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綜合
  • 連跌9天遭腰斬,“煤超瘋”歇菜?分析師:新一輪上漲在路上

連跌9天遭腰斬,“煤超瘋”歇菜?分析師:新一輪上漲在路上

2021-11-01 08:40:52 時代財經

《方案》提出,要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截至10月29日夜盤收盤,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已經跌破1000元/噸。受政策調控影響,煤炭期貨九連跌,現貨價也應聲而落,看起來這一輪暴漲行情已經終結。

但是,“煤超瘋”可能仍然是2021年的關鍵詞之一,停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很多年。

在全球“碳中和”大勢下,煤炭為何能在2021年一路攀升?

中國是煤炭大國,為何今年煤看起來好像不夠用?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統計,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儲量集中,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5663億噸。

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10月26日又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方案》)。

兩份文件均提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碳中和”目標下,我們的能源結構能否擺脫煤炭依賴?減少煤炭使用又是否會降低電力供應水平?

煤價如何漲起來的?

今年煤炭價格是怎么漲起來的?

市場普遍認可,供需緊張是此輪煤炭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10月26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總結2021年前三季度煤炭經濟運行情況,認為煤炭市場供需偏緊,價格高位波動。

從需求端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進一步復蘇,對于能源的需求也隨之大增。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9.8%;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12.9%,其中,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1.9%。

然而,在火電發電量增長的同時,煤炭產量的增加幅度卻沒有跟上,甚至有所下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原煤產量29.3億噸,同比增長3.7%;其中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3.3億噸,同比下降0.9%。

煤炭供需緊張可能是短期的,但背后的原因卻是長期煤炭產能調整的結果。

10月28日,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李丹青告訴時代財經,多年去產能政策下煤炭產能釋放慢是今年煤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10月29日,德國Agora能源轉型論壇高級顧問、IEA中國合作部前主任涂建軍也向時代財經指出,“煤炭供需矛盾背后的原因非常復雜,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今年全國煤炭供應的價格彈性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這種局面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步伐遠大于新建煤礦審批的力度。”

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國開始實施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供給側改革措施。根據文件精神,要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

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效果顯著。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退出煤礦5500處左右、退出落后煤炭產能10億噸/年以上,煤礦數量減少到4700處以下。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3年至2020年,煤炭產量由35.1億噸升至39億噸,增長率僅為11%;同期全社會用電量由5.32億千瓦時升至7.5億千瓦時,增長率為41%。

此外,涂建軍認為,今年3月1日起生效的“煤炭超產入刑”以及近年來部分產煤大省的反腐,也影響到了今年煤炭供應的價格彈性。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20年5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紀檢監察機關累計受理涉煤問題線索3982件,立案700件987人,其中廳局級62人,縣處級227人。

華泰證券研報也認為,內蒙古從2020年初開始推進的反腐運動對當地煤炭行業造成深遠影響,過去兩年中,許多行業習以為常的不合法或不合規活動受到整頓,包括嚴格監管煤管票分配和使用,通過消滅非法煤炭生產活動,收緊用地審批(主要針對林地和草地),收緊新礦山審批。

當然,市場炒作也是推高煤價的因素之一。從4月初的700多元/噸,漲到1500多元/噸,再到10月中旬的2500多元/噸,半年內煤價不斷上漲,市場情緒也越發火熱,又繼續助推了市場炒作熱情。

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趙永均此前告訴時代財經,工業用電電價上浮一度讓市場懷疑政策端已容忍煤價的上漲,因為電價的上漲,讓巨虧的電廠得以喘息,但卻讓成本轉移到終端用戶上,因此煤價漲勢越發肆無忌憚。

“不過從當前政策端的態度來看,事實并非如此,政府始終沒有松懈對于煤價的調控。”趙永均強調道。

10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確保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供暖,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產和運輸,依法打擊煤炭市場炒作。

同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也表示,對期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加大對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良好秩序。

高價煤還能維持多久?

從10月19日晚開始,隨著國家發改委等開始對煤炭祭出“組合拳”,煤炭期貨收盤價九連跌,現貨價也不斷下跌。但是,對比煤炭的期貨與現貨價格,可以發現兩者跌幅有所不同。

截至10月29日,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價已經跌破1000元/噸,相較高位價格已經腰斬。同日,Wind數據顯示,動力煤(Q5500,山西產)秦皇島港價格為1500元/噸,較高位價格跌去38.58%,仍然遠高于過去兩年中大部分時候的價格。

煤價是否還能跌回往年的水平?行業從業者與分析師對此都不太樂觀,大多認為短期內煤炭供需仍會較為緊張。

在2021年前三季度煤炭經濟運行報告中,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今冬明春期間,煤炭需求尤其是發電供熱用煤需求將比較旺盛,煤炭供應有望保持增長,煤炭供需將總體偏緊。

信達證券分析師左前明、周杰甚至在研報中認為,當前正處在煤炭經濟新一輪周期上行的早中期。

面對今年格外嚴峻的能源短缺情勢,國家層面已經放開了部分煤炭閑置產能。

10月9日,國家能源局透露,自8月份起,我國已有約1.2億噸左右的煤炭產能被陸續釋放。

10月18日,國家發改委表示,經嚴格安全評估,9月份以來允許153座煤礦核增產能2.2億噸/年,相關煤礦已陸續按核定產能生產,四季度可增產5000萬噸以上。

但多家券商研報都指出,煤炭產能釋放仍有不少限制,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煤炭供應緊張。

華泰證券分析師王帥在走訪煤炭增產保供重點地區鄂爾多斯之后發現,由于部分仍未獲得用地許可、露天礦土方剝離需要時間、煤礦安全督查等因素,仍有約20%的核增煤礦仍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未能達到核增后的產能。

中信證券分析師祖國鵬和中泰證券分析師陳晨在研報中都指出,煤炭產能的落地需要時間,需要一定的投產周期,短期內煤炭供應仍會緊張。

左前明、周杰則表示,當前國內煤炭表外產能合法化接近尾聲:可供核增/核準產能空間快速收斂且核增門檻提高,限制煤企短期增產潛力;考慮煤企建礦意愿和能力下降以及3年以上的建礦周期,煤炭供給在“十四五”期間或難響應需求增長。

煤炭將成為歷史?

2020年底,英國某財經媒體做了一期關于“煤炭”的封面故事——一塊燃燒了三個世紀的煤炭,被裝進了博物館密封的陳列罐,它看起來就要熄滅了。“煤炭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越早把煤炭掃進博物館和歷史書里越好。”該媒體的報道里如是說。

但吊詭的是,這塊煤炭在2021年卻似乎越燒越旺。不僅中國的煤價漲上天,歐美的煤價也不斷攀高。

Wind數據顯示,歐洲ARA港動力煤現貨價今年以來不斷上漲,從年初的60多美元/噸,到10月初一度達到280美元/噸,漲幅超400%。

這一輪高煤價是否與“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結構轉型相違背?

對此,李丹青不認為當前高煤價會影響中國能源結構轉型。

她告訴時代財經,“這一輪的高煤價屬于市場供需影響下的短期波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經出臺政策干預。目前,中國已經明確了長期能源低碳轉型的方向,以可再生能源滿足新增電力需求,建設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這個大趨勢下,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會逐步增加,實現能源結構轉型。”

10月26日,國務院《方案》中明確給出了化石燃料逐步削減的路線圖: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達到25%。

《方案》提出,要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減少煤電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并不意味著電會不夠用。

綠色和平基于國家發改委的公開數據計算,2019年全國各省的年最大負荷合計為11.06億千瓦,而2019年中國的電力裝機總量高達20.1億千瓦,其中,單是火電機組的11.9億千瓦就已經超過各省最大負荷總和。

據此,李丹青認為,當前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增加煤電裝機規模,而是如何充分利用存量煤電,挖掘現有煤電機組的潛力和價值。“現有火電應由電量型電源向電力電量型電源轉變,在將發電空間騰給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角色向調峰型電源轉變,保留合理裝機規模支撐電力系統的運行。”

國務院《方案》中也提出,嚴格控制新增煤電項目,新建機組煤耗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序淘汰煤電落后產能,加快現役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積極推進供熱改造,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

涂建軍告訴時代財經,中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的關鍵,是要平衡取舍好兩個維度的關系:一是中長期路線圖和短期行業管制之間的關系;二是要理順不同政策目標(發展、供應安全、環保、氣候變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在“碳中和”目標下,要合理地逐步減少煤炭使用,但作為基礎保障性能源的煤炭使用,或將長期存在。煤炭不會如英國媒體所說掃進歷史書和博物館,但它也肯定不該被市場炒成天價。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超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