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估算表明,我國主要盆地和地區的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大約為26萬億立方米,與美國的28.3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
我國南方頁巖氣勘探一旦實現重大突破,不僅將改善能源結構,而且還會對中國能源供應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頁巖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工作起步晚,技術落后,資源家底不清。加快頁巖氣基礎地質研究,戰略選區調查與技術創新勢在必行。
“大力發展天然氣”已經成為“十二五”能源發展的重點之一。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上月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比例將翻番,由目前在能源消費結構占4%的比重提高到8%。中國將加大煤層氣、頁巖氣、城市垃圾沼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力度。
頁巖氣作為非常規氣體能源的重要戰略地位正在凸顯。
過去幾年,美國頁巖氣產業獲得的巨大成功一度在世界范圍內掀起熱潮。技術上的突破使中國的能源決策者和參與者們開始熱身:政府開始考慮出臺財政和稅收扶植政策,中美政府間的合作正在鋪開,能源企業開始引進外資和技術,頁巖氣成為越來越多學術會議的關鍵詞。
但是中國的現實是,尚沒有頁巖氣的工業生產,甚至連有多少儲量尚未勘探清楚。顯然在頁巖氣的熱議聲中,有必要首先明確當前急需開展的工作。
出席6月1~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376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目前我國正處于頁巖氣勘探開發快速起步的關鍵時期,開展頁巖氣相關理論基礎和實踐應用研究,將有助于推進我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進程。
26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待字閨中”
“頁巖氣就是賦存于頁巖和泥巖地層并可從中進行商業性開采的天然氣。”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金川介紹說,“它主體上以吸附和游離狀態同時賦存于泥頁巖地層,且以自生自儲為成藏特征的天然氣聚集。”
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泥頁巖裂縫氣,吸附作用是現代頁巖氣概念的重要特征。統計顯示,吸附氣在頁巖氣藏中的比例一般達到50%左右。因此,吸附作用機理、自生自儲特征以及由此所決定的巨大規模與勘探開發潛力使頁巖氣成為了重要的新型能源。
過去,中國油氣界僅將頁巖當做天然氣生成的源巖來研究,認為吸附或游離于頁巖層的天然氣是開采不出來的。隨著上世紀90年代美國水平打鉆、液壓斷層等技術的出現,美國頁巖氣開發進入規模化。本世紀以來,日益高漲的國際天然氣價格使得頁巖氣開采開始有利可圖,頁巖氣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專家指出,根據頁巖氣聚集的機理條件和中美頁巖氣地質條件相似性對比研究,我國頁巖氣聚集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與美國大致相同的頁巖氣資源前景及開發潛力。初步估算表明,我國主要盆地和地區的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大約為26萬億立方米,與美國的28.3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
我國具有廣泛的頁巖氣發育基礎條件和良好的頁巖有機地球化學指標。張金川介紹說,依據地質歷史及其變化特點,目前可將我國的頁巖氣發育區劃分為大致與板塊對應的四大區域,即南方、華北—東北、西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區。以南方的揚子地區為例,從震旦紀到中三疊世連續發育了廣泛的海相沉積,分布面積200余萬平方公里,黑色頁巖地層厚度數百米。我國南方地區與美國東部頁巖氣產出地區(阿巴拉契亞等)具有諸多的地質可比性,有機質豐富、成熟度高,頁巖氣發育地質條件有利,是我國南方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重要領域。
將成綠色能源新寵
大洋彼岸發生的一切,讓中國油氣行業開始審視頁巖氣這一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前景。與美國相似,中國亦是能源消耗大國,天然氣需求量與日俱增。自“西氣東輸”一線開建以來,中國燃氣下游基礎建設不斷擴大,老百姓對天然氣越來越依賴,國內產量難以滿足需求增長的要求,近年來多次出現“氣荒”現象。按照業內專家看法,中國天然氣凈進口量所占比重將從2010年的20%,擴大到2015年至2020年的30%至40%。
與國產天然氣相比,目前進口天然氣——無論是管道氣還是LNG價格都明顯偏高,而老百姓對氣價的承受能力又十分有限。同時還有人擔心,過度依賴進口氣源不利于國家能源安全的獨立性。如果頁巖氣給美國能源市場帶來的“化學效應”能在中國發生,以上難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
與會專家指出,天然氣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防線,但我國的天然氣能源短缺現象嚴重,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約束瓶頸。因此,頁巖氣是中國值得高度重視且具有廣泛勘探意義的重要非常規油氣資源類型。
由于頁巖氣具有普遍存在、規模巨大、廉價開發、綠色環保等多種優點,不久的將來即會成為中國開發的綠色能源新領域,從而成為緩解原油產量不足的重要途徑。
縱觀我國現今的油氣田分布格局,除了四川盆地以外,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僅有江漢、蘇北等小型油氣產區零星分布,大部分的油氣產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揚子地區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有利勘探領域,但由于經歷地質時代長、地質背景復雜、構造破壞嚴重、油氣保存條件薄弱等原因,常規油氣勘探始終處于艱難狀態。
但根據頁巖氣聚集機理研究,這些不利于常規油氣成藏的地質條件可能恰恰是適合于頁巖氣勘探的主要領域,以揚子為核心的中國南方地區頁巖氣發育前景廣闊,頁巖氣將有可能成為大規模天然氣發現的重要領域,成為南方地區區域性油氣勘探發現的重要突破口。而南方是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對天然氣有著更緊迫的需求,頁巖氣勘探一旦實現重大突破,不僅將改善能源結構,而且還會對中國能源供應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頁巖氣理論認識及勘探實踐非常薄弱,尚無法滿足勘探實踐需要。
多重制約因素急需破解
中國頁巖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工作起步晚,技術落后。國土資源部2005年才開始前期調研,至今尚未摸清家底,也沒有對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和有利區帶進行系統評價和技術先導性試驗。
我國現已全面啟動頁巖氣的勘探開發,但與會專家認為,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還面臨著理論研究與地質認識不足,科學技術落后,發展模式不清晰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中國與美國的頁巖氣地質條件和分布特點存在重大差異,故美國的頁巖氣產業發展模式難以復制。因此具有中國特點的地質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頁巖氣研究及勘探的因素之一。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樊太亮認為,海相、湖相、海陸交互相及湖沼相發育的富含有機質泥頁巖共同構成了我國頁巖氣資源富集的地質基礎,通過對富有機質頁巖的構造、沉積及其旋回性變化研究等,將有助于揭示不同構造和沉積背景條件下頁巖發育及其中有機質的富集特點,揭示有機質的富集機理及富集規律。
中國石油煤層氣公司李景明教授指出,結合中國實際地質情況開展頁巖氣勘探開發研究至關重要。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頁巖氣大規模開發還面臨著諸多需要克服的困難,特別是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經驗不足。先進的鉆探技術已使美國的頁巖氣大規模開發具有了經濟的可行性,但在我國由于各種原因,頁巖氣的開發技術還不成熟。
美國國會曾在1978年通過了天然氣法案,并在1980年開始實施了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經濟財稅優惠信貸政策,這一措施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正在發展成長中的非常規天然氣,并對頁巖氣的早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包括頁巖氣在內的中國非常規油氣勘探目前還存在一系列成本核算、風險承擔、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借鑒美國經驗模式并結合中國特點,最大限度地營造積極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內外部發展環境,是中國頁巖氣快速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包書景認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勘探開發選區評價標準勢在必行。
加快頁巖氣戰略調查與技術創新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李玉喜研究員強調了進一步推動頁巖氣戰略調查,引導頁巖氣勘探開發發展的重要性。
李玉喜說,要根據我國頁巖分布和頁巖氣富集的地質條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頁巖氣地質調查,進一步查明我國頁巖氣基礎地質背景和條件,預測富含有機質頁巖發育區,預測其資源潛力與分布。形成我國頁巖氣地質理論和新認識,構建我國頁巖氣地質理論體系,構建適合于我國地質條件、且對我國頁巖氣資源戰略調查和勘探開發具有指導意義的較為完整的中國頁巖氣地質理論體系。
同時,依托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國家專項,在川渝黔鄂地區建立我國第一個頁巖氣資源戰略調查先導試驗區,力爭1~2年取得突破,獲得頁巖氣工業氣流;并著力解決我國頁巖氣重大地質問題和關鍵技術方法,形成頁巖氣資源技術標準和規范。全力推進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創新。
與會專家建議,要抓住機遇深化頁巖氣基礎理論研究,解決包括頁巖氣形成機理、評價方法、富集規律等在內的核心科學問題,盡快實現相關理論突破;加大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力度,加快實踐,解決關鍵生產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統一管理,靈活實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開展多層次、多領域、跨學科、跨系統的國際國內合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