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中國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共同利益所在。而電動汽車將引發汽車、能源、人工智能三大產業變革。在這三大變革中,以電為主要驅動力的能源變革是實現“碳中和”的核心突破口。
“電”這一行業正迎來一場產業變革,而這場變革的主角是億萬大眾。具體而言,電動汽車推動了這場能源行業變革。燃油發動機被電機替代,電池取代了燃油,“交流電”與“直流電”可能再起爭端,“直流電”在用戶端更占上風,輕量化、小型化、智能化成為未來趨勢。
智慧交通與出行領域一直是愉悅資本深耕的投資根據地。愉悅資本從早年投資易車網,到后來支持蔚來汽車、摩拜單車、途虎養車等企業,再擴展到汽車充電、二手汽車配件及零部件再制造等循環經濟領域,投資了能鏈集團、優信集團、源件星球等企業,進而支持了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企業,如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激光雷達廠商Innovusion等。
汽車在居民消費中占據較高比重。電動汽車產業則是被中國企業抓住的寶貴機遇。以“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三家車企)為代表的企業,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拓荒者。在電動汽車如此大的產業崛起浪潮中,也出現了一些猜想:中國能否重現類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景?未來中國自造的電動汽車能否廣泛出口到全球其他國家?這是一件讓各方都充滿期待的事。
未來,電動汽車產業崛起將帶來三大變革。首先是汽車行業的變革;其次是人工智能產業的變革,包括安防、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最后是能源產業的變革。而能源正在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其變革將會引領幾乎所有行業的變革。
電動汽車引發的諸多變革中,特別重要的一項是充換電。電動汽車的充換電網絡,會推動“電”整體發生一場巨大變革。以蔚來為例,其早年剛開始做充換電業務時,頂著不小的爭議。到后來,國家能源局發布了由蔚來研究制定的相關換電行業標準。如今,換電網絡已成為重要基礎設施。截至今年7月4日,蔚來用戶累計換電達到千萬次。
愉悅資本投資的能鏈智電于今年6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該公司探索創新發電場景,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利用光伏為新能源汽車充電,實現清潔能源的自發自用,將綠電引入充電場站。其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其服務充電運營商超800家、充電站超3.3萬座;2021年,充電量超過12億度,約占中國公用充電市場18%。
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1億輛,意味著來自需求端的變革驅動力非常強勁。
現在,全球企業家紛紛開展“碳中和”行動。被譽為“風險投資之王”的美國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捐款11億美元設立斯坦福可持續發展學院;2015年,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建立了突破能源基金。2019年,美國紐約市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向BeyondCarbon項目投資5億美元,幫助關閉燃煤電廠。2020年,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捐贈100億美元用于“BezosEarth Fund”計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碳”和“電”是同一枚硬幣的不同面。實現“碳中和”的最大抓手是能源,電則是能源領域碳減排的核心突破口。統計顯示,能源系統碳排放占比約為80%,其中電力系統碳排放占比超過40%。
從宏大的敘事到落地生根,電動汽車的作用舉足輕重。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上,電動汽車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電動汽車的普及提高了電池技術進步的邊際貢獻率,電池與儲能技術的邊際效應也在增加。同時,“電”的產業鏈升級正在啟動,“碳”“電”交易市場正在形成,氫能與核能前途廣闊。
對于重構“電”行業,包括發電(風電、光電)、分布式儲能、虛擬電網、輸配電、調度等都在快速推進中。由于需求端市場巨大,哪怕是任何小的改進,都會產生經濟效益。
另外,二次電動化已經悄然啟動。比如,愉悅資本投資的戶外運動裝備公司魚尾科技,已經實現了用輕便、小型的設備為戶外露營供電;水上運動智能硬件公司葦渡科技,研發了電動水翼沖浪板。能源正在與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支付及中國制造一起,構成新基礎設施,從而重構中國經濟。在這一過程中,必將涌現出大量多樣的“企業新物種”。
中國創業潮歷經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是啟蒙時代,從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企業主要靠管理制勝。第二個是網絡時代,從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互聯網成為創業熱土。第三個是新基礎設施時代,從2018年開始,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一起形成了新基礎設施,一批代表性的企業正在涌現。
在“碳中和”引領的浪潮中,誰將是新的最偉大的企業與企業家?我們將拭目以待。
(作者系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