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雙碳目標仍在推動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開發持續火熱,但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光伏電站的開發熱點區域與投資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在糧食安全與生態紅線的從嚴要求下,光伏電站用地,包括用林用草用水等相關標準持續收緊。先是水利部印發《水利部關于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的指導意見》,明確光伏電站、風力發電等項目不得在河道、湖泊、水庫內建設。在湖泊周邊、水庫庫汊建設光伏、風電項目的,要科學論證、嚴格管控。
之后,自然資源部就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用林用草管理征求意見,提出對于利用農用地建設復合光伏項目的,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對于使用農用地的,其面積不超過項目總用地面積50%的情況下,光伏方陣、采用直埋電纜敷設方式的集電線路可不辦理用地手續。
盡管正式文件尚未下發,但從一線開發人士的反饋情來看,各地尤其是中東部地區光伏用地的政策正逐漸收緊。某一線開發人士表示,上述政策限制了中東部省份光伏電站未來的開發空間,部分省份已經沒有合適的土地可供新能源電站使用了,而水系發達的南方省份也在水利部政策收緊的情況下,開發空間大幅收緊,“公司已經明確要深入西北省份進行新能源電站開發的戰略部署”。
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推進過程中,各地正結合地方特點規劃各有特色的大基地項目。在用地受限情況下,大基地項目也在結合各省的特點進行規劃,除了沙漠、戈壁、荒漠之外,包括采煤沉陷區、廢棄礦坑、鹽堿地、灘涂地以及跨產業的光伏+等進行布局。
例如,山東省結合地域特點,將新能源大基地項目的規劃側重點放在了“環渤海”“沿黃海”兩大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以及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而轄區內多為沙漠以及采煤區域的內蒙古規劃重點則在于沙漠治理、采煤沉陷區、露天礦排土場等閑置土地;靠近水流域的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推進重點大多為水風光一體化等多能互補的模式。
除了政策層面的極力推動外,新能源行業企業也在持續探索產品與系統該如何匹配大基地摸下的產業需求。據光伏們了解,為了更好的適用于多場景的大基地模式,天合光能結合自身在組件、跟蹤支架、儲能系統的產業布局,正進一步探索定制化的系統解決方案,為新能源大基地保駕護航。
綜合多種因素,光伏電站的開發正趨向于以基地項目為主導方向,這既是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在電力保障供應、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下,新能源大基地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在日前接受中國電力報采訪時表示,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進程,要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基地化開發。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可以充分發揮這些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建設條件好的優勢,是著力筑牢國家能源安全屏障、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
國家及各省市自治區風光基地規劃情況
事實上,以基地的形式進行開發既能夠充分發揮規模化開發優勢,降低建設成本,也方便地方政府進行統一管理、投資企業統一運營。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從國家層面亦或是各地方規劃,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都將成為“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時期新能源發展的主力支撐,也將成為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主要方式。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可以看到的是,與規劃趨勢一致的是,新能源基地布局大多集中在風光資源豐富的西部省份,但不同區域的新能源基地結合各地的特點正衍生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從灘涂、近海到采煤賢沉陷區、沙漠、礦坑以及漁光、農光等跨產業結合,多種應用場景也在推動企業不斷探索“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比如多風沙的沙戈荒與高鹽霧的近海項目,其實存在著并不一致的產品與系統標準。針對這些挑戰,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光伏企業正持續探索,從系統的角度提出專業方案,助力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高效落地。
為何更好的探討光伏大基地項目系統與產品方案的規劃與設計,光伏們將于2022年7月7日線上舉辦光伏大基地項目規劃與設計研討會,邀請不同區域的設計院、投資商以及設備企業、相關專家結合各地特點就光伏基地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