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株洲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2020年,株洲優良天數317天,同比2019年增加37天,PM2.5濃度同比改善率位居全省第四,PM10濃度同比改善率均位居全省第二,綜合指數改善率全省排名第二,環境空氣質量顯著提升。1月8日,記者來到株洲市生態環境局,探尋實現環境空氣質量華麗蝶變背后的“成功密碼”。
重點任務逐一分解,嚴格考核問責體系
在株洲市生態環境局一樓,走廊放著很多展板,內容是2020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任務,任務按時間表分解,一目了然。這些展板是近年來株洲市深入貫徹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好污染攻堅戰的縮影。
株洲市委市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擺在工作優先級,市委書記毛騰飛、市長陽衛國多次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批示;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督辦機制,通過召開督辦會、開展督辦巡查、實行督辦約談等方式深入督查,對發現的問題嚴格交辦整改;督促各級各部門嚴格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并根據各單位遞交的考評材料及實際工作開展情況予以考核排名與通報;藍天保衛戰考核占到了株洲市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權重分的40%,大幅提高了考核權重,并制定《株洲市2020年“藍天保衛戰”考評辦法》,對各級各部門制定“量身打造”的考核計分細則,實行月調度督辦、月考核扣分、月通報約談,扭轉環境空氣質量不佳的被動局面。
從源頭控制到治理升級
2020年以來,株洲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抬頭可見。入冬以來,霧霾天明顯少了。株洲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株洲市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框架下,加快空氣質量改善步伐,尤其在“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總體部署,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的轉折點,嚴格環境準入,從源頭嚴控污染,使大氣治理成為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6家年能耗量萬噸以上的高耗能企業的關停,為污染物減排工作帶來巨大助力,株洲冶煉集團二氧化硫年減排1.25萬噸,湖南柳化桂成化工二氧化氮年減排3960.87噸,株洲旗濱集團二氧化硫年減排1273噸、二氧化氮減排1457噸。
治理大氣工作,株洲注重頂層設計。每年出臺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方案,“一把手”帶頭治理大氣,深層次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狠抓工業、揚塵、移動源和面源等重點領域大氣污染源精細化管控,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提升。
健全聯防聯控,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
每年的10月16日至次年3月15日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株洲市從抓好預警調度、應急管控、聯防聯控、“六控十嚴禁”、執法監管等方面落實落細大氣特護期環境保護工作,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
特護期間,株洲市生態環境局每日對揚塵、餐飲油煙、工業廢氣、露天焚燒等問題進行嚴密全面的巡查,并將巡查機制建立和執行情況納入對各單位績效考核。株洲市參照省重污染天氣指揮協調小組模式成立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中心,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牽頭制定了《長株潭城市群秋冬季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專項交叉執法檢查工作方案》,多次開展“長株潭藍天利劍”交叉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氣環境違法行為。
“科技+指令”夯實“點長制”基礎
為對全市大氣環境質量進行更有效力的管控,根據湖南省“點長制”試點工作部署,株洲市將現有大氣污染防治管理架構和工作舉措進行整合、優化和創新,結合實際探索建立責任明確、思路清晰、機制完善的工作機制,構建部門聯動、職責明確、統籌有力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
“點長制”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大數據平臺,結合各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小微站點的實時數據,點位長第一時間調度部署,實現由“點”到“面”的全方位監測。目前,相關工作整治緊鑼密鼓開展,力求通過“點長制”更好推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提升。
注重科技引領,也是株洲“氣質顏值”不斷提高的有利保證。株洲市構建全省首家“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模式,兩年來在全市安裝了237套“智能電表”計量裝置,對重點排污企業主要生產設施及污染防治設施用電量全天候監控。
積極推進空氣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成大氣環境組分站、國家級工業園區空氣自動站各一個,空氣質量小微站100個,并采用先進空氣顆粒物激光雷達、走航車等監測技術開展污染物排查、分析。
豐富宣傳手段,掀起生態環保新浪潮
生態文化的構建需要手段,唱響生態文明建設主旋律,積極探索生態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式,離不開好的“產品”。株洲市生態環境局堅持生態保護與建設并重,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株洲市生態環境局制作《大氣污染防治警示片》、《株洲市大氣監測監管設備設施建設》等系列警示教育、宣傳片,報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觀看,并在全市大氣污染防治統籌工作推進會上進行播放,讓各級各部門真正“紅臉出汗”、及時對照整改;印發《株洲市公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獎勵試行辦法》等文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采用宣傳車流動播放、拉掛橫幅、上戶走訪等方式廣泛宣傳,改善百姓日常行為習慣,減少垃圾露天焚燒、秸稈焚燒等陋習;邀請環保志愿者開展巡視、值守企業,回應廣大群眾對環境空氣質量的熱切關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