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BIPV崎路曲折

2021-04-20 14:13:20 能源雜志   作者: 武魏楠 田甜  

2009年,無錫尚德全新光伏研發中心大樓落成。整座建筑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高達37米、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的光伏幕墻系統。這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建筑,總裝機容量1MW,年發電量超過70萬千瓦時。為兼顧建筑設計美觀和光伏發電效率,光伏幕墻被設計為70度的安裝傾角。

10多年后,無錫尚德退出光伏組件第一梯隊,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2021年3月4日,隆基股份(以下簡稱“隆基”)公告宣布,公司擬以協議轉讓方式現金收購森特士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特股份”)1.31億股,交易對價16.35億元,占目標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總股本的27.25%。交易完成后,隆基將成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東。

公告表示,本次收購有助于促進雙方業務融合,充分發揮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頂設計、維護上的優勢,同時結合隆基股份在BIPV產品制造上的優勢,雙方共同開拓大型公共建筑市場的業務發展,有助于公司擴大分布式市場范圍,拓展光伏產品的應用場景。

隆基此舉將2020年以來的BIPV熱潮再度推高。

BIPV是將太陽能發電(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術,也就是光伏建筑一體化。簡單理解,就是將光伏電池和建材直接結合成磚墻、幕布、屋頂等。

BIPV發展歷史悠久,但受困于成本、技術,一直沒有廣泛應用。尚德推動的BIPV應用也多局限于示范項目或者地標建筑的綠色能源應用等領域。

2020年,在光伏邁入平價時代之時,BIPV熱潮在行業內洶涌襲來。2020年也被行業稱之為BIPV元年。補貼取消、成本下降、碳中和目標等將BIPV推向新戰略高度。

然而,除了部分示范項目外,BIPV大規模推廣落地仍面臨多重問題。包括光伏企業、建筑企業及設計院在內均在力推BIPV發展,但多重矛盾也不斷涌現。

生態圈擴容

在2020年SNEC展上,隆基推出獨立研發的工商業BIPV屋頂——隆頂。同時,隆基還推出另一款光伏+建筑新品——隆錦。這是一款專門針對建筑外立面開發的屋面光伏產品。據媒體報道,隆基內部對BIPV業務的計劃是到2024年左右實現100億元的營收。

此次收購森特股份,可以說是隆基在打造完產品后,在推廣渠道上的布局和加碼。負責BIPV業務的隆基新能源是隆基四大事業部之一,與組件、硅片和清潔能源等業務線并列。

近兩年,國內主流光伏廠商均在BIPV領域有所布局。以組件廠商為例,隆基、晶科、東方日升、正泰、尚德等均涉獵BIPV領域。

2020年,晶科首次推出多款BIPV幕墻,涵蓋多種色彩及透光率等產品選型。2020年1月,采用晶科能源BIPV產品的150千瓦光伏車棚落地運營。

在3月9日的一次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東方日升對投資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多款BIPV產品,同時透露正在與科研院所及產業鏈系統單位等合作共同推動BIPV項目產業化落地。

此前,東方日升產品總監莊英宏透露,東方日升常州金壇廠區已經投建2兆瓦的BIPV資源,與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嘗試從BAPV到BIPV的思路轉變。

作為逆變器龍頭,2020年4月8日陽光電源與凱盛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技術研發、項目推廣、產品互用、國際業務支持和行業協會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戰略合作,重點加強BIPV系統設計、工程施工、運營方面的技術、質量、管理規范等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產業另一配套廠商——亞瑪頓玻璃早在2019年開始向特斯拉提供太陽能瓦片玻璃。2020年,亞瑪頓發布公告,計劃募資1.34億元投產4條BIPV玻璃智能化深加工建設項目,加速推進BIPV業務。

在國內光伏圈,人們對BIPV發展并不陌生。我國光伏產業最早的一批龍頭企業均很早就在BIPV領域有所實踐。

嘉盛光電總經理張翼飛介紹,2005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光伏產業開始爆發,歐洲國家開始在BIPV領域進行實踐。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光伏企業,彼時的英利集團也與歐洲同步,確定地面電站、屋頂分布式、與建筑結合三大板塊。

張翼飛說,2008年開始,國內一直有大型BIPV項目推進。這一勢頭直到2013年—2015年才有所回落。“2018年的531之后,行業感覺沒有出路,又將BIPV提上一個高度,又開始陸續有項目落地。但那個時候相當于光伏行業熱,建筑行業冷。”

BIPV橫跨工業級光伏與民用級建材兩個領域。在設計、測算和施工上與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電站有著完全不同的方法和邏輯。因此,BIPV產業生態圈不斷擴容。除主流光伏廠商外,呈現越發多元的狀態。

此前被晶硅擊敗的薄膜路線,也試圖通過BIPV回歸市場。目前,中建材旗下凱盛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等均在抓緊布局光伏薄膜BIPV。

在此前的一次行業會議上,中國建材凱盛薄膜推廣總監李明輝透露,目前中建材的薄膜產品已經實現規模化量產。

而就在不久前,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能源集控與實驗平臺落成。而其背后的技術來自此前神華集團在薄膜領域的低調布局。2017年,合并前的神華集團聯手上海電氣和德國曼茲,一起創建薄膜技術NICE公司。

此外,中化集團旗下地產和酒店版塊公司中國金茂也在開發BIPV市場。去年9月,中國金茂旗下金茂綠建智慧能源研究院光伏建材產品召開中期專家評審會。

相關企業在2020年集中瞄準BIPV的布局,毫無疑問與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脈絡密切相關。集中式電站大規模爆發,光伏度電成本隨之下降,分布式投資收益率越發明朗。隨著光伏+應用場景的豐富,BIPV也隨之升溫。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驅動力,則來自于“碳中和”目標下建筑產業減排的巨大需求。

BIPV的春天

“BIPV距產業化與市場化僅差臨門一腳。”中國BIPV聯盟秘書長夏愛民對于BIPV的未來發展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碳中和帶來的減排需求直接推動BIPV發展,光伏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國家和地方的鼓勵政策也為BIPV的落地奠定基礎。

建筑領域一直是碳排大戶。中國建筑行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現有城鎮總建筑存量約650億平方米。根據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對我國建筑領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結果,2018年我國建筑建造和運行用能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7%;建筑改造和運行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國全社會排放的42%。

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19)》,中國建筑行業的碳排放將繼續增加,達到峰值時間預計為2039年前后。也就是說,在全國碳排放總量達峰之后,建筑行業的碳排放仍將繼續增長9年。因此,中國能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建筑業的表現。

建筑領域碳減排將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的主戰場。英利集團國家實驗室主任宋登元測表示,預計到“十四五”結束,綠色建筑將新增70億平方米;此外“十四五”期間舊城改造還有10%,近40億平米的市場。未來BIPV的市場規模最低為110億平米,而隨著成本下降,BIPV規模還將進一步增加,市場總值近萬億元。

事實上,國家政策也進一步推動了BIPV的發展。

2020年7月24日,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提出推動綠色建材應用,加快推進綠色建材評價認證和推廣應用,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機制,推動建材產品質量提升,指導各地制定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政策措施,推動政府投資工程率先采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打造一批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大力發展新型綠色建材。

文件下發后,各省紛紛推出自己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而時間節點均指向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

“從國家層面看,對BIPV的支持力度很大”。張翼飛表示,“目前,一線城市對綠色建筑基本都有補貼,電價補貼是一種形式。如果建筑是超低能耗綠色建筑,業主會獲得容積率補貼;還有的省市會給予綠色建筑300元/平米的補貼,但上限不超過300-500萬元。”

碳中和為BIPV推廣帶來了契機,光伏產業本身的發展為BIPV提供了落地條件。

過去多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成本大幅下降。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光伏電價已經低于火電電價,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電力產品。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1年-2020年,光伏系統價格下降超過4.3倍,組件價格下降超過5.7倍,2021年,我國已經全面進入平價時代。

分布式光伏市場的高速發展推動了BIPV的發展。國家能源局統計,2020年我國申報競價補貼的分布式項目達到3822個,裝機容量為443.8133萬千瓦,占申報總容量比例為13.2%。雖然裝機容量遠遠低于集中式,但項目數量則要遙遙領先。

根據光伏協會統計,2020年我國分布式裝機容量達到15.5GW,占到新增裝機容量的27%。

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分布式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包括遠景道達爾、特變電工、正泰新能源、隆基新能源、天合光能在內,均將分布式能源作為新的增長點著力打造。隆基股份品牌總監王英歌表示,光伏的增量市場,關鍵就在于擴大應用場景。

BIPV是分布式的重要實踐方式,與BAPV相比具備更多優勢。

以工業廠房為例,屋頂彩鋼瓦一般壽命為10年左右,如果加裝BAPV,中途則需要更換BAPV,其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大幅增加。BIPV按照25-30年的耐用性設計,安裝后不用中途更換,從投資收益上看更為合理。

“個人判斷,2-3年后BIPV企業的經營業績將會大幅好轉。”張翼飛表示。

一波又一波的利好消息都在宣告著BIPV的春天來了。A股市場的投資者們都在不停地向董秘發問:“面對BIPV的發展機遇,公司如何利用好自身優勢,有什么遠景規劃?”

但在真實的市場中,雖然擺脫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窘境,但光伏與建筑兩個行業間的融合卻并不順暢,甚至可以說有些艱難。

在BIPV的“繁榮”之下,又掩藏著哪些問題呢?

合作與沖突

2020年10月26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電建筑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來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的張昕宇被選舉為光電建筑專業委員會的秘書長。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推動整個建筑光伏行業的規范與標準化。”張昕宇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如果這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在未來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很可能會存在很多的隱患。”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尤其是最近10年左右的時間,光伏產業無論是從規模、還是技術等方面,都經歷了數次迭代。技術與產品更新之快,讓人目不暇接。

相比之下,建筑市場更稱得上是“歷史悠久”,技術革新遠遠滯后于光伏產業。光伏與建筑分屬于工業與民用領域,兩者的融合受產業背景、商業模式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挑戰。

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咨詢部主任王玉鳳曾就職于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在推進光伏與建筑的結合的過程中,她感受頗深。“目前來看,光伏在建筑中的應用只是很小的一個專業版塊,相比于水、暖、電專業,光伏與建材結合的標準、設計規范、專利、施工工藝、設計計算軟件等等確實是空白。”王玉鳳對《能源》雜志記者說,“更難的是光伏人與建筑人互相不理解,交流存在障礙。”

在光伏企業看來,這種不理解很大程度是因為光伏行業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發展太快了,行業外完全跟不上光伏發展的腳步。

“行業外甚至還認為光伏發電停留在金太陽時期,國家補貼一半的電價。”一家光伏企業的BIPV產品負責人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建筑設計院也好、業主也好,如果都不能形成對光伏行業的正確認識,那光伏和建筑和結合就完全無從談起。”

合作已經開始進行了。據能源雜志了解,隆基新能源正在參與工信部、住建部以及地方政府有關BIPV的標準及規范制定。張昕宇作為光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幾乎每個活動都在呼吁行業積極推進標準化、規范化。

最大的分歧還是觀念上的。“很多企業還是抱著一個觀念,BIPV或者說光電建筑一體化,只不過是把將組件換了一個地方安裝。”張昕宇給《能源》雜志記者舉例說道,“那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會按照地面電站的安裝方法,安裝到建筑上。但這是不是符合建筑安全規范?有沒有考慮結構承受力?遇到臺風等特殊天氣怎么辦?完全不去考慮。”

在建筑行業看來,BIPV放在首位的應該是建筑而不是光伏。“地面電站基本都建在地廣人稀的地方。BIPV建筑要么是高附加值的廠房,要么是人員密集的商業建筑,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帶來的損失都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安全一定在第一位。”

光伏企業也深知安全的重要性,防火、防水、防漏電等安全標準在新近推出的BIPV產品中都被制造商重點關照。但在建筑行業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跟《能源》雜志記者講述了一件與建筑行業溝通時的情況。“當時我們給建筑行業的專家介紹產品在抗風、防水、防火方面能達到的水平。大家就會提出疑問,這些數據是怎么得來的?經過了什么樣的驗證?標準是什么樣的?從中也看得出來,在安全標準和規范方面,建筑行業對于光伏行業還存在很多的疑慮。”

潛力與問題并存、合作和沖突同在,這就是目前光伏行業與建筑行業合作的真實現狀。但在“碳中和”的大趨勢下,加上國家及地方政策的不斷完善,TOB的光伏與TOC的建筑注定要深度融合。但現在,面對還不夠大的市場,也許兩個行業對彼此的重視程度還多少有些欠缺。

“現在建筑上要求的安全電壓是36V,但是很多光伏組件發電時,經過串并聯可能會達到幾百伏、上千伏。這個問題就需要解決。”張昕宇說,“但是很多類似這樣在安裝、技術細節方面的標準規范,不是某一方努力就可以解決的。而現在BIPV市場的規模還沒有大到足以讓建筑業專門為其制定一個全新的標準。”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光伏行業。相比于地面電站,BIPV產品定制化需求很高。除了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還有不同顏色的需求。:張翼飛告訴《能源》雜志記者:“定制化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來降低整體成本,當光伏建筑一體化成為社會共識,有越來越多的機構使用這項技術時,規模化效應就可以實現成本的大幅降低。從企業個體角度來說,可以采取模塊化生產方式,通過一定程度的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

這就意味著BIPV產品不足以支撐企業運營。甚至對很多組件商來說,BIPV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自然地,也就鮮有企業愿意在BIPV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上做更多投入。

投資收益困境

成本高、降本難、標準化規范化遙遙無期,這是BIPV發展的現狀。

從隆基此前在BIPV的布局來看,重點也是以彩鋼瓦屋頂為主的工業廠房用戶。“隆基的產品隆頂就是針對工業廠房專門設計的。森特股份的主要營收也是來自工業建筑和公共建筑。所以無論是產品還是并購,隆基看中的都是工業廠房建筑,而這是在BIPV中最接近分布式光伏的一個細分領域。”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說。

對此,隆基方面表示,與森特的合作不僅意味著隆基看中工業廠房用戶的潛力,同時也是希望能夠借助森特在公共建筑領域的實力,往公共建筑領域拓展BIPV市場。

在國內BIPV并不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分化出了兩大類市場:一類以工業廠房屋頂為主,項目規模大、發電量大,除了自發自用,還需要余量上網;另一類是住宅和商業建筑屋頂與幕墻,項目規模小、發電量小,但用電量大,基本不存在余量上網。

光伏企業一窩蜂地競爭前一類市場,因為規模大、產品與常規組件類似、成本更低而收益更多。但在建筑行業看來,BIPV未來真正的市場潛力還是在后一類市場。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綠色建筑的實現路徑主要有三點:效率更高設備、建筑節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張昕宇說,“前兩者的開發程度已經很高了。未來綠色建筑的主要實現路徑就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關鍵是BIPV產品的應用。”

2019年3月13日,住建部發布了最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這份標準中,對資源節約有著明確規定,并且制定了相應的評分項。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評分規則中,由可再生能源提供電量的比例只要大于或等于4%,即可獲得滿分10分。

盡管有諸多有利的支撐因素,但BIPV的發展還需要商業模式的支撐。

張昕宇透露,根據初步測算,目前BIPV相比于地面光伏電站的成本高出約1倍左右。“而且BIPV的發電效率相比地面電站,普遍要有下降,我們遇到的極端情況是下降50%。”張昕宇說,“也就是說地面電站如果是3年左右收回成本,那么建筑光伏可能需要8年。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10年也是正常的。”

王玉鳳認為,目前BIPV投資收益較低。但BIPV的收益不能單純只從電價收益角度測算,其具有建材屬性,能效提升、環境改善等因素應該計入到項目的投資收益中。

身處建筑行業的張昕宇更希望行業內涌現出一批專攻住宅與商業建筑BIPV市場的運營商,光伏企業專注于做產品。

從項目收益角度看,“作為投資方來說,隔墻售電如果能夠進一步開放,無論是項目的收益還是對項目未來持續性的信心,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一家從事BIPV項目投資的企業告訴記者。

所謂“隔墻售電”,就是允許分布式能源項目通過配電網將電力直接銷售給周邊的能源消費者,而不是必須先低價賣給電網,再由用戶從電網高價買回。這一模式可以讓能源消費者成為“生產投資型消費者”。

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印發《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補充通知》。但作為電改的一部分,隔墻售電雖偶有試點,但距離大規模推廣還有一段距離。

缺乏經濟效益的刺激,BIPV的發展又會走出怎樣的路徑?

“我認為BIPV的發展不能揠苗助長,而且最好不要有過高的投資收益期待。”李明輝說,“BIPV是一項能源革命。正確的道路應該是回到建筑本身,投資商接受更低的投資收益率,逐漸把傳統的建材替換成BIPV產品。”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