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研判當前形勢作出的科學決策,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內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方向,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當前,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工作仍面臨不少挑戰。例如,溫室氣體與污染物的排放源頭未能全面識別,減污與降碳的決策措施及施策路徑無法有效整合,法律、政策、財政金融、人員等基礎性保障措施亟須加強,科學評價及反饋機制有待建設,部分地區仍存在不作為、亂作為或“一刀切”現象,擾亂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為此,應樹立全局觀念,堅持系統思維,積極推動構建以精細化管控為核心的減污降碳精準治理體系。
構建減污降碳的精準識別機制。精準識別就是按照科學的標準,借助規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減污降碳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排放因子,厘清排放源頭,為精準施策、靶向治理提供科學依據。精準識別的前提在于全面監測,重點在于標準制定,目標在于有效甄別。首先,要將溫室氣體監測納入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中,抓好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加強監測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與應用。其次,推動減污降碳協同聯動的標準落地,完善低碳評價標準、環境質量標準與環境監測標準等,發布技術指南和操作規范。再次,加快構建地方、行業、企業與排放因子的分類識別機制,找出高排重污的地區和行業,明確重點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對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新興污染物的識別。
構建減污降碳的精準施策機制。精準施策就是緊盯重點,聚焦目標,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采取有效措施,靶向發力,強化落實,最終取得實效,這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環節。一是完善因地制宜機制,設計地區間差異化的減污降碳方案,推動建立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加強重點區域間應急聯動。二是健全因業施策機制。推動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盡早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VOCs排放重點行業的改造,推動生態環保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業。三是完善因企施策機制。將二氧化碳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執法兩個正面清單,根據企業環保績效實施差異化執法方式。四是構建適度施策機制。避免對污染企業“一刀切”,要重視企業的合理訴求。
構建減污降碳的精準保障機制。精準保障強調法律、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綜合保障,同時聚焦重點對象,采取差異化措施提升服務實效,這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有力支撐。一是強化精準科技支撐。鼓勵開展溫室氣體與污染物協同減排技術的研發、示范與推廣,加強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轉化能力。二是提升精準幫扶能力。堅持“一企一策”,不照搬已有方案,切實解決企業現實問題,并搭建長期幫扶平臺。三是提高基層環保執法效能。切實落實差異化監管措施,精準配置執法資源,完善執法銜接聯動機制,規范執法工作。四是推動財政金融資源精準配置。依據企業環境績效實施階梯電價、階梯水價、階梯稅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環境信用等級發放綠色信貸。
構建減污降碳的精準評估機制。精準評估是指遵循科學化、動態化、可量化、可實現的原則,構建綜合量化評價體系。科學評估減污降碳的績效,及時反饋,動態調整,持續優化,這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長期保障。一是建立多級精準評價指標,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將生態環境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素、新指標融入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對重點領域減污降碳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二是構建精準糾錯機制。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制度,重點督查碳達峰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和“一刀切”等突出問題。打通公眾監督渠道,鼓勵公眾通過多媒體平臺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監督舉報。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