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國際低碳城智慧高效、精細善治、綠色發展中窺見未來之城
如果您仔細閱讀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會發現其中64%的政策內容都與城市發展有關。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目前中國城市在低碳智能出行、以人工智能實現城市運營自動化、利用人工智能實施監控和警務預測等領域的滲透率已趨于全球領先水平。而未來,打造城市綠色生態、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社區配套便利度、提供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服務將會是貫穿中國城市發展的核心議題。
7月30日,“2022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暨第五屆中國能源投資國際論壇”在北京順利召開。會上,華為數字能源與華潤聯合推薦的《“能源管理云+光儲融合”深圳國際低碳城零碳場館項目》案例成功入選《2022“零碳中國”優秀案例及零碳技術解決方案》。
該項目因何入圍,在第七期《方博碳討室》節目中,華為數字能源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方良周實地探訪,為大家揭開這座建筑群中的奧秘。
從追求綠色、經濟起步的十年探索
從深圳市區向東北方向進發,在深莞惠三市交界的丁山河畔,占地4.8萬平方米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映入眼簾。
據深圳市國際低碳發展研究院院長,深圳市國際低碳論壇發展中心主任王東介紹,十年前深圳國際低碳城在規劃時就希望做到6個100%,包括對污水處理等,特別是希望新建和改造的建筑實現100%綠色。
“2010年我們與很多歐盟專家交流,希望能夠把他們這種綠色低碳可持續化的一些理念、技術,實現整體的落地應用。我們在國內外考察時候發現有很多類似這樣的項目,雖然效果良好,卻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很難學習、復制。于是,我們為自己的低碳城,選用的都是適用技術,而且一定是要能夠算出來經濟賬。”
深圳低碳城的建設體現了了這個城市勇于創新、腳踏實地的精神。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世界上約1/3的能源最終是由建筑領域消費的。同時,建筑領域的碳減排也被認為具有可觀的潛力和極高的成效。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2021年深圳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作為全國最大的零碳改造建筑群啟動了改造工程。
通過近一年的施工,它已經華麗變身為國內首個近零能耗場館,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威望的體現。
“整個園區共容納了127項低碳技術。其中最為核心的如磁懸浮空調壽命比普通空調延長20%,同時可以實現更低能耗。其次每一棟的建筑立面都是通過BIM做了輕量化的建模,每一層的情況和實時的建筑是一一對應的。第三,整個園區三個館的屋面5000平方米鋪設了光伏板。”據華潤置地深圳大區城市運營事業部總經理徐亞男介紹。
三個場館屋頂鋪設了1.1MW光伏,每年預計可生產約127萬度綠電,減少碳排放606噸,相當于等效植樹3.7萬棵。
會展中心作為深圳低碳城的核心區域建筑群,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具有引領示范作用。運營中的精細化管理,其實也是低碳“經濟賬”的重要部分。
現在,走進低碳城大門,迎面大屏就是整個園區的智能管控平臺。可以匯聚到環境態勢、溫度、濕度等室內外的監測數據,光伏的數據,還有碳排放數據,以及儲能樁的數據和用電。
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的低碳改造,成為存量建筑時代的率先突破。而高科技背后的支撐,是華為數字能源提供的“能源管理云+光儲融合”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雙碳云腦能源管控平臺,引入了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對園區內空調、照明、充電樁、電動窗等建筑能耗相關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通過發儲用智能協同和一體化調度,綜合節能率最高可達15%。
據統計,目前會展中心三棟建筑的綜合節能率>70%、本體節能率>20%。
華為數字能源廣東深圳總經理申世煒表示:“未來能源管理云還將針對國際低碳城內的電、水、冷等各類能源進行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打造從測量、規劃、行動到效果跟蹤的閉環碳管理系統,為國際低碳城提供綠色、低碳、安全的全方位能源服務。”
科技利器降碳
如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城市,是我們持續探索的方向。
華為分布式光伏解決方案采用了光儲融合結構,智能組件與智能組串式儲能能夠實現更高收益,提高了園區的建筑節能:逆變器內置PID修復保障組件發電性能,6個月發電量提升1.59%,無易損件,故障率小于0.5%;優化器組件級發電優化,靈活設計,屋頂發電量提升6.3%。
同時,智能優化器組件,可以實現每一塊組件獨立發電,在臨時性陰影處部署也可以發電,實現更高收益,提高了園區的建筑節能。智能化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逆變器無易損件,自然散熱設計,免上站維護;智能IV健康檢測,可診斷14種組件故障;智能組串式儲能模塊化設計,系統可用度可達99.9%。
據申世煒介紹,逆變器提供的AI智能電弧防護,可避免火災隱患,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優化器中的智能組件,更可以實現屋頂電壓0V快速關斷,保障人身安全。
全新架構的華為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采用一包一優化、一簇一管理、全模塊化設計,大大提高了園區的用電效率。如此進行的精細化管理,可使充放電量提升15%,實現儲能度電成本降低20%。儲能電芯級、電池包、電池簇級和儲能系統級四重聯動安全防護,實現主動預警。
能源管理云則在傳統網管的基礎上,應用大數據和AI技術,主動管理網絡和設備資產,從供給側到需求側,跟蹤比特流,對接入的場景進行智能管理,同時打造從測量、規劃、行動到最終跟蹤碳管理閉環系統。一屏可視、一網可管是能源管理云的直觀效果,實際上,能源管理云可以將前面二者納入體系,助力分布式電站整體經營,協助未來綜合規劃。
低碳城內三棟建筑的各項能耗指標參數也可以實現可視化,大幅提升用電效率,為電力系統維持瞬時平衡提供數據支持。再結合能源管理云技術,將“源-網-荷-儲”形成協同,以園區、城市為維度進行能源調度和能效管理,幫助園區降低用能成本,使園區運維更穩定更高效。
未來可以通過整合運行數據、氣象數據、電力市場數據、負荷使用數據等,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機器學習,優化提升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端的協同效率,需求和供應將可以進行隨時的雙向互動。而園區碳足跡核查,碳計量,零碳資產管理,也都可以通過雙碳云腦平臺實現精細化管理,支持跟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應對氣候變化數據填報系統等平臺互聯互通,通過線上碳交易實現碳資產增值。低碳城未來將從一個用能者變為產能者,低碳技術的應用不再僅僅是為了減碳,同時通過碳資產升值,給低碳城帶來更多創收。
“源網荷儲滋潤著整個園區的用能、用電以及發展。如果把這種能源思路復制到各個城市、園區,將會如同湖泊一樣滋潤著整個大地。”
鑄造國際低碳品牌
深圳國際低碳城的建設飽含參與者的智慧、雄心與抱負,成為一段艱辛的修建故事和科技傳奇。
從最初的探索實踐到如今的引領示范,深圳國際低碳城在不斷實踐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喜的答卷。這其中既有決策者的堅定,又飽含著設計者的智慧,同時又不乏實踐者的探索和汗水。
自從十年前深圳市國際低碳發展研究院院長,深圳市國際低碳論壇發展中心主任王東的團隊開了個好頭,深圳探索城鎮綠色化發展的努力從未停歇。
現在低碳城已經儲備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型建筑材料,甚至可以與自然通風這種最先進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低碳城積累的豐碩經驗實踐,已經成為深圳的標準,形成了條例。
日益繁榮富強的中國,勢必越來越多的承擔起減碳這樣的國際責任。
為了保持技術向善與未來城市空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徐亞男希望充分利用會展中心的“雙碳”培訓學院,把“雙碳”理念,融入到青少年教育中去,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2年將迎來第10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王東希望借助區位優勢和品牌影響力,通過加強技術、模式合作交流,加速促進技術落地,不斷踐行產業引領示范作用。而這些成功經驗與實用技術不僅可以在深圳大面積推廣,也能夠在全國復制到更多的城市、社區、園區,惠及更多的產業和民眾,甚至沿著“一帶一路”上推廣開來,造福全世界、全人類。
在天穹之下,人類弱小而微不足道,但卻始終在努力尋找途徑,讓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
我們有理由相信,低碳足跡從這里出發必能走得更遠,碳中和的目標必將如期實現。
【楊娜】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