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陳宗法:“十四五”發電行業如何實現轉型與創新發展

陳宗法:“十四五”發電行業如何實現轉型與創新發展

2021-02-08 08:38:55 能源研究俱樂部   作者: 陳宗法  

“十四五”,我國發電行業如何按照“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以及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挑戰、變革中尋找機遇,在戰略轉型中創新發展?本文試圖從企業視角進行一些思考與探索。

01

認清形勢,形成行業共識,找準電源新的戰略定位

“十四五”,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經濟增長將強力復蘇,同時將面臨新冠疫情、東升西降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1年,隨著疫苗的廣泛接種,世界有可能駛出疫情的“黑暗隧道”,全球經濟下半年起有望止跌企穩,防疫與經濟的雙料“模范生”中國將迎來經濟的更快增長。世界銀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其中中國增長7.9%,將遠高于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3.3%、5%的增長。

同樣,發電行業將面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所期盼的“民生福祉”——更高水平的能源消費、“30·60”碳減排目標的倒逼效應,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電力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清潔化、市場化、國際化、電氣化、數字化將明顯提速,全行業將進入一個用電增長復蘇、能源清潔轉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新時期。一些機構或專家預測“十四五”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將達到 4.4%,甚至4.9%,略低于“十三五”用電量5.5%的增長,這為發電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場空間。結合個人對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市場環境、行業趨勢的理性分析與前瞻性判斷,希望行業上下形成以下“五大共識”。

——碳達峰、碳中和、清潔轉型是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與國際化大趨勢,增量替代、存量替代、全面轉型是清潔替代的三個途徑;

——隨著疫情、新常態、雙循環、經濟減速、結構優化以及技術進步、節能減排,未來能源電力消費增速減緩是必然的趨勢;

——隨著新電改的持續推進與新能源的超越式發展,各種電源全面競價時代已經到來,電力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煤電產能過剩仍是發電行業的風險源,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必須堅定不移深化煤電供給側改革;

——發電行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戰略轉型”“迭代升級”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能源清潔轉型推進的必然結果。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電力企業必須充分認清能源電力發展形勢的新變化,正確把握電力行業運行規律,順應電力市場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十四五”,首先要找準各種電源在電力行業新的戰略定位,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并保持持久的戰略定力。

煤電將由過去的“主體電源、基礎地位、支撐作用”,轉向近中期(2021~2030年)“基荷電源與調節電源并重”,總體上這個期間煤電仍將發揮在煤炭轉化、電熱供應、系統調峰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但不排除在青海、甘肅、云貴川等清潔能源大省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率先成為調節電源;到遠期(2031~2050年)煤電將成為單純的“調節電源”,為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兜底,為全額消納清潔能源調峰。隨著“30·60”目標的落實,我國將加快清潔轉型,倍速綠色發展,形成水、核、風、光、氣、氫能、儲能、生物質等并舉的“清潔大家族”,清潔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成為電量供應主體(2025年占比超過40%,2030年占比在50%以上,2050年占比70%~80%)。同時,微電網、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綜合能源服務等將成為重要的新型供能方式。

02

編制規劃,統籌“三個目標”,促進“兩個一體化”發展

新年伊始,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編制 “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各級電力企業也在編制公司發展規劃。這關系到如何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如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因此,定規劃、謀發展,要改變慣性思維,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實現變革與創新,特別要實現“清潔轉型、保障用能、行業發展”三大目標的統一。

隨著“30·60”目標以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努力目標的提出,一些風光電從業者熱血沸騰,強烈希望風光電“無邊際”發展。毫無疑問,清潔轉型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必然方向與國際化大趨勢,也是我國改變高碳電源結構的必由之路。國家與企業均要加快清潔轉型步伐,“十四五”要為清潔能源“倍速”發展留足空間,統籌清潔能源的開發、布局與消納,并兼顧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但是,綠色發展、清潔轉型不是未來電力發展的唯一目標或全部目標,應該統籌兼顧“清潔轉型、保障用能、行業發展”三大目標。清潔轉型是當前能源電力領域的首要目標,是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保障用能則是基礎性目標,也是保障民生福祉最根本的問題。國家在編制 “十四五”電力規劃時,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系統原則,除考慮電力供需、電源結構、電網建設、調節能力、節能減排等常規因素外,還要協調產業之間、區域之間、內外發展以及電力改革、市場建設、企業經營、電力發展的關系,還原資本與電力商品屬性,促進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電力企業在編制 “十四五”發展規劃時,一是要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在發電行業應具體化為價值思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科技創新、依托規劃、市場導向、用戶為王、優化布局、多能互補、產業協同、綜合服務等內容。二是檢視一次轉型的經驗教訓,避免失誤,防范風險。2008年受煤價暴漲、金融危機沖擊,發電行業進入歷史上“第一次困難時期”——煤電嚴重虧損,負債率高企,生存難、發展難。2009~2015年,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一次轉型”,戰略目標是建設“綜合能源集團”, 煤炭、金融、風(光)電擔當了一次轉型的“主角”。盡管一次轉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出現了資產并購中的“急性病”、進入“陌生產業”過多過濫,影響整體效益。今后發展仍要突出主業,電為核心,直接相關多元化和適度多元化,努力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對非電產業要進行分類清理,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并發揮協同效應。三是鞏固傳統優勢,促進“兩個一體化”發展。發電行業多年來積累很多好的發展經驗,如建設坑口路口電廠、輸電端口電廠,發展煤電一體、港電一體項目,推進熱電聯產、產融結合、路港配套,今后仍要發揚光大。同時,要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的指導意見,開展 “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風光儲一體化”,因地制宜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穩妥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 主要包括“區域(?。┘?、市(縣)級、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以解決電力系統綜合效率不高、源網荷等環節協調不夠,各類電源互補互濟不足等深層次矛盾,提升能源清潔利用水平和電力系統運行效率。

03

存量重組改造,增量峰值管控,繼續深化煤電供給側改革

“十三五”煤電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預計少投煤機93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完成10.8億千瓦,能較好實現11億千瓦的控制目標,既阻滯了火電利用小時的急劇下滑,也促進了“三棄”現象的逐年好轉。但對比國外電源結構與清潔轉型的巨大壓力,我國仍然存在煤電存量巨大、占比過高、設備閑置、環保督查、煤價上漲、電價下行、經營困難、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問題。目前近11億千瓦煤機,平均12年機齡,約50%的熱電聯產機組,單機87%大于30萬千瓦,一年要消耗23億噸左右的電煤,而且52%煤機提供62%的發電量,在電力系統依然起著“壓艙石”的作用。“30·60”碳減排目標決定了煤電將不可避免地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歐盟2019年出臺碳中和計劃,2050年實現碳中和。已有15個國家宣布退煤計劃,明確在2030年前關閉煤電3540萬千瓦,相當于在運煤電的21%。其中:比利時、奧地利、瑞典已率先實現電力系統去煤。我國是富煤的發展中國家,“十四五”煤電究竟應該怎么辦?

個人認為,破解時下前所未有的困惑尷局,保障煤電企業必要合理的生存發展空間,仍是“十四五”繞不開的核心話題之一。“十四五”發電企業要繼續遵循市場規律和電力運行規律,下定決心,主動減少無效供給,進一步深化煤電供給側改革,大力提高能效,努力實現電力市場供需的再平衡,促進煤電清潔高效利用與高質量生存發展。

——煤電存量資產。先淘汰關停、重組整合,再分類實施升級改造,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提高綜合能源供應、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競爭“三種能力”。借鑒“十三五”經驗, 對不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繼續落實國家有關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實行“強制關停”。同時,應對煤電企業作出全面評估,對一些超齡服役、扭虧無望、能耗環保安全不達標、又無力投入改造的老小機組,實行“主動關停”。此外,通過資產轉讓、煤電重組、區域整合等資本運營手段,減少同質化競爭,壓降煤電產能,促進整體減虧、降低負債,緩解經營困難。在此基礎上,分類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改造、靈活性改造。“十四五”,煤機的超低排放改造基本是拾遺補缺,重點是節能改造,特別是靈活性改造。山西要求煤電靈活性改造容量應不低于本集團的新能源裝機容量。煤電靈活性改造技術成熟,經濟合理,參與調峰服務有效,應加強規劃引導,完善補償政策,償還“十三五”留下的欠帳,提升電網的調節能力。

此外,煤電環保要求升級、改造邊際效應下降、碳排放成本增加將是“十四五”新挑戰。我國碳市場2021年正式啟動,注冊登記在武漢,交易系統在上海,2025年前將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碳市場。生態環保部首選電力行業,向2225家發電企業下達碳排放配額。碳價反映了燃燒化石燃料的環境成本,是推動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煤電企業在作出投資或改造決策時應更多地關注碳排放成本、現行碳價及未來走勢。同時,需要推出煤電新政,建立容量市場與兩部制電價機制,完善煤電逐步退出的公平、長效機制。

——煤電增量發展。在“30·60”目標下,“十四五”對煤電要不要發展、發展多少,業內外爭議很大。氣候專家、新能源企業普遍的聲浪是“十四五”是個分水嶺,建議不上煤電,大力發展新能源,不設“天花板”。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宜過早、過快大規模淘汰煤電,應該繼續上一些必要的煤電項目。根據個人觀察,在2020年煤電裝機10.8億千瓦的基礎上,各方建議到2025年的煤電發展目標差異較大。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華北電力大學、中電聯、電規總院、國網能研院分別建議11.01、11.5、12.3~12.5、12.5、12.5~13億千瓦。個人意見,“十四五”煤電新項目要嚴格審批,嚴控增量,峰值管理,力爭新增與淘汰大致相當,總規模略有增加,走“少新建、多改造、多延壽”的路子,并實現低碳環保、高質量發展。建議煤電2025年按12億千瓦、凈增加1.2億千瓦控制為宜,既兼顧電力需求,又減輕生存壓力。2030年煤電控制在13億千瓦內,實現碳達峰;2060年煤機基本退出,實現碳中和。

04

突出“綠、下、外、新”四字,實現發電行業“二次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發電行業發展目標大多符合預期甚至超額完成,電源結構持續優化,“三棄”現象好轉,經營業績V型反彈,但盈利總額與裝機、資產規模增長不匹配,整體盈利水平不如“十二五”,特別是煤電經營形勢“乍暖還寒”。“十四五”,面對清潔化、市場化、國際化、電氣化、數字化提速,以及世界一流企業“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范”的創建要求,主要發電集團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近年來,通過對標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如法國電力、意大利國家電力、西班牙伊維爾德羅拉公司、德國意昂公司等,發現發展的趨同性明顯,都更加注重“未來生態構建,提升競爭優勢;產業鏈延伸,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創新發展,增強活力動力;國際化經營,大力拓展發展空間;實現碳減排目標,堅定低碳發展方向”。因此,“十四五”,主要發電集團應結合我國國情,抓住新電改、新基建、能源轉型、體制變革、互聯網發展、一帶一路的新機遇,突出“綠、下、外、新”四字,加大電力清潔轉型、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國際化轉型的力度,積極穩妥進入電力新業態,實現“二次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著力“綠”色轉型。主要發電集團除了重塑煤電定位,著力脫困轉型外,“十四五”更要加快清潔轉型,倍速綠色發展,提升水電發展節奏,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大力并優化發展風光電,因地制宜發展氣電、生物質,積極探索發展氫能、儲能等新興產業,形成水、光、風、核、氣、氫能、儲能、生物質等并舉的“清潔大家族”。近期,各方都在博弈新能源發展空間,究竟“十四五”風光電國家規劃安排多少規模有待觀察,但按2030年12億千瓦的保底目標計算,風光電每年新增裝機將不低于7400萬千瓦,按風光電協會的建議目標保守計算,則達1.2億千瓦,均遠超“十三五”新增規模。個人判斷,新能源發展將風光無限,擔當大任,估計每年新增裝機超億千瓦將是常態。因此,如何繼續實現超速發展?如何更好地融入電力系統、解決“有裝機、無電量”的問題?如何成功地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將是主要發電集團共同面臨的問題。

目前,面臨被光伏反超的局面,風電必須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并舉、本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要積極推進“三北”地區陸上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和規?;馑?,加快推動近海規模化發展、深遠海示范化發展,大力推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生態友好型分散式風電發展。光電需要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創新商業模式、拓寬應用場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在“三北”、西南布局建設大型光伏基地,發展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實現光伏+儲能、光伏治沙、光伏制氫、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多種應用。

著力向“下”延伸。近年來,主要發電集團突破單一發電業務束縛,堅持能源生產與綜合服務并重,由能源生產型集團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以戰略高度向“下”延伸,持續進入配電售電、儲能節能、調頻調峰、冷熱電氣水供應、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實現源網荷儲聯動、發配售一體、熱力網源一體、多能聯供與綜合能源服務、輔助服務并舉。這既是電力行業“源網荷儲、互食蛋糕”發展的必然,也是“三維重構、智慧能源”迭代的必然,需要我們在“十四五”轉變發展理念,加大科技研發,創新商業模式,優化管理體系,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延伸產業鏈與價值鏈。目前,綜合能源服務正處于電力行業發展風口,呈現不同的應用場景,業務類型多達30余項,具有能源綜合性、品種多樣性、需求導向性、創新驅動性、生態共建性等特點。2020~2025年市場潛力將增長到0.8~1.2萬億,2035年將在1.3~1.8萬億,兩網、五大、協鑫、新奧、中節能、阿里、遠景、西門子等紛紛涌入。盡管已取得一些案例與成效,但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需要我們在“十四五”創新思路,立足冷、熱、電、氣、水等多能聯供,并實現相互轉化、分配、存儲和消費,促進用能種類、方式、層次的多樣化,同時服務好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多能源運營、投融資、購售電、數據交互、設備診斷、能效檢測等環節,在綜合服務中實現價值增殖。

著力對“外”拓展。國際化轉型——由國內綜合能源集團向國際化世界一流能源集團轉型,已成為主要發電集團的共同戰略。盡管目前世界疫情仍在流行,風險與不確定性很大,世界經濟還沒有從萎縮中走出來,但“十四五”走出去仍大有作為:一是利用既有的技術、設備、人才優勢,繼續抓住“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戰略機遇,加快海外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和工程承包、技術服務、產品貿易,提高境外資產比重。特別要重視新興市場的輕量運作。二是借助國內外金融平臺,利用目前發達國家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時機,拓展海外國際項目融資等低成本融資,降低財務費用。三是高度重視防范境外投資并購風險,真正做到“效益可觀、能力可及、風險可控”。

積極穩妥介入“新”業態。隨著新電改、新基建、能源轉型、結構升級、互聯網發展的推進,電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層出不窮。“十四五”仍要持續加大投入,積極穩妥地進行戰略布局,挖掘潛在的市場,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例如,發電行業越來越認識到,新能源大發展與極端負荷的出現,儲能大有可為,具有調節精度高,轉換效率高,響應速率快,能雙向調節等特點;在發電側風電+儲能有利于平滑輸出;風光+儲能有利于調節輸出;火電+儲能有利于輔助調頻。近三年電化學儲能發展迅速,但儲能需求比較大而上馬項目相對較少,迫切需要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增加專業人才儲備,完善國家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國家標準,探索成功的商業模式。近些年,浙能集團推出綜合能源供應、氫能技術引進和應用、儲能、智慧電廠、生物質循環經濟等五大示范項目,國家電投較早布局儲能、氫能,這些企業好的經驗與做法,值得發電行業在“十四五”學習、借鑒、推廣。

原文首發于《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21年1月29日第4、5期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十四五,發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