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天津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了解到,天津加強對地熱資源供暖環節的動態監測,提高監測精準度,強化監測穩定度,提高地熱資源持續利用率,守好冬季地熱供暖“責任田”。
據介紹,天津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地熱供暖“全時空”動態智能監測。供暖期內,相關單位依托地熱井監測數據遠程采集裝置等先進技術設備,對全市317個供熱站的水位、水量、水溫、水質等基本情況進行監測,通過信息化平臺、手機小程序即可查看結果。
圖為技術人員在野外點位調試遠程數據采集設備
針對水位下降、水溫異常等情況,技術部門第一時間向供熱企業發出預警,提出井管破損堵漏、提泵維修建議,把影響供暖效果的風險點化解在最初階段,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同時,為增強對80~90攝氏度地熱井水的監測效能,技術部門通過縮小探測器芯片、傳感器、電路等設備體積,擴大隔熱空間,攻克因水溫過高導致監測儀出現加速老化、漏水等技術難關。
“天津每年都要對行政區內所有地熱井開展統測,至今已連續運作32年。我們將通過對監測數據綜合研究、分析和預測,提出地熱資源技術處理和開采方案。”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院長林建旺介紹,目前天津地熱回灌量已提高至4280萬立方米,總體回灌率由2012年的40.3%增加至80.96%,地熱回灌水平和規模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全市地熱供熱總面積3861萬平方米,約占全市集中供熱總面積的7%,二氧化碳(含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煤渣排放量每年分別減少123.5萬噸和6.8萬噸,利用量相當于100座40噸級別的燃煤鍋爐。
天津市深層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在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的科學管理下,現已形成穩定的地熱產業。天津也是我國唯一的集“中國溫泉之都”、“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溫泉之鄉”、“地熱開發利用示范單位”稱號為一體的城市。
根據《天津市礦產資源規劃》,預計到2025年,天津地熱資源供暖面積可達6000萬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暖面的10%,將為實現“雙碳”目標、助力綠色發展提供新動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