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1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的ESIE2021第十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作為中國儲能行業的燈塔會議——儲能國際峰會第十次召開正值我國儲能行業騰飛的前夕。剛剛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疫情的蔓延遲滯了世界經濟,也改變了世界格局。與此同時,2020年也是我國能源領域具有里程碑的一年。這一年,我國首次向世界承諾要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的提出不僅對能源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使得能源轉型中冉冉升起了一顆新星——儲能產業。
借儲能國際峰會召開之機,中國能源網對許多儲能企業進行了采訪,當下“雙碳目標”提出后,未來儲能在電力系統的位置將逐漸改變邊緣化地位,企業對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表現出極大的樂觀情緒。
“雙碳目標”促進儲能高速增長,規模化效應初顯
2020年,疫情對社會經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儲能行業也受到了一定波及。但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儲能行業也迎來了諸多利好因素,如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可再生能源與儲能一體化發展,提升了行業和市場對儲能的發展熱情,2020年儲能裝機實現了逆勢上揚。
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5.6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其中,抽水蓄能累計裝機達到31.7GW,電化學儲能累計達到3269.2MW(據CNESA不完全統計)。
“儲能與新能源發電、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大會上表示:“隨著國家將儲能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儲能已成為能源互聯和智能化體系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史玉波還提到:“綠色低碳能源轉型趨勢下的儲能市場發展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催生對大規模容量儲能的需求,存儲容量大、持續放電時間長、系統效率高、循環性能好的技術將脫穎而出。二是能源互聯網趨勢下,分布式儲能規模化應用將進一步加快。”
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王振宇認為,儲能技術被認為是能源革命核心技術和戰略必爭領域,2020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發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發展儲能技術將可以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電能質量與并網率,從而進一步提升減排效果,儲能技術還可以提高常規電力系統效率和安全性,支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的發展與應用,對于能源的生產、輸送、分配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具有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
儲能電池和氫能會成為未來主流的儲能方式。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大會上指出:“目前電池的技術進步還在持續進行,從現在的鋰離子電池到未來材料的不斷革新,中間還有很大潛力。鋰離子電池現在達到的能量密度遠遠低于它所能達到的理論能量密度,所以還有百分之三四十的空間可以挖掘,還有很多的創新在持續進行。”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我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之后,能源領域、交通領域和工業領域都將面臨新一輪變革,其中,能源領域需要實現化石能源替代,交通領域要實現電動車對燃油車的替代,在工業領域要實現鋼鐵、水泥等高碳行業的減碳工作,這些變革背后都將掀起儲能行業發展的機遇。另外,可再生能源電價的持續下降也將帶動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儲能項目仍然以抽水蓄能電站為主,占比達到89.3%,而在其他儲能技術中,電化學儲能是未來儲能行業的主要增量。2020年我國儲能新增裝機為1559.6MW,同比增長145%,首次突破了GW大關。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預測,2021年儲能行業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保守場景下中國儲能市場累計投運容量將達到40.80GW,理想場景下,這一數字將提升至41.66GW。
儲能產業突破在即,企業加速布局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對可再生能源對電網影響分析,當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15%,將會對電網產生較大沖擊,要求大大增加電網靈活性要求,短期內需要增加調頻電站,中長期則需引入需求側管理和儲能設施。
根據中電聯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為22.0億千瓦,其中,風電裝機為2.8億千瓦時,光伏裝機達到2.5億千瓦時,可見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經超過15%,迫切需要建設儲能設施以解決電網安全穩定。而我國儲能產業方興未艾,在參與主體、裝機規模、技術成本、經濟成本等方面還面臨諸多挑戰。
俞振華指出:“目前,儲能產業面臨三個挑戰。首先是儲能技術,儲能的成本隨著技術進步還有進一步的下降空間,而儲能的降本還有一段路要走。其次是儲能的定位,在國家頂層設計中尚未明確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所有電力市場機制和規則中定位缺失讓儲能產業時常處于弱勢。第三是儲能應用中面臨的價值邏輯,儲能的輔助服務價值沒有被充分承認,因此也會面臨結算等問題。”
對于電力系統來說,歐陽明高認為:“我們將會從傳統的源隨荷動的傳統電力系統發展成為源、網、荷、儲的互動的調控模式,我們會遇到能量平衡的挑戰,包括日內的能量平衡,也包括年內的能量平衡,還包括區域的能量平衡。電力系統靈活性是一大挑戰,因此,儲能技術作為其中的瓶頸技術必須要解決。”
目前,國家和地方政策正在加大儲能發展力度,隨著儲能技術的不斷突破,成本不斷下降,新的商業模式嶄露頭角,儲能產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突破期,企業則紛紛布局加碼儲能產業。
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陳翔表示:“儲能完美的契合于雙碳目標,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選項,未來從能源的供給、交通出行等方面來看,儲能將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鋰電池為基礎,以系統集成為核心,億緯鋰能一直在布局儲能產業,多年來在儲能產業扎實前進。”陳翔表示:“首先,在交通領域,億緯鋰能深耕動力電池產業,在商用車領域一直位居前列;其次,2017年、2018年、2019年億緯鋰能三年分別推進風光儲三類市場項目;再次,億緯鋰能從網源荷儲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布局用戶側分布式儲能和電網側集中式儲能;最后,億緯鋰能在發電側開展火電聯合調頻。”
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儲能銷售總經理陳志對中國能源網表示:“近幾年,陽光電源不斷加大儲能領域的研發投入,公司從2006年起開發了大功率儲能專用變流器,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陽光電源已經擁有完善的研發隊伍,涵蓋儲能變流器、電池、系統集成等多方面,可提供風、光、儲核心設備及高效協同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陽光電源打造儲能系統級產品,從生產,制造,研發,檢測,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開發儲能市場。”
儲能產業經歷了“十二五”的驗證、“十三五”的推廣,已經為“十四五”的騰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讓可再生能源成為未來能源行業發展的主體增量,在碳中和目標下,206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的80%以上,因此,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占比讓儲能一體化發展成為了我國能源轉型的必選項。
展望未來,在國家層面積極籌備、開展頂層設計,企業層面不斷加強儲能產業布局的情況下。在“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儲能產業有望從支撐能源轉型的新技術,實現新的突破成為我國能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