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配額收緊,碳價難測,碳市場多項關鍵政策待定

2023-02-22 10:29:58 財經十一人   作者: 徐沛宇   

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期“免費配額將收緊”的政策基調已基本確定,但配額分配方案等多項關鍵政策亟需在2023年盡快敲定。

免費配額減少,意味著高碳排企業必須花錢在碳市場上購買排放量,花錢多少取決于碳價高低。

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期覆蓋2021年和2022年兩年的碳排放,控排企業需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履約。由于距離履約期限較遠,且政策不明朗,2022年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冷清,成交量和交易金額同比均下降了七成左右。

在2022年交易需求被抑制的基礎上,全國碳市場2023年的交易量預期將大幅上升。第二履約期的碳配額分配方案尚未確定,不過主管部門已明確表示免費配額將減少。這意味著2023年全國碳市場可出售的配額盈余將減少,市場需求將增加——按常理,碳價將會上漲。

但多位業內人士對《財經十一人》透露,為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主管部門正在考慮推出“借碳”政策,即允許企業免費將自己明年的配額用于今年履約。這相當于大幅增加配額供應,2023年的交易碳價可能因此下跌。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收緊免費配額的趨勢不可逆轉,那“借碳”這種寅吃卯糧的政策雖能緩解寅年的壓力,但又會讓卯年的壓力加大。

無論如何,業界最大的呼聲是盡快明確相關政策,給市場以長期發展的信心。因為碳市場是虛擬交易市場,只有規則完善,預期穩定,才能健康發展。

2023年,全國碳市場將有多項政策落地。除了第二履約期的配額分配方案,全國碳市場的頂層設計法規,以及可抵消碳排放的自愿減排市場政策都在積極推進中。

交易量將回升,碳價受“借碳”政策影響

2022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的第一年,交易十分冷清。

2022年,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交易量為5088.9萬噸,其中大宗協議交易占比87.84%,掛牌交易占比 12.16%,總交易量較2021年同比下降71.54%。總成交金額為28.1億元,同比下降63.27%。

相較2022年全球125億噸的交易量和8650億歐元(約合6.3萬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中國碳市場的規模顯然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的減碳需求差距甚遠。

政策不明確抑制了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需求。

據信息服務商路孚特統計,從2022年2月到10月,超過40%的交易日都只有不到100噸的碳配額在全國碳市場交易。北京理工大學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 年全國碳市場換手率在2%-3%內波動,低于國內七個區域試點碳市場約5%的平均換手率,更遠遠低于歐盟碳市場約500%的換手率。

2022年11月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第二履約期(2021-2022年)發電企業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后,全國碳市場的交易開始回升。該征求意見稿并非最終版,但明確傳遞出了要下調碳配額基準線的政策方向,即減少發放免費配額。

路孚特根據上述征求意見稿測算,與2019-2020年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相比,2021年和2022年的免費配額將至少下降6.5%。

這意味著有配額缺口的企業數量,以及缺口的規模都將擴大。第一個履約周期里,共有2162家發電企業為控排主體,年度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5億噸。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顯示,847家企業在第一履約周期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約為1.88億噸,約占第一履約期碳市場覆蓋范圍內排放量的2%。預計第二個履約周期的缺口規模將大于第一個履約周期。

因此,全國碳市場配額交易從2022年11月開始增多。11月和12月的全國碳市配額交易量占2022年全年交易總量的三分之二。11月的交易量為730萬噸,12月為2625萬噸,超過1-11月份交易量總和。

不過,第一履約周期的免費配額整體有盈余,第二履約周期則有可能出現配額整體有缺口。也就是說,需要用第一履約周期余下的配額來交易、履約。

碳中和服務商中創碳投根據上述意見征求稿推算,2021年、2022年全國碳市場發電配額缺口分別約為4000萬噸和3000萬噸左右。假設第一履約期的過剩配額能等量結轉,第二履約期的配額供需會比較寬松。不過,實際的交易情況還取決于配額盈余企業是否會惜售。

2022年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交易加權平均價為55.30元/噸,同比2021上漲近30%。從常理來看,全國碳市場2023年的配額交易價格還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路孚特根據自有模型和配額分配方案的征求意見稿,以及中國電力行業數據來估算,預測2023年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均價為66元/噸。

在交易量方面,由于2023年年底是第二履約周期企業履約的截止時間,今年的交易量勢必將比2022年有較大提升,交易高峰期將在下半年。

路孚特碳組高級分析師譚琭玥對《財經十一人》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市場運行和保障制度還不完善,控排企業大多處于被動履約的狀態,即在履約前較短時間內進入市場交易。現貨交易的碳市場一般在履約截止日期前出現交易高峰,流動性比成熟的金融市場差;在非履約季,碳價沒有很好地反映碳減排資產的價值——全國碳市場即是如此。在2023年在履約截止日期前,預計全國碳市場的流動性會大幅提高,量價齊升。

但是,如果主管部門推出“借碳“政策,即允許企業免費將自己明年的配額用于今年履約。這相當于大幅增加配額供應,2023年的碳價可能會下跌。

一家存在配額缺口的控排企業碳市場負責人對《財經十一人》說,政策確定之后,如果沒有意外,“我們買碳的報價預計在60—70元/噸。但要是允許企業預支明年碳配額來履約,我們的報價就會往30—40元/噸這個區間上走了。”

碳市場需要長期、穩定的制度安排

全國碳市場諸多政策中,確定配額分配方案最為急迫。第二履約期的配額分配方案本應在2022年年內發布,但至今未敲定。業內認為,其難點在于如何平衡“減少配額”與”“加重企業負擔”兩者的關系。

據路孚特計算,第一履約期結束后市場上尚有3.52億噸配額盈余。這些盈余配額如何結轉至未來的市場尚無確定的政策。

無論是督促企業減排,還是穩定碳市場發展,全國碳市場的配額發放都應逐年減少。第二履約期配額分配征求意見稿計劃減少的配額規模,可以消除第一履約期盈余未交易的絕大部分配額。這意味著有缺口的企業數量增多,且企業的缺口規模擴大,需要購買碳配額的企業財務負擔較大。

“借碳”政策(允許企業將自己明年的配額用于今年履約)是解決上述難題的選擇之一。目前主管部門仍在考慮之中。

路孚特碳組首席分析師秦炎表示,讓企業提前預支來年的免費配額來履約,其實就是在給煤電企業紓困,同時打壓囤積配額的投機行為,也有利于收緊配額的政策平滑落地,從而解決第一履約期配額供應過剩的問題。短期內,“借碳“政策會使碳價下跌,長期看,它有助于緩解配額過剩,使碳價得到長期支撐。

歐盟碳市場有類似的“借碳“政策。歐盟碳市場是每年二月發放當年的配額,每年四月份履約上一年的排放,企業可以用當年已分配的配額履約去年的量。但不允許預支未來沒有分配的配額來履約。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借碳“政策不合時宜。“借碳政策就像是為了填一個坑,又去挖另一個坑。”某資深碳市場人士說,碳市場需要長期穩定的政策,經常發布令人意外的臨時政策會打擊對市場的長期預期。

為了全國碳市場長期平穩發展,更重要的、業界更期待的是發布頂層設計的法規,即《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2022年7月14日,《國務院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明確了16件擬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其中包括由生態環境部起草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該條例目前是待審未定。

當前全國碳市場等級最高的法規制度為生態環境部2021年頒布的部門令《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由于其法律級別較低,對企業不購買足夠的配額履約或不按規定報告排放等情況,僅能處于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的《2022中國碳市場年報》認為,第一個履約期內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富余,卻有企業臨近履約截止日還無法從市場上購得配額,需要當地主管部門從中協調。這反映了富余配額持有者因擔心未來碳市場規則變化會導致其未來的履約所需配額難以得到滿足,因此選擇在當前時點惜售以儲備多余配額應對未來履約壓力,這與當前全國碳市場缺乏較長時期的控排目標和配額分配方案有關。

該報告認為,長期規劃的不明確帶來兩個方面的危害:一方面,企業無法判斷未來配額分配方案的約束力度,造成不以履約為目的的交易非常少,不利于碳市場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長期定價機制的缺失難以引導企業進行低碳投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低碳轉型和控排企業的減排進程。

業界預期CCER年內重啟

可抵消碳排放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下稱CCER)是碳市場的必要補充。控排企業可使用CCER履約(1個單位的CCER等同于1個碳排放配額)。

據生態環境部統計,全國碳市場第一履約周期(截至2021年底),控排企業累計使用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市場中剩余的可流通CCER約為1000萬噸。

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統計,2022年市場共計成交795.9萬噸CCER,同比2021年下降95.46%。

據此計算,目前市場中剩余CCER數量不足200萬噸。而所有的CCER都是2017年3月之前審批的。第二個履約周期已過半,此輪履約期里CCER該如何使用尚無定論。

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3月宣布暫停有關CCER方法學、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備案的申請。CCER的審批重啟和簽發等相關工作至今仍處于暫停狀態。

譚琭玥表示,CCER沒有重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多部門協調,需要時間周期較長,二是目前政策所涵蓋的方法學等技術文件還沒確定,三是全國碳市場第二履約期配額分配方案仍未發布,CCER政策需要與其協同,晚于其發布。

業內普遍預期,在今年年底履約截止日前,CCER的審批應該能重新啟動。不過,能簽發多少CCER,并在全國碳市場用于履約,則難以預計。按照目前的進展來看,第二履約期內可用于抵消碳配額的CCER數量將低于第一履約期,市場供需較為緊張。

CCER的相關政策不僅影響全國碳市場的市場行情,還關系到中國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接軌的情況。國際碳減排量的流通和認證即將成為現實,CCER的重啟和交易則是中國碳市場與國際接軌的前提。

2021年年底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已達成了國際碳市場的機制安排和實施細則。全球化的碳交易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全球碳價的形成以及碳市場正在走向互聯互通。

根據《巴黎協定》第六條:國際減碳合作將建立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際碳排放權轉讓,把多個國家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連通;同時,建立一個聯合國中央機制,讓各個國家之間可通過交易獲得碳信用(經核證的減排量被稱為碳信用)。例如,A國給B國一定的費用建造風電場,A國因此獲得碳信用。目前,韓國已與越南達成協議,將在越南投資減排項目,以完成韓國的碳減排目標。

在國際能源產業動蕩的2022年,全球碳市場繼續蓬勃發展。據路孚特統計,去年全球碳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8650億歐元。全球排放市場上約有125 億噸碳許可證易手,比上一年減少20%。但由于交易價格上漲,總交易額增長了14%。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歐盟碳市場(EU ETS)去年交易額約7510億歐元,比上年增長10%,占全球總量的87%。由于烏克蘭戰爭后能源價格飆升,去年歐盟碳市場碳價平均超過每噸 80 歐元,比前一年高出50%。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碳市場,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