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2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報2653.32,較6月25日的2591.41,上升了2.4%,同時,各大集裝箱海運公司也公布了集裝箱7月初的基準運價表,顯示多條航線集裝箱運價有所上漲,國際集裝箱運價因何再次上調,這又會給相關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呢?記者在上海進行了調查。
運價頻繁調整 貨運企業接單忙
郭紹海是上海市黃浦區一家貨運代理公司的負責人,早上8點,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確認當天的集裝箱報價,他告訴記者,今年業務量增加不少,但是近期國際集裝箱運價頻繁調整,讓他們的工作量大幅增加,每天要反復確認當天船公司的艙位報價。
某國際貨運代理上海公司負責人 郭紹海:跟以前比,工作量增加了4到5倍,而且現在是“人盯人”,艙位訂好以后要盯箱子。
記者了解到,從7月1日起,航運公司對航線報價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雖然一些近洋航線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多數遠洋航線都有提價預期,以中國發往歐洲主要目的港基準運價為例:7月1日,標準集裝箱基準運價報7300美元/箱,較前一周6月25日的報價:6600美元/箱,漲幅超過了10%。同樣,大箱基準價報13600美元/箱,與前一周報價相比,漲幅超過了7%。從業30多年的郭紹海表示他從未經歷過這種運價連漲的情況,他告訴記者,影響國際集裝箱運價的因素較多,最主要的是承運的貨量和目的港的疏運效率。
某國際貨運代理上海公司負責人 郭紹海:歐洲的主要港口漢堡堵得不得了,在外面等候的船舶很多,現在有三四百條船在外面等,以往沒有,疏港肯定要大量時間,像大的船公司已經宣布了要跳港漢堡兩個月,可想而知兩個月內不會解決。
部分目的港疏港效率的下降,直接造成了貨輪跳港到附近港口,再經過陸運或短駁船轉運至目的港,大幅增加了航運公司成本。前期積壓的集裝箱急需疏港和轉運,疊加貨運訂單仍在增加,導致部分目的港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推升了近期的國際集裝箱運價。
訂單多發貨難 出口企業加價訂艙
在此輪集裝箱運價上漲的背后,對應的是集裝箱艙位供給不足,這對于出口企業的出貨有著哪些影響,貨代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挑戰?
在上海楊浦區的一家貨代公司,大客戶部經理張燕接待了一家維生素原料的生產企業的貨運經理沈鎮清。
經過一輪商談,沈鎮清最終只拿到了5個集裝箱的發運艙位。
某化工企業國際貨運經理沈鎮清:首先是我們的艙保(艙位),其實我們的需求遠遠高于艙保(艙位),所以現在沒辦法只能去找代理,沒想到今年到現在已經漲到了五六倍的價格。發往北美航線小箱是15000美元左右,大箱是18000美元左右。
張燕告訴記者,往年貨代企業一般要去找貨源,今年以來,像沈鎮清這樣上門的客戶一下子多起來,這也讓他們應接不暇,有的客戶為了保證出貨量,不惜加高價拿艙位。
某國際貨代上海公司大客戶部經理張燕:因為我們很多的銷售的CIF(到岸價)貨物都沒有辦法訂艙,也是因為漲價的原因。承運量是會受影響的,因為我們的艙位有限,只能在有限的艙位里面去做業務。可能我們真正能夠滿足到客人出貨需求的五成都不到。
集裝箱積壓嚴重堆滿中轉倉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高運價也影響到了一些出口企業訂單交付的速度,一部分貨值偏低的產品,只能暫時堆放在中轉倉庫,這會對倉儲端帶來哪些影響?
鄭鵬是上海閔行區的一家外貿中轉倉庫的負責人,他每天的工作從盤點庫存開始,眼下的國際集裝箱運力緊張,這個倉庫的集裝箱暫存場地已經堆放了二十多個待出口的重箱。
鄭鵬介紹,目前這個中轉倉的庫容已經超過85%,接近滿庫狀態,其中有三成以上需要中轉出口,比往年提升了一成。在一棟存放出口原料藥的倉庫,記者注意到,不僅暫存場地已經堆滿集裝箱,這里的備貨場地也已是飽和狀態。
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5月我國出口總金額為2639.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064.31億美元增長了23.4%。隨著我國出口的增加,集裝箱吞吐量也屢創新高,今年1-5月,我國八大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3億標準箱,較去年同期的1.96億標準箱增長了17.1%。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地疫情的好轉,國際集裝箱有效運力正在恢復,港口的擁堵情況將在四季度有所緩解。
天風證券交通運輸行業首席分析師陳金海:四季度,我們的貨運需求會進入到淡季,量相對會減少。四季度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很有可能港口的擁堵情況也會陸陸續續緩解,所以海運價格很有可能開始回歸正常。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