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車企的汽車召回計劃,4萬余輛因安全隱患實施召回的車輛中,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超過33000輛。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新能源汽車被列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產品指標注水還甩鍋客戶”“企業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等問題逐漸凸顯,“虛假宣傳”“虛火過旺”已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
浮夸、注水、甩鍋
行業“熱”中有憂
新能源汽車行業仍然“火熱”。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量31.7萬輛,同比增長達395.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同比增長3.2倍。2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近6倍。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比上年增長29.2%,并呈高速增長趨勢。
但在行業高熱度背后也潛藏不少隱憂。
產品性能指標“浮夸”“注水”情況時有出現。近期,一位購買大眾新邁騰GTE車型的深圳車主對記者表示,廠家宣稱的“56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即便車輛充滿電后自動斷電,儀表盤顯示的純電續航里程也只有44公里左右。”4S店方面對此解釋是“算法實現的精準續航”。
此前某知名車企對其取得電池技術突破的宣傳被指不實,引來不少專家批評與業界非議。還有一些車企玩“文字游戲”,將一些行業中常見的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忽悠消費者。
部分車企產品故障頻發卻習慣性“甩鍋”消費者。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因三電系統缺陷召回占召回總數量的31.3%。另據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費者提供的汽車產品缺陷線索數據,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中關于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的問題線索占總量近半。
“紙上造車”“盲目招商”
行業“虛火”旺
多名行業人士及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車銷售端“虛假宣傳”多見的背后是該行業“虛火過旺”。
記者發現,廣闊的市場潛力催生出部分紙上“造車”的“PPT車企”。
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公司市值已高達5000億港元,成為港股中僅次于比亞迪的第二大車企,但該公司尚未有一款量產車型在售。根據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業績報,從營收占比來看,恒大汽車98.79%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卻只有1.21%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
部分市場人士判斷,產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虛高。
記者還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競賽”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
“有的地方為拉項目啥都條件都給,有的直接為車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見新能源車項目就搶,審核、甄別都‘綠燈’,生怕自己落在后面。”
“一些地方政府拼命上項目,變相助推行業‘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品可靠性無法達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說。
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核心技術“吹”不出來,行業“虛火”不是真火,新能源車行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就要“擠泡沫”“降虛火”,多層次、多方面地提升經營、治理效能。
對于部分地方盲目爭搶新能源汽車項目,多地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頂層設計,在招商引資中把好甄別關。
近期,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表示,將采取技術、管理等多類措施,加強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管。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