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國內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580萬輛,占全球新能源車總量五成。
本月,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2020-2021年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公共充電樁保有量數量79.8萬個,私人充電樁數量87.4萬個,建設規模持續保持世界首位。
在新能源車市場快速增長及政策刺激下,充電基礎設施有望進入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
公共充電樁呈增加態勢
如今,新能源車市場地位不斷提升,與新能源車市場體量相當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
新能源車完成從無到有的進階,離不開強有力的補貼政策支持。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發展階段的不同,補貼政策開始從終端購買向與廣大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新能源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傾斜。
數據顯示,我國公共充電樁區域集中度較高,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部分城市限購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促進了新能源車市場和公共充電運營市場的繁榮。
據悉,2020年,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公共充電樁保有量位列全國省市前四名,分別有110168臺、81821臺、78737臺和57800臺,上述省市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均超過5萬臺。此外,公共充電樁保有量超一萬臺的18個省份占比達92.4%。
總體來看,去年主要省份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去年我國公共充電樁充電量也有顯著提升。2020年,我國公共充電樁累計實現充電70.57億千瓦時,雖然受疫情因素影響,但仍接近上一年充電電量。
2020年全國公共充電樁充電量走勢圖
在國內公共充電市場中,運營集中度較高。《發展報告》調查發現,去年,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三大運營商占比達到68.28%,前十大運營商占比更是高達91.69%。
除充電模式外,新造車品牌推出的換電模式也逐漸被市場所接受。當前,蔚來、北汽新能源、吉利、長安等多家車企已建立了新能源換電站。
4月,工信部聯合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以形成新能源車充換電模式優勢互補,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充換電需求。
針對補電模式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如何?
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換電站555座。目前國內主要換電設施運營商有奧動、蔚來和杭州伯坦三家,分別運營286座、175座和94座換電站。相比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換電站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充電技術水平日趨成熟
2018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車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大功率充電、小功率直流充電、電動車與電網互動、無線充電等技術逐漸成熟。
電動車與電網互動,是未來新能源車充電設施發展方向。隨著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建設和運行規模不斷擴大,新能源車充放電雙向互動技術應用優勢開始顯現。
如今,不少消費者用無線充電方式給手機充電,省去了攜帶數據線的煩惱。而自新能源車進入市場以來,人們也希望新能源車能夠提供無線充電方式。
不過,當前無線充電技術還處于探索應用階段,無法實現跨運營商充電,并且應用場景不明確,技術規范和商業模式不夠成熟。
對此,《發展報告》提出,下一步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將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通信技術、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技術有機融合,利用新技術來提升基礎設施利用率。在探索無線充電技術同時,還要將目光放在自動充電上,包括智能柔性充電弓、充電機器人、快速換電系統等方式。
2016-2020年充電設施規模
完善標準加強安全管理
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安全性始終要放在第一位。同樣,安全性也是充電設施建設的一大前提。
調查發現,影響充電設施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充電過程中的充電安全、充電設施本身的設備安全、充電設施周邊環境等。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認為,增強充電基礎設施整體安全性,需要通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設備標準化改造、建立安全預警體系等多種方式,減少安全隱患。
在設備標準化改造方面,各地政府、充電運營商持續對充電設備進行改造,通過設備的一致性管理減少充電安全隱患。充電設施標準管理單位也積極組織成立相關工作組,編制安全運行管理規范。
《發展報告》提出,充電運營商要依托充電服務平臺開展充電大數據分析工作,針對每輛車、每款車型出具相應的安全分析報告,為汽車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充電安全防護參考。此外,充電運營商需聯合動力電池企業、汽車企業打通信息渠道,建立新能源車全生命周期追溯體系,多措并舉提升新能源車使用安全。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