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天空新聞頻道近日報道,英國議會官方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英國產生的250多萬噸塑料垃圾中,約60%都被非法出口。土耳其是這些垃圾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由來已久
據英國《衛報》報道,土耳其近年來接收了大量來自歐盟和英國的垃圾。2021年,歐盟對土耳其的塑料垃圾出口量從2017年的約3.9萬噸猛增至45萬噸,漲幅高達1200%。
10月14日是第五個國際電子垃圾日。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專家凱斯·巴爾德說:“在歐洲范圍,電子廢棄品回收利用率達到50%至55%。但在低收入國家,我們估計只有不到5%,有時甚至低于1%。”與此同時,每年數以千噸計的電子垃圾從發達國家運到發展中國家,加重后者的回收壓力。
發達國家垃圾出口問題由來已久。美國《科學》雜志子刊《科學進展》雜志曾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2016年制造的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一成被回收,海量垃圾被運往發展中國家,這一做法已持續30年之久。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成為發達國家出口垃圾的“重災區”。據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統計,東盟國家2018年的廢塑料進口量相較2016年增長了171%,總量由83萬噸上升到226萬噸。
非洲國家也深受其害。據美媒報道,2020年美國與肯尼亞開始貿易協議談判,美方提出投資肯尼亞垃圾回收處理產業,要求肯尼亞放松對塑料制品生產消費和跨境貿易的限制,即事實上允許美國把塑料垃圾出口至肯尼亞。
屢禁不止
為阻止危險廢物流向發展中國家,早在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通過了《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目前已有190個締約國。除了危險廢物,《巴塞爾公約》也將塑料廢物、生活垃圾與電子廢物等納入管控框架。
分析人士指出,從全球范圍看,垃圾出口問題面臨“按下葫蘆起了瓢”的尷尬——垃圾出口國很快就能夠找到替代國。
“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垃圾的根源,在于處理成本的‘剪刀差’。發達國家有降低垃圾處理成本的需求,造成垃圾非法出口屢禁不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區域廢物管理室主任董慶銀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發展中國家受制于自身發展水平,環保設施尤其是廢物資源化利用處置設施不健全,相關技術與知識儲備欠缺,如使用不恰當的廢物處理方式,會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董慶銀還指出,不同國家進出口監管存在不同機制,由于海關執法漏洞等原因,進口固體廢物常常通過偽造商品名目流入發展中國家。
亟需約束
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固體廢物進口國。2017年,中國明確提出分批次逐漸禁止各類洋垃圾進口,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實現進口“洋垃圾”清零的目標。在中國的積極示范下,一些東南亞國家也開始采取行動,對內打擊相關產業、對外限制垃圾進口。
長期來看,要解決垃圾出口問題,發達國家要承擔相應責任。董慶銀指出,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技術轉移或資金支持,協助發展中國家建立高標準的廢物處置設施;另一方面,發達國家需要承擔自身廢物處置的責任,推進環保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目前,國際上也在快速推進有關廢物管理的國際性文書談判進程,有望建立更強有力的約束機制。”董慶銀說。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