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
發展光伏產業,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徑。然而,盡管下游裝機需求已然爆發,但光伏依舊面臨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的不平衡帶來的諸多困擾。特別是2020年三季度開始,產業鏈價格、用地成本的漲幅幾乎創下近年來行業紀錄。光伏電站應用場景日益復雜,部分省市甚至嚴格劃定生態紅線,光伏電站與環境、土地、電網、協調發展的需求日益增大。
在此背景下,一種兼顧生態修復,解決并網消納隱憂同時保障安全、高效運營的“友好型光伏電站”發展理念正在重新構建。
從生態環境的角度看,由于光伏電站占地面積較大,光伏電站的開發需嚴格考慮國土資源的規劃,一地多用,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修復,實現區域環境治理,避免電站開發帶來的水土流失。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近些年頻頻發生的電站事故迫使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告別簡單拼湊時代,需要企業提升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實現設備之間的高度融合,效率效益統一,產業上中下游的統一,確保電站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安全、健康運營。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路徑。能否讓光伏電站更友好的并入電力系統將是項目開發的重點,這要求在光伏電站建設中,通過技術創新,多能互補,成為電網友好型電源。
伴隨著產業革新,一些企業在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當中,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態空間,靈活創新,有效整合產業鏈,率先走上了“友好型光伏電站”的發展道路。
在青海省,國家電投黃河公司以“保護生態、修復環境”為電站開發準則,境內的項目多建設于采煤沉陷區、鹽堿地到沙漠、灘涂等廢棄用地,原本已被廢棄的土地因為光伏電站的建設得以重新煥發土地的價值與活力。
在庫布其沙漠腹地,中廣核投建的20萬kW光伏治沙項目,采用“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殖”的立體化新型產業循環方案,實現了光伏發電、生態修復、扶貧利民、生態旅游一體的沙漠治理模式,讓8000多畝沙地變成了綠洲。
站在更高的層面,隨著“十四五”規劃的確立,鄉村振興、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企業在建設光伏電站的同時,同樣需要關注周邊城市的經濟轉型與綠色發展。
隆基清潔能源宜君峽光250MW領跑者項目,在光伏支架中選用了當地生產的鍍鋁鎂鋅材料替代鍍鋅支架,不僅帶動了銅川鋁合金產業的發展,更避免了傳統鍍鋅支架帶來的生態問題,服務新發展格局,已然成就了光伏行業的一段佳話。
此外,在各行各業的“碳減排”目標確立后,傳統石油化工、煤化工、交通等高耗能行業迎來變革需求。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多樣化的光伏+能源系統,引領行業創新,服務高耗能產業“低碳化”或‘零碳化’,拒光伏“生態圈”內的利益相關方共贏是未來光伏產業的發展之道。
然而,雖然我國具有龐大的光伏·EPC企業群體,但鮮有企業具備“全系統、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核心能力。“友好型光伏電站”的標準亟待明確,確保企業科學、合理、有序發展。
在此背景下,3月12日,中國電力聯合會聯合光伏們主辦的“‘碳達峰’愿景下光伏電站發展趨勢研討會”即將在西安召開。本次活動由華為智能光伏、隆基清潔能源協辦,與光伏產業的專家、學者;光伏電站的投資方、建設者一同探討“光伏電站”的發展趨勢,引領光伏電站友好、持續、健康的發展,打造“碳達峰”愿景下的光伏電站投資發展的新格局。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