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日舉行的青海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謝寶恩說,結合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和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青海省加大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產業扶持力度,鄉村旅游接待點發展到2325戶,1622個脫貧村光伏產業收益年均達30萬元,28.3萬脫貧人口拿上了“陽光存折”,農畜產品線上銷售額增長79.5%。
謝寶恩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4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群眾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青海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青海研究制定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和“十四五”規劃,出臺36個行業配套政策,保持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低保、困難救助等普惠性政策連續穩定。
據悉,青海省去年便將監測對象識別參考標準由6000元提高至6700元,開展2輪集中排查和3次因災排查。兩年累計納入5158戶19237名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舉措,74.2%的監測對象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在加強產業就業幫扶方面,青海省將50%以上的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去年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增長9.5%。同時,舉辦“雨露計劃+”促進就業專場招聘會,4.99萬脫貧人口通過生態公益性崗位實現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務工規模年均突破20萬人。
同時,青海省調整了優化醫保政策,特困人員、農村低保對象和納入防返貧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住院醫療費按90%予以報銷,穩定脫貧人口按80%予以報銷。
此外,青海省持續深化幫扶協作,東西協作幫扶范圍已拓展至8個市州全覆蓋,年度東西部協作資金由脫貧攻堅期的4.07億元增加到8.59億元,協作范圍之廣、幫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