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由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主辦,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協辦的"雙碳"目標背景下油氣數智化發展技術論壇在蓉隆重召開。
受主辦方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以及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成華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四川大學、四川電子科技大學等院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銀行等央企分支機構,四川能投等四川本地企業相關領導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傳統油氣產業如何在數智化驅動下加速綠色低碳發展,充分利用四川省得天獨厚資源、人才與政策優勢,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論壇上,羅平亞與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粵濤分別進行致辭。
羅平亞在致辭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呼喚傳統油氣行業加速轉型。希望振華石油等油氣行業"國家隊"能夠進一步勇擔責任、精誠合作,做實基礎研究,加強科技攻關,推動數智賦能,為構建油氣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新格局作出新貢獻。同時也希望與會嘉賓能夠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大力弘揚科技創新精神,碰撞觀念、交流思想,為我國油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啟發參考。
王粵濤在致辭中表示,振華石油作為國家能源行業骨干力量之一,將在此次論壇上與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不斷加深與院校、地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油氣領域與數智融合發展。以在產上游項目為依托,持續攻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積極推動"數字振華""數字油田"信息化戰略,完善協同戰略布局、推動資源多維共享,實現互惠共贏。
圍繞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西南石油大學前校長趙金洲教授、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龔斌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宋先知教授、挪威工程院院士楊濤等五位行業頂尖專家學者分別作專項課題報告,分享了碳達峰碳中和能源、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研究、智能油藏、地熱開采、低碳油氣生產等油氣地質低碳化、數智化技術研究新進展、新成果和成功案例。與會嘉賓也針對能源轉型中油氣上游領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了深度交流。
其中,趙金洲教授在題為《碳達峰碳中和能源思考》的報告中分析了建設能源強國的重要性,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在能源,重點闡述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遵循、能源思路及路徑,并介紹了西南石油大學相關行動計劃。
劉清友教授在題為《基于地質工程一體化的智能鉆完井技術研究》的報告中,針對我國深層/非常規油氣的復雜地質條件,介紹了油氣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闡述了油氣地質工程一體化鉆井與完井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最后介紹了智能鉆完井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龔斌教授在題為《智能油藏技術前沿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提出,大數據思想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斷發展,為油氣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范式。并從數據、算法、應用場景等三大要素層面對智能油藏技術進行梳理,對數據治理相關的時空數據融合、模擬與觀測數據混合、樣本自動構建等問題,智能算法相關的基礎理念和框架選擇問題,以及應用場景相關的全資產可視化、油藏數字孿生系統構建等問題進行闡述。結合實際油藏案例,強調和展示新范式下的新思路、新成果。
宋先知教授在題為《中深層地熱開采技術研究進展》的報告中提出,地熱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其研究與發展將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并針對我國地熱資源開采面臨的回灌效率低、注采優化調控難等問題,詳細闡述水熱型地熱"取熱不取水"開采技術與機理、井下強化取熱理論與方法,介紹干熱巖開采過程的多物理場耦合模型建立、產能智能預測模型與多目標優化理論等問題。
楊濤院士在題為《如何加速數字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以實現低碳油氣生產》的報告中提出,人類正面臨著全球變暖的嚴峻挑戰。當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一項更為緊迫的任務。油氣行業的全面低碳解決方案將以低碳生產、碳捕獲、碳封存以及氫能為重點。自2015年以來,在油氣行業高效的油氣勘探和生產方面,數字化取得了顯著進展。經過多年的發展,油氣行業已經能全面開展例如跨學科數據庫、機器/深度學習、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生產管理等多種數字化解決方案。然而,歷史統計數據表明,新技術在行業中的實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務之急是探尋如何加快行業數字化成果轉化落地,從而助力油氣行業低碳化的實施。并通過兩個成功的數字化項目來說明油氣行業如何快速實現數字化并從中獲得效益。同時希望中國石油工業能從這兩個案例中獲得經驗,汲取教訓,取得更大成功,為經濟發展提供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并為實現低碳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不但能夠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也有利于為國家能源轉型培養一批國際化行業領軍人才。論壇主辦方,振華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賀華介紹道,振華石油在充分發揮研究院區位優勢、深化科研交流合作的同時,持續打造"國內+國際"人才培養雙循環。下一步還將在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聯合院校組織開展海外人才來華留學等項目,為國家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深入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共享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