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的“碳中和與未來能源”第三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
2020年9月最高層提出“30•60”碳目標,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全球正式場合提出的碳中和計劃時間表,同時也是為我國能源革命設定的總體時間表。
目前中國的碳市場尚未建立起來,站在資本的角度,能源行業與企業如何運作,已逐漸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7月8日下午,圍繞能源領域的資本投資,大會展開了題為《碳中和賽道的投資邏輯與機遇》的圓桌對話。在對話中,國家開發銀行行業一部高級專家陳孫蛟,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山東綠色發展基金負責人易岐筠,中石化資本董事總經理孫榮濤和協鑫能源集團總經濟師徐庭陽等嘉賓作了精彩發言。
與會專家認為,未來伴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推進,將撬動規模龐大的綠色低碳產業投資,也將帶來相關領域的長足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經驗介紹
國家開發銀行行業一部高級專家陳孫蛟:從去年9月習主席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以來,開發銀行非常重視,成立了以行長為首的“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所有業務相關的廳局和部門都納入這個領導小組。另外,我們組織一個班子,從信貸結構方面研究“碳達峰碳中和”問題,目前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從項目開發評審角度講,我們要求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項目開發的內容和評價過程之中。
應用方面,我們從以下幾個維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第一方面,從總行方面,制定信貸政策,加強和央企間的合作,共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第二方面,分行和地方政府一起合作,規劃本地區“碳達峰碳中和”信貸規劃,或者叫融資規劃。
第三方面,我們自己內部發出一個助力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的倡議,號召全體員工從自身做起,能夠做到低碳生活、低碳出行。
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山東綠色發展基金負責人易岐筠表示(僅代表個人觀點):從去年9月份習主席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后,中金公司做了很多內部論壇,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我們對各行各業做了很多細致梳理,目前更重要的是提出大致方向、路線圖。
從公司層面來講,目前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但現在缺一個總的路線圖和目標,這件事情只有等中央說了人們才會相信,所以我們的宣傳非常重要。我自己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有一個最大的體會,這件事情要考慮二十年、三十年,我們是一起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不是競爭關系,像碳中和基金、綠色基金等等,多多益善,所以首先要有目標。二是需要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自己所能,一起來想辦法。
中石化資本董事總經理孫榮濤表示:針對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這個“雙碳”目標,我對集團層面以及中石化資本有限公司所提出的目標和一些行動、公開信息進行簡單總結。
中石化集團提出碳中和要早于習主席提出的2060年目標十年,2050年做到碳中和,早于國家的2030做到碳達峰;“十四五”初期有幾個比較關鍵的數字,中石化也做出了規劃,其中我們要在“十四五”期間新建1000座加氫站,新建5000座充換電站,新建7000座分布式光伏電站,我覺得這些數字是比較明確地在支持“雙碳”目標。
從中石化資本公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投資領域聚焦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都是緊密和支撐“雙碳”目標的。
協鑫能源集團總經濟師徐庭陽表示:移動能源換電對協鑫能科來說是今年的一個重大戰略調整,因為面對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的巨大風口已經來臨,這個賽道非常緊張激烈,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能源革命給能科帶來的契機。
電能在交通領域的消費比重逐年提升。我們在充換電領域,在今年3月份向全球進行了發布,協鑫將聯手中金,設立碳中和的百億基金,首期40億,共同推動綠色出行和移動能源生態,我們的商業模式首先是出租車和網約車,包括重卡,這是我們目前為止主要的產品,未來將進入C端的私家車。目前換電模式以載電電池服務商業模式為主,也就是離線式換電。我們采用集中充電,統一配送,分布換電的模式,一卡通的模式,來降低換電的運營成本,構建一個源、網、荷、儲的能源系統,充分利用清潔能源降低電力成本和綠電的使用。
在構建換電智能數據運營應用體現里面,支撐業務高效智慧AI運營,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用戶、司機、車輛,包括站點端,包括電池端,所有全過程全方位全數據化的大數據管理,實行平臺化,打造我們的生態平衡。
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挑戰
徐庭陽:“碳達峰、碳中和”在終端市場的應用,在所有的產業里面,它實際上是系統工程。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富煤、貧油的現狀,如果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那么要依賴于風電、光伏和未來的氫能,這些方面除了技術上要加快迭代以外,還要進行終端市場的時間場景的應用和落地。
政策的支持有時是個號召力,資金的支持是推動力,但是我們真正的商業市場、商業屬性要真正應用下來,要有一定的執行力。所以從技術研發和迭代來說,我相信我們中國人的聰明,包括現在的技術進步、人才的積累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現在技術的迭代周期逐步在縮短。同時,我們針對市場的產業配套要加強,比如電力容量的接入,這是一方面的難點。另外,我們在東部地區土地資源非常稀缺,比如說如果整縣推進分布式落地,不僅僅需要政策號召力、推動力,還要有資金支持,以及真正現場的落地,這樣才能使碳達峰、碳中和時間周期縮短,實現1.5℃控制內,達到中華民族碳中和的戰略目標。
易岐筠:我覺得人類得有目標這件事很重要。世界的情況很不好,氣溫升高,糧食漲價,而且如果按照目前步調去進行碳減排,我覺得大概六成到七成的機率要發生,但人類不至于滅亡,再這么繼續下去,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溫5~6度就麻煩了。
中央的決心挺重要的,現在成立了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目標,2050年怎么樣,2060年怎么樣,我們作為投資機構也好,作為投資人也好,就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這讓我們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去考慮,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華為的兄弟肯定很有壓力,我們要聯合起來做兩年的事情。但是你要在技術上做先期的,意識很重要,然后我們通過技術解決問題,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所以這件事情我覺得最難的是人的意識不到和意志不足,沒有這個急迫性,就會把這個事拖黃了。
碳中和,我們應該做什么?
陳孫蛟:就我個人觀點,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最大的問題和挑戰在于理念,政府和企業要堅定的去做,而且要理性、科學的去做,目前首先需要加強的是基礎方面的研究。同時,推進雙碳目標需要全社會調整生活理念,要盡量開展低碳生活。
另外,很多人看重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機會,但在大量投資和機會面前需要理性的考慮投資與信貸的風險問題。在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投資者要有長期投資回報的概念,不要急于一時能夠取得高額的回報,這樣碳達峰碳中和做起來才會更扎實。
易岐筠:跟國開行領導一樣,不同的錢和不同的項目、不同的風險、不同的技術,擴散程度是不一樣的。中國的銀行體系比較大,包括中石化、中石油這些央企,總體上相對資金量大,比較擅長或者說習慣做這些量比較大、相對成熟的技術,這是體制的問題。我們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整個社會,包括國家之間,最終成功的必然是你會很有效率。
我覺得人類二十年到三十年以后,真正的清潔來源可能是人造小太陽核聚變。所以既定技術路線的演進還是得靠國家隊、科研院所來做,當然也不排除基礎研究。舉個例子,寧德時代能將電池的規模做這么大,這也是大家原來想不到的。另外,包括特斯拉、電動車、光伏,很多民營企業經過十年二十年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市場組成部分。華為也是一樣,看著華為一點點搞起來,我非常佩服。
有些東西國家要拉動,要出稅,要懲罰,給省里設目標,有人不設目標就不聽話,這些人我們要動員起來,我們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促使用市場化方式。我們跟中石化合作,跟各方人合作,達成目標。全社會有一個大的路線圖,各司其職才能把這個事情做成,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事情,但總目標跟總的路線圖是很重要的思考,確實我們現實就是考慮三五年的事,后來發現還可以考慮得更長久。
孫榮濤:針對剛才我講的兩個挑戰簡單發表幾點看法:
第一個挑戰,我完全不能代表國家發表任何看法,但幾個成績值得肯定,這個成績所帶來的經驗可以持續下去。比如今天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的頭部企業是造車新勢力,是比亞迪,我們的電池領域是寧德時代,我們的光伏是隆基,你會發現都是民企。在未來是不是可以繼續平衡民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為在這幾個領域做到第一的、已經成功的經驗是不是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當然,中石化資本也沒有退出期的,我們是產業資本,但是在投資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雜音,做投資,沒法趨同的,你怎么在雜音當中守正出奇,能堅持把你認為正確的東西有耐心地投下去,而且見到了成果,有耐心地等待這個成果,我覺得這個是我針對這個挑戰最應該做的。怎么做呢?比如說跟在座的各位嘉賓多交流,堅定自己的信念,促進共識,我想這是我堅持要做的。
徐庭陽:協鑫是新能源最早的先行者,也是實踐者,我們曾在光伏領域,包括太陽能終端也做過全球的前幾名,包括國內也是這樣。我們經過多年發展,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國有企業有實力,但我們民營企業有活力,我相信1+1應該等于市場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我們原來的政策和新政策的銜接與替代,實際上我也有一段時間是專門分管分布式,分布式在整個政策面是非常好的,在趨勢上也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我們在實際的市場終端和商業屬性方面,無法找到它的商業語言和商業溝通的平臺。這也是我們為什么一直在堅持做這件事。
第二,我們舊的標準和新的標準銜接一定要加快,我們原來有一些標準,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電力方面的標準,我們發現這里面老的裁判員還在,新的隊員已經在場上,這個也要加快銜接和轉型。另外,化石能源常規思維模式與現在的碳中和非化石能源新思想之間有沖突,這塊也要加快轉型。當然,這可能是管理者、領導者的一種思維模式,我覺得要從原來的二維空間盡快向三維空間轉型。我們現在缺的是有商業模式,有商業屬性的項目,否則我們的基金,沒有這樣的項目跟你們的定力,這個錢就不會產生價值。所以我覺得這塊才是我們要長期注意的核心。
(李穎 張學坤)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