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可減排約7億噸二氧化碳,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在光伏行業格局基本確定后,光伏巨頭們正在試圖開辟自己的“第二戰場”。
看好氫能未來 眾多企業提前布局
7月28日,協鑫新能源及保利協鑫發布聯合公告稱,協鑫新能源與中建投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擬合作設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合共人民幣100億元,用于投資本公司的氫能業務。至此,明確宣布進軍氫能產業的光伏實力企業,已經有隆基、中環、晶科、天合、正泰、陽光電源、寶豐能源、億利集團等近10家,涵蓋硅片、組件、逆變器、電站等上下游產業鏈。
不止光伏企業,近兩年來,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大唐集團、國電投、上海電氣、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美錦能源、億華通、衛星石化、漢纜股份、富瑞特裝、厚普股份、雄韜股份、騰龍股份等眾多企業,都在氫能領域紛紛布局。
氫能產業被廣泛看好,與氫的特性和近年來國家對氫能產業的大力扶持有關。
氫在宇宙中分布廣泛,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氫能是氫(H)在物理與化學變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氫氣的來源多樣,可利用化石燃料生產,也可電解水生產;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正是這些諸多優點,氫能被很多業內專家認為是未來的終極能源。氫能產業的發展,在世界各國也備受關注,多國政府都已出臺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戰略路線圖,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根據此前披露的《歐盟氫能戰略》,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內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億元)。
在我國,氫能在2019年被首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當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達到了1805億元;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氫能領域的投資金額仍有1600億元。
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50年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其中交通運輸領域用氫2458萬噸,約占該領域用能比例19%。
擁有如此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制氫技術的發展上,又處于起步階段,而這,無疑給了眾多投資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光伏制氫優勢明顯 光伏巨頭不甘人后
按生產來源劃分,氫氣可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分別指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
在我國,因為制作成本低,以化石燃料制氫中煤制氫為主的灰氫目前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其二氧化碳排放大,在目前節能減碳的大環境下是不被認可的路線;化石能源制氫的另外一種技術——天然氣制氫是目前國際主流的制氫技術,雖比煤制氫更清潔、更低碳,但成本比較高,再加上中國天然氣資源相對緊缺,也不是適合中國的技術路線;而工業副產氫主要依附于主產品,成本不能完全可控,產能也會受到主產品的限制,只能作為氫能的輔助來源。
比較下來,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全球和中國未來主流的制氫技術,但以前這種技術的核心痛點之一就是制氫成本比較高。根據有關研究數據,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的成本為20—40元/千克,是煤制氫成本9.9元/千克的數倍。
而這幾年發電成本快速下降的光伏,剛好可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光伏制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發電,再電解水制氫。利用光伏制氫,既可以平抑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又可以利用氫能的儲能效用,將光伏發電轉換為氫能,以低于化學儲能的成本,實現跨天、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的儲能。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孝信的研究,“當光伏電價在每千瓦時0.3元以下時,制氫成本和天然氣制氫差不多。”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光伏電發電度電成本,已經降到了0.3—0.4元,部分地區如青海已經降到了0.2元。這說明光伏制氫已經非常接近天然氣制氫的能力,隨著度電成本的下降,光伏制氫實現經濟性的拐點已經臨近。
“目前全球氫氣需求量約6千萬噸/年,如果全部由光伏發電來生產,需要超過1500GW的光伏。未來三十年氫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萬噸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約900GW光伏裝機。”隆基股份品牌總經理王英歌表示,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在碳中和及風光平價的趨勢下,市場前景廣闊。
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曾表示,早在2018年隆基就開始關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選擇氫能源產業,是隆基股份突破光伏產業鏈天花板的期望所在,也是支撐它市值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不止隆基,包括陽光電源、晶科科技、正泰新能源、寶豐能源等光伏能源企業,不僅早在2019年就開始光伏制氫項目的研究,而且野心很大。
氫能戰場難掩野心 老對手迎來新戰斗
2021年3月31日,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隆基綠能創投與上海朱雀投資,合資成立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3億元。李振國親自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成立后的4個月內,隆基股份已連續簽約10個氫能項目,合作對象包含中央大型能源企業、政府高新產業園、科研院校、電力開發上市企業,以及同樣專注風電、光伏項目開發的企業。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該公司與無錫高新區簽署的新型氫能裝備項目。該項目一期注冊資本1億元,投資總額3億元,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年產1.5GW氫能裝備的能力,項目達產后三年內將達到年銷售額10-15億元。
隆基氫能公司成立不到兩個月,2021年5月19日,晶科科技CEO金銳表示,公司將布局綠電交易、碳交易、光伏制氫等新興產業,用實際行動踐行零碳愿景,并首次提出了光伏“同心圓”發展模式。
晶科之后,在2021SNEC展會上,協鑫集團分別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東芝(中國)有限公司、中船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北京綠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協議,協鑫集團將與上述中外合作方發力科技創新,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及綠氫在工業、能源和交通領域的多場景應用展開多項合作。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指出,協鑫集團自2018年至今,一直在低調孵化氫能產業。面向“十四五”和碳中和,協鑫已將氫能列入自身的企業發展戰略,以風光儲充氫、氣電氫一體化的模式,作為企業踐行碳中和目標的路線圖。
SNEC展會結束之后半個月,國內另一家市值千億的光伏公司陽光電源也宣告成立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為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100%控股,法定代表人為程程,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
盡管在此時才正式成立公司,實際上,陽光電源氫能事業部成立已近兩年,而且在兩年間連續簽下了多個項目。
2021年3月18日,陽光電源更是對外發布了國內首款、最大功率SEP 50 PEM制氫電解槽,而電解槽是制氫的重要工具。陽光電源氫能事業部相關人士表示,預計未來3—5年內,PEM將會更多地應用在交通領域;對于集中式制氫,有可能應用于化工、燃料的氫儲能供應等領域
時間進入到7月份,在正泰集團主辦的第二屆國際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重塑集團就共同投資促進燃料電池系統全產業鏈的發展及光儲氫熱的應用簽訂了合作協議。
據了解,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領先企業,其實早在2019年,正泰已經與交大聯合構建了“五位一體”支撐平臺,瞄準氫供應、氫動力兩極,以氫燃料應急電源車為切入點,大力研發氫氣制儲運核心裝備、加氫站運營、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氫燃料電池、氫動力系統集成、車載氫氣系統、燃料電池電堆等多點氫能源核心技術,推進氫能產業全面、穩步發展。正泰還將設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加氫站建設和燃料電池車項目。
而同樣在2019年駛入氫能賽道的寶豐能源,正在投資建設全球最大的電解水制氫項目,包括200MWp光伏發電裝置、20000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項目。最新消息顯示,該項目當前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光伏制氫的戰斗已經打響,在光伏領域競爭了多年的老對手,又來到了新的戰場。在這片新的戰場上,不知道誰會占得先機?誰會成為勝利者?誰會成為失意者?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