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光伏老大半月沒了700億

2022-09-02 13:33:09 市界   作者: 李楠  

光伏熱潮中,企業迅猛擴張,供需形勢導致了“擁硅為王”。伴隨硅料步步漲價,光伏產業鏈中的利潤向上游轉移,通威等硅料企業成為最大受益方。眼下,通威還要進一步搶奪在光伏組件領域的蛋糕。

從上市到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光伏茅”隆基綠能(以下簡稱隆基)用了大概七年半的時間。而從市值1000億到5000億,隆基只用了不到兩年。這不僅是光伏領域的第一,也是光伏領域的唯一。

商海中新王換舊王的故事不斷上演,隆基正是光伏領域的新王。但最近,光伏新王挨了一記“悶棍”。

8月19日,伴隨硅料龍頭通威股份(以下簡稱通威)入局光伏組件的一則消息,以隆基為首的組件廠商集體大跌,其中隆基大跌7.89%。從8月19日至今,隆基市值累計抹去超700億元。

然而麻煩不僅在于通威的“攪局”,光伏行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跨界者,爭搶時代風口的紅利。

“光伏茅”不香了?

被稱為“光伏茅”的隆基,賺錢能力受到了質疑。

從8月19日到9月1日,隆基股價下跌15%。此前其市值約4620億元,如今市值3916億元,抹去約700億元。

光伏是大熱板塊,隆基是產業鏈中的一體化龍頭,從近期財報來看,其實表現不錯。

數據顯示,在2022年上半年,隆基實現收入504億元,同比增長43.6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81億元,同比增長29.79%。

如果以第二季度表現來看,則隆基收入318.22億元,同比增長65.3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17億元,同比增長53.23%。比第一季度表現更好。

隆基仍在快速成長,然而遺憾的是,隆基雖然是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眼下卻不是盈利最豐厚的那家。

同樣在今年上半年,生產高純晶硅的硅料巨頭通威股份實現營收603.39億元,同比增127.16%;實現歸母凈利潤122.24億,同比增312.17%。在第二季度,通威實現凈利潤70.29億元,比隆基半年賺得還多。

萬事怕對比。要說賺錢效率,通威這家光伏市值第二名的公司,更勝一籌。

隆基財報中已經顯露隱患。近兩年,隆基的銷售毛利率連續下滑。從2019年的28.9%,縮減至2021年的20.19%。2022年上半年,又進一步縮減至17.61%。

盈利能力未能隨收入高速增長而同比例增長,麻煩早就埋下。

隆基以半導體業務起家,2007年布局光伏單晶硅片。2014年收購樂葉光伏,將業務向光伏電池、組件方向延伸。隨后成立隆基新能源,切入下游電站業務,形成垂直一體化布局。

一體化的一大好處,是壓低成本。但復雜產業鏈中,沒有哪家巨頭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環節。隆基在硅片和組件上都占據行業頭部,不過也受制于人。最明顯的,就是硅料。

挖金礦的人未必能淘到金,但是賣鏟子的人不會吃虧。

光伏熱潮,企業擴張,供需形勢導致了“擁硅為王”。伴隨硅料步步漲價,光伏產業鏈中的利潤向上游轉移。通威等硅料企業成為最大受益方。

隆基的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就在于原材料的漲價。據隆基年報,2021年,其光伏產品原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加了62.33%。

而眼下,通威更進一步攪動光伏產業市場。

8月19日,市場傳出通威預中標華潤電力光伏組件訂單的消息,其股價逆勢大漲超8%。同日,光伏組件企業則集體大跌,隆基跌8%,天合光能跌15%,晶澳科技逼近跌停。

一方面,通威稱,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專業分工,協同發展的經營理念,聚焦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業務環節,為合作伙伴提供高質優價的產品。

另一方面,通威表示,自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時即有部分組件產能,基于目前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和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強,也會順勢而為,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

通威本就經營組件業務,只是規模不大。據2021年報,通威的組件、電池和相關業務整體毛利率為8.81%,隆基的組件及電池業務整體毛利率是17.06%。

毛利率差別顯著,原因在于,通威這一板塊中的電池產量占比超90%,組件占比不足10%。而電池板塊毛利率本就偏低。

顯然,拓展組件業務,可以提升通威的盈利能力。所以不少人眼中,通威擴大組件布局已然成大概率事件。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市界指出,隆基核心競爭力在于巨大的規模與成本優勢,擁有上游硅材料優勢的通威進入組件領域,是對隆基的巨大擠壓。

有意思的是,通威與隆基本來關系密切。

相愛相殺

“沒有永遠的朋友”,這一點在光伏戰場里有著生動體現。

2019年6月,隆基、通威共同發布公告,雙方就高純多晶硅及硅片合作事項達成合作意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通威戰略入股隆基在寧夏銀川的15GW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入股后持有該項目30%股權;隆基按照對等金額戰略入股通威在包頭的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入股后持有該項目30%股權。

同時根據協議,在2020-2022年,隆基股份每年向通威包頭項目公司采購一定數量的高純晶硅,而通威每年向隆基銀川項目公司采購一定數量的單晶硅片。

很明顯,這是強強聯合互惠互利之舉。有評論稱,光伏制造業的龍頭結盟時代來了。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光伏制造產業上下游“分工”經歷了數次迭變:早先各家企業只做單一環節,當時行業競爭尚不充分,聚焦某個環節都能拿下豐厚利潤。

而后是全垂直一體化階段、純專業化分工階段,如今到了大家戰略合作或互相參股,來實現“有側重的錯位一體化”階段。

產業鏈在向更高效的形態進化,對整體發展當然是好事。可是盟友關系并不穩固。

隆基是光伏組件最大制造商,如今通威的擴張對其不利。然而在此之前,隆基也擴張到了通威的“地盤”。

要知道,通威不僅是硅料龍頭,也是光伏電池最大玩家。來自PV Infolink的數據顯示,通威在2021年全球光伏電池片出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但隆基正謀求光伏電池上更大的蛋糕。

從2020年開始,隆基就加大了電池領域的投入。2020年,隆基的西安航天一期年產7.5GW電池項目、西安涇渭新城年產5GW單晶電池項目投產。截至當年底,其單晶電池產能達到30GW。

2021年5月,隆基拋出了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可轉債融資,進一步推進電池布局,計劃投資58.5億元用于西咸和寧夏的兩項單晶高效電池項目,合計年產電池20GW。

不僅如此,隆基與通威還另有較量。

2021年2月,隆基宣布與江蘇中能簽訂高達70億元多晶硅料采購協議,讓外界浮想聯翩。江蘇中能是保利協鑫能源的全資子公司,而保利協鑫與通威在硅料上是對手。

《時代周報》援引光伏業內人士消息:這似乎是隆基的一個表態,告訴部分硅料生產企業不要“擁硅自重”。擁硅為王的最大受益方,正是通威。

雖然隆基可以通過硅片漲價的手段,把硅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向更下游傳導。不過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市界指出,下游組件的價格不能無限制地漲下去,也就沒辦法全部傳導硅料上漲的成本。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俗語的重點在后半句。尤其就商業關系而言,利益顯然是各方企業行動的指揮棒。

隆基與通威本有利益沖突之處,只不過現在,通威讓隆基更頭疼罷了。

光伏越來越卷

隆基的麻煩不僅在于通威。光伏產業的高景氣度,也在某種意義上給了它限制。

眼下,“跨界”成了光伏發展的一個關鍵詞。據索比光伏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6月,至少有50家企業跨界布局光伏。分布式光伏、多晶硅生產等是跨界企業布局重點,隆基主營的光伏組件也被搶食。

這意味著,當前的光伏龍頭們,都將面對更為激烈的競爭態勢,有被分食蛋糕的潛在風險。

在此背景下,隆基開始尋找新的可能。

2021年,隆基培育并推動了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和氫能業務的發展。關于前者,隆基入股了森特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關于后者,隆基成立了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試圖沖擊成為全球領先的大型綠氫裝備與方案提供商。

氫能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而關于氫能,通過制作方式不同,又可以劃分為灰氫、藍氫、綠氫三種。

我國目前氫氣主要來源,是化石能源制作的灰氫。隆基所涉足的綠氫,由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制作而來,尚在發展初期。截至2021年末,隆基初步具備了訂單獲取能力和500MW生產交付能力。不過要在綠氫上實現規模化盈利,并不容易。

綠氫供應、氫儲運路徑和基礎設施建設、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裝備等方面,都存在難題需要攻克。而制氫成本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

國聯證券預測,要到2030年,國內一些可再生能源優勢地區,綠氫才能在成本上與灰氫平價,達到每千克10元左右。綠氫的大規模應用,要等到2035年到2040年才能實現。

對隆基來說,綠氫有機會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不過能否復制光伏領域的輝煌,就很難說了。這個新興賽道上,擠滿了摩拳擦掌的玩家。

布局綠氫的企業快速增加,據國際能源網統計,涉及電解槽裝備企業數量,從2020年約10家已經增長到一百多家。

高工產研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規模超過9億元,出貨量超過350MW。其中,考克利爾競立出貨量達到160MW排名第一,傳統電解水制氫設備頭部企業中船重工718所排名第二,賽克賽斯氫能位列第三。

回頭來看,隆基眼下的發展,仍然以光伏為關鍵。

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史,經歷了Copy to China(復制到中國)向to China Copy(到中國復制)的轉變。部分領域,比如游戲,已經在海外大殺四方。光伏產業崛起,有著同樣讓人振奮的歷程。

在2021光伏組件前十名供應商中,中國企業占據前六席。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企業硅片產能占全球的98.1%。這份成績來自于政策扶持,也來自于企業的內卷。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對隆基來說,此時的麻煩,可以用三年前企業內部的一份感慨來總結。在隆基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之前,他們曾在一次采訪傾訴“苦衷”:要做到第一,不容易;做了第一,更不容易。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光伏企業,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