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審查的“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稿和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已經對2021年的宏觀政策目標和重點方向有總體定調。再結合近期各部委已出臺的措施和各地方兩會釋放的信息,科技創新、重點領域改革、擴大內需、就業優先、鄉村振興、低碳經濟無疑將是2021年全國兩會的關鍵詞。
其中,“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繼續強調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戰略地位,重點指出了七大方向:信息技術、新能源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海洋裝備。而從今年地方政府兩會工作報告可看出,地方省市區也將繼續加快各類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創新園區的構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攻關重大科技專項。可見,科技創新作為近年改革發展的重點,將持續受到關注。
同時,綠色發展,制定明確“碳達峰”目標路線圖也是今年兩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我國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即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在以煤炭消費量為衡量指標的前提下,電力相關行業是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目前,電力相關行業的煤炭消費量占比高達48%左右,根據煤炭燃燒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占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比重來看,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8%以上。
近年來,雖然我國電力行業不斷調整發電結構,但是火力發電仍是主要的發電形勢,火力發電量居高不下,在如今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趨勢下,發電行業無疑將是重點變革行業。近日,國務院再次發布了《關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動風電、光伏以及其他低碳能源的發展。
從行業來看,化石能源生產中的煤炭要先達峰;加速發展可再生的非核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工業要向產業鏈、價值鏈的上游發展;加快促進服務業發展。從區域來看,能源生產向優勢地區集中;調整傳統能源大省的能源生產結構;技術、成本等缺乏優勢的地區的能源產能要加速退出。
具體而言,要綜合運用市場和政策手段,一方面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為碳排放合理定價。另一方面通過政策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能源效率,安排財政資金支持綠色發展相關項目,研究碳減排相關稅收制度,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發展領域,開發綠色金融產品。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能源生產端之外,消費端的人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消費行為都會造成碳排放的增加,今后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必然會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方向。業內人士預計,中央今年將通過產業規劃、政策引導、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方式來鼓勵支持新能源、節能環保等低碳經濟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