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讓眾多光伏企業看到了物流供應鏈的重要性,純粹追求成本最低化不再是企業對于供應鏈的單一要求,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成為企業更加注重的方面。我們正處于一個新的地緣政治環境,觀察未來的趨勢或許比過去兩年要復雜得多,貿易戰頻發導致光伏行業出海之路愈加艱難。就過去幾周的情況來看,航空領域和港口關閉導致物流供應鏈紊亂的情況可能會成為常態。光伏行業物流供應鏈的參與者都應注重全球政治局勢的變化,以長遠的觀點來看待這個新形勢,轉換思路以積極的心態觀察并研究推進適應新形勢的供應鏈該如何形成。
一、當前上海疫情對光伏出海物流造成的嚴重影響及船公司的應對措施
2022年3月以來全國疫情此起彼伏,特別是上海作為一座全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城,正在遭受奧密克戎的侵襲,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新一輪切塊式,分批實施封閉管控。卡車運輸數據顯示,上海此輪引入防疫限制導致經濟活動比正常情況下下降了40%。海運出口方面,雖然港區正常運營,集卡車輛可憑設備單及48小時內核酸陰性報告行駛,但由于多地區封閉管理,長三角地區高速近170個出口封路,滬牌集卡車異地勸返,進出口作業困難重重。同時由于部分司機處于隔離狀態,運力也將受限,公路運費上漲30%-50%不等。在上海港出運的光伏產品實際上絕大部分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并非上海本地工廠,因此光伏行業出口受到了直接重大影響。雖然封控不關閉港口,但貨運效率仍受到較大影響,部分車隊和代理基本上“躺平”。長三角光伏企業原計劃于上海港出口的貨物,都開始調轉方向,轉從長江沿線港口或寧波、連云港等港口出運,導致這幾個港口爆倉,市場即期運價上漲。
因為各地目前只是限制上海進入的車輛,本地車輛的貨運基本影響不大,因此船公司推出了“陸改水”、“陸改鐵”、海鐵聯運等替代性產品,將長三角各地區光伏企業的出口產品通過鐵路、駁船運輸方式進入上海港或寧波港。例如中遠海運集團經與鐵路部門和上海港海鐵平臺公司溝通,已全力保障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丹陽)、南京、南通(海安)、湖州、長興等既有循環班列的服務不斷不亂,為廣大光伏企業提供了穩定及時的物流服務,保障了光伏產品出運的時效性,減少了因公路封控對企業出口物流帶來的不利影響。并且提出如有增量需求,單批次貨量達到40-50FEU,可爭取申請專列發運。同時在利用其長江支線密集、運力充足、掛港數量多等優勢在長江沿線個港口地區開通“陸改水”進港新通道,為廣大光伏企業提供多樣化、多渠道的物流路徑,緩解因疫情造成的公路運輸資源緊缺。
二、中歐班列在俄烏戰爭后的發展趨勢與中東歐國際物流路徑優化
位于中西部的光伏企業發往中東歐的產品多數會選擇中歐班列的運輸方式,比如陜西、四川等地的光伏企業。中國開往歐洲的貨運鐵路多數要經過俄羅斯,俄烏戰爭打響幾天內,許多企業放棄了途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鐵路運輸,貨量出現明顯的減少。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任何禁運,歐洲沒有中斷或阻止上述這些國家在歐亞鐵路上的合作,但是企業出于供應鏈安全方面的考慮,部分鐵路運輸正在向海運轉移。有機構推測,歐亞鐵路運輸中50%的貨量正在回流到海運,這無疑讓海運的供需市場更加失衡。同時鐵路運營方也在研究繞過俄羅斯替代的線路,即通過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到達格魯吉亞波季港,再從波季到土耳其或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再從那里到匈牙利和歐洲其他地方。這條路線仍面臨很大的挑戰性,運輸時間可能是個問題,截至今天,該線路的平均運輸時間約為 40 天。格魯吉亞波季港擁堵嚴重,當然設施陳舊、作業能力不足是東歐港口普遍存在的情況。
對于光伏企業到中東歐地區的物流需求可以采用中歐陸海快線的運輸路徑,海運到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后再通過鐵路輻射中東歐地區,包括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家。以中遠海運的航線為例,其從寧波港到比雷埃夫斯港最快僅需20天,加上鐵路運輸時間全程基本上和中歐班列時效性相差不大,比從漢堡港中轉節省10天左右的航程。同時,比雷埃夫斯港可以和鹿特丹一樣享受增值稅緩征政策,其港口附屬的物流倉儲分撥中心設施先進,惠普公司等世界五百強企業選擇這里做為其在中東歐的分撥中心,我國光伏企業大都選擇鹿特丹做為其在歐洲的倉儲中心,如果企業在中東歐地區有規模的銷售量,選擇這里做為物流配送中心比鹿特丹效率更為高效、成本更加優化。國家對中歐班列的補貼政策因為疫情延遲到2023年底取消,屆時中歐陸海快線將會有更加突出的性價比優勢。
三、在全球物流供應鏈紊亂與貿易戰頻發的新形勢下建議光伏企業從營銷全球化向生產全球化轉變
全球物流供應鏈紊亂造成光伏產品出海成本劇增、交付期延遲。自疫情發生以來國際海運成本劇增十倍以上,2022年隆基海運費預算就超四十億之多(2022隆基海運物流預算超40億!光伏海運困局如何破局?),同時艙位與空箱緊缺,國外港口擁堵,到歐州的交貨期從之前的30天增加到現在的六七十天,到美國的交貨期從之前的十幾天到二十天增加到現在的六七十天。雖然該情況已經持續了兩年,但是到目前仍然看不到緩解的跡象。最近的俄烏戰爭令中歐班列運行不暢,中西部地區光伏企業發往歐洲市場的陸上通道受阻。
雖然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但是近年來歐美特別是美國采取更多保護主義,其主要考慮國家利益及安全利益,而不是資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這場新冷戰和供應鏈的政治化對于六七成銷量在海外的光伏行業而言是一個不得不認真應對的新局面。前幾年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使中國光伏行業深受其害,2021年6月美國針對中國涉及到新疆制造的光伏產品進行制裁。最近美國商務部將展開對中國太陽能生產商,通過在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東南亞四個國家開展業務來規避太陽能關稅的行動,一旦美國商務部最終裁定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規避行為,則任何關稅都將追溯到開始之日,美國80%的光伏產品進口均來自這四個東南亞國家。同時印度于今年4月1日將組件關稅提高至40%,電池關稅至25%。雖然全球光伏市場發展前景看好,但是貿易環境卻危機四伏,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層出不窮。
今年國內光伏行業產能大擴張,特變電工、大全能源、合盛硅業、上機數控、東方希望、中來股份、吉利科技、寶豐集團等企業規劃了140萬噸多晶硅產能。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新規劃以及擴產的產能是2021年全年的2.77倍。隆基股份、雙良節能、晶科能源、宇澤半導體規劃了或者簽署了180GW的硅棒、硅片產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阿特斯等組件企業合計推出了190.8GW的電池組件擴產計劃。其中隆基股份擴產57GW的電池、組件產能,合計投資199.2億元。除此之外,晶澳科技、晶科能源、東方日升、中利集團等企業均有上百億的投資擴產計劃。如此之大的產能擴張均放在國內,而韓華卻在全球布局產能擴張,其在2021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七(前六都是中國),卻搶先在美國布局光伏全產業鏈,韓華承諾在整個太陽能供應鏈中確保美國的制造能力——從多晶硅開發到最終的太陽能電池板組裝。從營銷全球化到生產全球化,中國大型光伏企業和韓華有著重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不是產能和技術的差異,而是企業戰略和海外經營能力包括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差異。2010年韓華收購了中國光伏企業林洋,2012年韓華收購Q CELLS,在歐洲和美國生產組件。2021年,韓華收購REC Silicon ASA,在美國生產硅料,建立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當后來者的韓華已經實現了生產全球化的時候,全球領先的中國大型光伏企業還只是營銷全球化,還只是在發展中國家生產全球化,對于中國大型光伏企業來說,去歐美建廠存在著海外經營人才儲備的缺失、對海外建廠相關法律的陌生、企業跨國經營能力需要再提升等諸多困難。雖然我們的光伏企業發展迅猛,其產能和技術均在全球市場領先,但是他們畢竟發展時間才十幾年,和歐美有上百年歷史的跨國企業相比在跨國經營能力上畢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我們相信只要給予他們成長的時間,一定會邁開這一步。今年的1月17日,錦浪科技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說:“美國市場在本土設廠的補貼法案還未正式通過,如果法案得以落地可能考慮自己或與合作伙伴在美國設廠。”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世江博士去年就已經提出,中國的光伏產業不能只局限于在國內擴張產能,在物流供應鏈紊亂、貿易戰頻發的背景下,企業應該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在全球市場,特別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合理布局產能擴張。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李大偉研究員也告訴筆者,政府也在關注這個問題,他建議光伏企業應該抱團出海,上下游配套的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輔材等企業可以發揮各自最擅長的優勢進行分工合作,避免重復建設。在全球物流供應鏈紊亂與貿易戰頻發的新形勢下,建議光伏企業從營銷全球化向生產全球化轉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