銷售、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風電場相關系統研發等,由深圳市金德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除了華能集團、中國能建、中國電建等央國企外,還有許多地方企業投資大容量儲能項目,例如寶光智中聯合華電集團簽約安徽桐城800MW/1600MWh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廣東拓源儲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約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項目。
從地區來看,廣東省GWh級儲能項目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共有廣東惠州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廣東云浮新區500MW/10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等12個儲能項目簽約、備案等,總規模達到11GW/22GWh。其次是山西省,中核榆次500MW/1000MWh共享儲能項目、山西忻州500MW/1000MWh共享儲能電站等6個儲能項目簽約、備案,項目建設規模6.5GWh。
截至目前,從全國市場來看,儲能可通過租賃、峰谷電價差、參與輔助服務、容量補償等方式獲利,隨著中央對儲能建設的大力支持,儲能電站盈利模式逐漸清晰。2月13日,國家能源局曾表示,將會把儲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支持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推進健全新型儲能價格和市場機制。
2022年以來,各地補貼利好政策頻出,大型儲能項目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