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大家更關注整車和生產規模,對研發和零部件的關注度和投入不夠,造成汽車產業規模上去了,但留下了技術‘空心化’的心病,至今也沒能翻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近日召開的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坦言,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開始,它正改寫歷史,在沒有國外成熟技術可供借鑒、成熟零部件可供選購的情況下,我國電動汽車企業對研發和零部件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同時,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正由初級階段邁向中高級階段,即從電動化的1.0時代進入以網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2.0時代。
快速建立的供應鏈
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闖過孕育期
近年來,我國開啟了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之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輛,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
“我國電動汽車10多年的發展歷程表明,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如果國內沒有很快建立起給力的供應鏈,我國的電動汽車產業絕不會有今天的成績。”陳清泰指出,跨界力量和企業大舉進入,與整車企業合作建起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池、電機、充電樁等領域一批專業化公司快速成長。同時,供應鏈迅速建立和水平快速提升,特別是電池能量密度成倍提高、成本連年下降、安全性逐年上升,保障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突破,也使我國較為順利地闖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孕育期。
陳清泰指出,每一次汽車技術突破,都是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密切合作的結果。一般來說,整車企業在技術集成上功不可沒,但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卻大多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噴射、渦輪增壓、防抱死剎車、安全氣囊等。
不同于傳統燃油車的產業鏈,隨著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變化,新能源汽車供應體系呈現出新特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指出,傳統汽車的產業鏈結構基本上由整車廠掌握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核心技術,而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以電池、電機、電控為代表的動力系統產業鏈基本上由供應商來提供。
新型零部件
仍有市場空間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給產業鏈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在陳清泰看來,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在迅速變化,軟件將成為未來汽車的基礎和核心競爭力。“目前新型零部件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存在很大的創新空間,這給我國零部件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他表示,新型產業鏈涉及的信息化、網聯化、人工智能等板塊,都是近年來我國發展良好的領域,要抓住時機,針對“卡脖子”環節下大工夫,力爭一項項突破,打牢我國汽車產業的新型零部件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供應鏈存在安全隱患。以動力電池為例,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公司總裁梁銳坦言,今年動力電池主要材料大幅漲價,三元材料比去年上漲58%,電解液上漲2倍多,銅、鋁等材料也出現漲價,而全球鋰資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我國缺乏大規模的資源儲備,這將給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苗圩指出,缺芯少魂一直是我國的“制造之痛”,操作系統是汽車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也成為各個企業必爭的戰略要地。
“汽車涉及的軟硬件系統,絕不是一個行業、更不是一個企業能全部覆蓋的。”陳清泰認為,跨界融合、企業合作是成功的關鍵,建立起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和產業生態才能固本強基。
智能網聯
是決勝2.0時代的關鍵
隨著新能源汽車從電動化的1.0時代快步邁入以網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2.0時代,產業鏈應如何發力?
在苗圩看來,新能源汽車是競爭的上半場,我國表現得不錯,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近180萬輛,滲透率持續提升,行業進入快車道,但真正決定勝負的是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標志的下半場競爭。他介紹,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我國率先提出了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創新方案,以信息物理系統架構和計算技術平臺、云控基礎平臺、高精地圖基礎平臺、車載終端等為載體,加速推進產業化,同時,行業要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技術創新,繼續在智能網聯汽車下半場競爭中發揮優勢。
有機構預判,在整車成本系統中,軟件成本將從目前的15%上升到60%。“汽車的產業鏈沒有固化,還在完善中。”在陳清泰看來,未來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疇將發生變化,70%以上的傳統零部件體系將面臨重構,從動力系統的儲能電池、氫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功率半導體,到網聯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涉及的芯片、計算平臺、傳感器、激光雷達、控制器,再到車載控制系統、高清地圖、網聯通訊、運控平臺、語音識別等零部件和軟件,都將成為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王金照建議,行業要致力于提升全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基礎材料研究不是單個企業能解決的,尤其是動力電池領域,需要國家重大科技計劃支持。企業也要通過一些共性研發平臺建設,與產業鏈合作突破。此外,在全球減排的大環境下,制造環境低碳化將是未來的競爭力,企業宜提前布局。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