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光爆的光伏市場相比,2022年的風電市場表現平平。
在2020年,因為補貼政策,國內陸上風電上演搶裝潮,隨后2021年海上風電也上演了搶裝潮。但進入2022年,風電行業發展急轉直下,由于原材料漲價、疫情沖擊、行業競爭等眾多因素影響,導致風電產品零部件的齊套率不足,行業開工安裝不及預期。
有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全國累計風電新增21.14GW,同比增長10%,對比之下,光伏新增58.24GW,同比增長99%。值得關注的是,前三季度,全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24萬千瓦。去年的搶裝潮透支了今年的市場,導致2022年海風裝機出現階段性空檔。海上風電2022年上半年僅僅裝機0.27GW,而2021年上半年同期裝機2.146GW。2022年1-9月,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24萬千瓦,比起2021年1-9月裝機382萬千瓦,同比下降67.54%。
相對于表現亮眼的光伏板塊,A股風電公司風電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大面積滑坡,風電板塊整體營收實2425億元,同比下滑7.5%,規模凈利潤183.77億元,同比下滑5.7%。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最為明顯,營收845.3億元,同比下滑14.6%,凈利潤51.24億元,同比下滑27.9%,30家風電企業中僅有4家的凈利潤維持增長。
與此同時,風機價格在2022年大幅下滑,并愈演愈烈,不斷走低的風機價格侵蝕行業的利潤。今年10-11月,陸上風機的中標均價創下了歷史新低。據不完全統計,11月全月陸上風機均價(不含塔筒)約為1516/kW,環比10月下降12.8%。
好消息是,風電利用水平得以提升。1-11月,全國風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008小時;風電發電量為61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約占總發電量的8%。
國內風電產業鏈在出口市場斬獲新的機遇,我國風電企業加快“出海”步伐。秦海巖稱,經過多年的自身能力與海外配套體系建設,國內風電整機商擁有了深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在海外斬獲頗豐。金風科技的產品已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景能源拿下國際風電項目訂單,總容量達340萬千瓦;明陽智能打進英國、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大金重工拿下英國、美國、法國的多個項目訂單……我國風電企業正在用“中國方案”讓越來越多地區的風能資源實現高效開發,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在政策的利好下,海上風電釋放出強勁的發展信號,上海、廣東、山東、浙江等省份相繼出臺海上風電電價補貼政策。隨著企業持續投入,海上風電機型大大豐富,施工安裝、運維裝備等環節能力不斷提升。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山東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項目等平價項目的投運,表明我國海上風電正在有序向平價上網過渡。
據悉,部分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初始投資已經可以做到12000元/KW左右甚至更低,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平價”只有一步之遙,海上風電度電成本相比2020年全球海風度電成本有明顯降幅。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預測:“十四五”規劃將大規模啟動海上風電,比起陸地風電業務,海上風電的表現更加搶眼。
回望2022年,風電產業仍受到各類新能源產業政策、海上風電規劃政策的加持,但由于平價時代的到來以及低價內卷的加劇,整體市場競爭形勢正在加劇,風機大型化、海上風電正在成為未來競爭的焦點。
雖然受到多方的影響,今年風電裝機量可能不及預期,但是全年風電招標量高企。據中金預計,2022年全年行業招標量有望接近100GW,其中海上項目招標在15-20GW之間,均有望創下歷史新高且大幅超出此前年份。也就是說,風電行業在2023 年實現裝機量爆發式增長,風電行業向好趨勢不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