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勝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綠色發展是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綠色發展為新時代中國建筑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建筑科技創新是實現建筑業綠色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節能是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的技術起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在對能源的消耗中,建筑的占比較高。通過在建筑中運用保溫、熱回收、自然通風采光等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能源負荷,使建筑達到超低能耗乃至近零能耗。同時,節水、節地、延長建筑有效使用年限等科技的采用,是建筑綠色減碳的有效方法。
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是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環節。建筑是能源的使用端,我們以使用需求為切入點,研究減少化石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耦合與一體化使用,同時采用光伏、微風發電等措施,使建筑生產綠色能源,并且進一步進行儲能、直流供電以及柔性電網等支撐科技的創新。
數字科技是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技術。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科技正在賦能建筑行業的創新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傳感器等,以及相關軟硬件產品已經開始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維中應用,例如,以正向BIM的建筑設計方法為基礎形成的協同的智能化管理工具,Web3.0及元宇宙技術支撐的建筑數字資產,可對建筑和園區進行能源管控與調度、打造“源—網—荷—儲—人”五位一體全要素感知和低碳運維等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我們已經從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階段轉入數據技術(Data Technology)階段,以數據來支持建筑綠色低碳服務和激發科技創新。
以建筑設計為主體構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體系、標準體系和平臺是建筑綠色低碳發展可持續的基石。建筑設計不僅確定了建筑的形式和功能,而且確定了建筑的性能、科技屬性、技術路徑和標準。瞄準綠色低碳目標,實施建筑綜合能源規劃,搭建“策劃、規劃、設計、建造、運維、評估”體系和一體化的建筑綠色低碳體系,通過全過程、全專業、全智能的設計與設計管理平臺,可以打造高品質綠色低碳園區和建筑。
創新科技產品的集成應用是建筑綠色低碳發展的有力支撐。我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創新取得眾多重大成果。這些成果轉化形成的先進產品、材料、技術,有效支撐著高質量綠色低碳標準建筑的建造,而相對應的,建筑也為這些科技產品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場景。這是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的具體實踐。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巨大市場,可以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的提升,支持我國科技由基礎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到產業創新的不斷迭代,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高度融合。
建筑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是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的實踐應用場景,也將會進一步促進科技的原始創新。對建筑業而言,綠色低碳發展是一項可持續的工作,今后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更高的標準、需求和要求。建筑綠色低碳發展在不斷進步,持續為科技創新提出新問題、新目標、新需求,推動中國當代科技的協同集成創新、應用轉化創新,并有可能催生原創性、引領性、自主性的科技創新,實現建筑高質量發展和當代科技創新的相互支撐,使二者不斷互相促進、向上發展。
企業是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科技創新的主體。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建筑設計院。1959年設計建成的人民大會堂、2019年設計落成運行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021年設計落成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等建筑設計作品,展現了科技創新在建筑中的應用。
在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綠色低碳戰略轉型過程中,我們既要秉承傳統行業深耕細作的匠人精神,將綠色低碳理念滲透到建筑設計、建造、運維的每一個節點;又要兼容并蓄,學習并融合跨行業的科技成果,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深挖科技賦能背景下能源結構、能源系統、能源儲蓄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減碳潛力,全力實現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