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公司和華為簽署合作協議,有效期96個月,共同打造“ARCFOX” 和“HI”聯合品牌。
今年以來,北汽藍谷產銷量雙雙下滑。公司股價也表現震蕩。9月24日,北汽藍谷收跌1.89%,報11.96元/股。近兩周累計跌幅達15.66%,市值縮水超68億元,最新市值513億元。
業績下滑,高層動蕩
北汽藍谷逐步走下神壇,頻頻換帥背后是產銷量滑入谷底。
2019年年報顯示,北汽藍谷全年營業收入235.89億元,經追溯調整后同比增長30.39%;凈利潤9201萬元,經追溯調整后同比增長25.54%。其新穎汽車銷量達到15.06萬輛,連續七年保持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2018年更是達到頂峰,北汽藍谷年銷量高達15.8萬輛,超過比亞迪等車企。
2020年,北汽藍谷業績遭遇滑鐵盧,公司全年營業收入52.72億元,同比減少77.65%,歸母凈虧損64.82億元,業績更是同比下滑超70倍。新能源純電車型產量同比減少70.17%,銷量同比減少82.79%。2021年上半年,北汽藍谷營業收入下滑2成,歸母凈虧損也擴大至20.97億元。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超12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但北汽藍谷銷量仍不見起色。產銷報告顯示,北汽藍谷今年累計生產2930量,同比下降近7成;累計銷售1.45萬輛,同比下降22.91%。
此前,有北汽集團內部員工透露,2020年公司產銷量沒有達到內部預期,尤其是銷量占比較高的對公業務。
業績不及預期,自2020年起,北汽藍谷數次換帥。2020年9月,姜德義“空降”北汽北汽集團,接任徐和誼擔任集團董事長。今年1月,姜德義辭職,劉宇接任集團董事長,后者還兼任北汽藍谷經理一職。
今年6月,北汽藍谷再發公告,稱劉宇不再擔任公司經理一職,由代康偉接任,劉宇擔任北汽藍谷經理時間也不到半年。期間,北汽藍谷副經理、財務負責人葉小華也宣布離任。
有汽車分析師表示,北汽藍谷過度依賴出租車、網約車等B端市場,2019年有近7成銷量貢獻來自B端。2019年補貼大幅退坡,續航250公里以下車型不再補貼,疊加2020年疫情對B端市場的沖擊,北汽藍谷出現滯銷。另外,北汽藍谷多為“油改電”車型,車輛存在動力電池故障等問題,導致口碑下滑,遲遲打不開C端市場。
業績或迎拐點
“裸泳”的北汽近期經營業績似乎迎來拐點。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北汽藍谷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大幅增長,報告期達9.74億元。公司還通過三電技術以及電動車平臺的技術輸出,技術許可費收入近6億元。
此外,公告顯示,基于2019年簽署的《全面業務合作協議》,北汽藍谷和華為簽訂補充協議,有效期達8年,雙方共同打造“ARCFOX” 和“HI”聯合品牌,在智能網聯車等領域加強聯合研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還提到,雙方就營銷渠道共享制定細化方案并實施,實現HBT項目產品在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計劃于2021年底前實現雙方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共同發布的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極狐阿爾法S (HI版)的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合作,具體合作和實施方案以雙方另行協議約定為準。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曾表示,華為擁有5000家高端體驗店,目前華為在全球有12家旗艦店,另外有5家在建。
同期,特斯拉在華門店數量不到200家。現階段,消費者還未形成品牌共識度,門店數量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
小康賽力斯是華為銷售體系的第一個受益者,而北汽藍谷很可能是下一個。
對此,有股民看好北汽藍谷明日一字漲停,甚至認為明天可能需要搶籌碼。
華為的野心
近日,華為有公布一項“用于獲取車輛3D信息的方法和裝置”專利,可應用于智能駕駛等方面。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提供的用于獲取車輛3D信息的方法,通過車輛的車身分界線確定出車輛的觀測角和/或朝向角,可以提高車輛3D信息獲取的準確性。該用于獲取車輛3D信息的方法可以應用于智能駕駛、智能網聯車和車聯網等場景中。
今年3月,華為公布了“自動駕駛車輛的人車交互的方法、自動駕駛系統”、“一種車道線信息的確定方法及裝置”兩項自動駕駛。相隔3個月,華為又發布“自動駕駛規控算法優化方法及仿真測試裝置”的專利。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表示,今年華為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研發的投入達到10億美金,研發團隊達到5000人的規模,已經上市30多款智能化汽車零部件。
堅持不造車的華為為何大氣力研發自動駕駛?有分析認為,目前華為的路徑是為車企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圍繞打造華為智慧生態。華為之所以選擇賽力斯、北汽藍谷等非一線車企,主要是希望能在合作中占據一定話語權,而不是僅僅做一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