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的阿里地凍天寒。2020年12月,在日土縣加偉雪山農牧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羊毛加工廠,生產設備的轟鳴聲讓總經理土丹曲培感受到一份別樣的溫暖。這個冬天,伴隨著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以下簡稱:阿里聯網工程)的建成投運,羊毛加工設備不再因缺電而停轉,土丹曲培和工程沿線38萬農牧民群眾一樣,迎來了“亮堂堂”“暖烘烘”的新生活。
近年來,西藏電網步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投入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新時期,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特別是“十三五”以來,隨著主電網持續實現升級換代,供電服務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供電范圍不斷向更加艱苦偏遠地區延伸,為全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支撐。
架起幸福網 主電網不斷升級換代
“這幾年,我們西藏電網發展得太快了!能夠參與其中,絕對是人生一次寶貴的經歷!”談起“十三五”以來親歷西藏電網發展建設的感受,2015年參加工作的國網西藏檢修公司變電運維二班副班長張鵬感慨萬分。
張鵬的感慨不無道理。5年來,西藏先后開工建設了繼青藏聯網、川藏聯網之后的第3條、第4條“電力天路”—藏中聯網工程、阿里聯網工程,實現了藏中電網與西藏昌都電網、四川電網的互聯互通,全區邁入了以500千伏超高壓為主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西藏統一電網新時代,累計新增110千伏級以上變電站39座、輸電線路8600余公里、變電容量近1300萬千伏安。伴隨著西藏電網的發展,他本人也作為技術骨干,先后投入到西藏多個220千伏變電站和500千伏變電站的運行維護工作,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新員工,迅速歷練成長為一名技術嫻熟的“老師傅”。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給“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近年來,雪域高原上一座座鐵塔拔地而起,一條條銀線輸送著溫暖與光明。而這背后,正是一批又一批像張鵬一樣的電力建設者,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的一個又一個奇跡。面對海拔高、自然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的高原環境,他們以百折不撓、凌云壯志、使命必達的英雄氣概,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那是2019年的寒冬臘月,在綿延500公里的阿里聯網工程220千伏線路沼澤地施工現場,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正在打響,電力建設者們頂著寒風暴雪,忍著劇烈的高原反應,戴著護目鏡,背著氧氣瓶,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上,準備搶在天氣回暖和凍土消融前,完成沼澤地基礎澆筑工作。
2020年1月,阿里聯網工程沼澤地施工進入關鍵時期,時任工程包13標段項目經理的國網西藏電建公司員工黃小洪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施工現場最低溫度已經達到了零下35度,帳篷被肆虐的狂風摧殘坍塌,能見度極低。
“一方面要考慮團隊人員的生命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又要完成艱巨的施工任務,我們好幾次被迫撤離到了安全區域,但最終還是克服了各種困難。”回憶起那段經歷,黃小洪充滿自豪,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農牧民群眾早日用上安全、穩定、可靠的大網電,他和一批批“電力天路”的開拓建設者一樣,面對困難選擇了一次次迎難而上,用頑強的毅力架起了一座座屹立世界的“極地飛虹”。
照亮脫貧路 供電范圍不斷拓展延伸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在這5年間,主電網的快速升級換代,也為電網加速向更為偏遠艱苦地區延伸覆蓋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藏在海拔5000多米哲拉山中的林芝市察隅縣南雪村,是一個只有9戶人家的偏僻閉塞的小村落。每年7月,在經歷長時間的大雪封山后,南雪村到了一年中采蟲草的最佳季節,一天十幾個小時扎在深山中,南雪村村民次仁多吉常常跟家人處在失聯狀態。
南雪村路旁的那輛柴油發電車,一年四季幾乎都處于工作狀態,十幾部手機擠在一張小桌子上,圍著發電車充電。“過去給手機充電可不容易,有時候索性就不帶手機了,好幾次家里有急事卻聯系不上我,自從連上了大網電,手機隨時都有電,這樣的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家人也能放心了。”次仁多吉說。
曾經的南雪村,全村40多口人靠一臺只有12千瓦的小水力發電機供電,東家點燈西家滅,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水力發電機發不出電,全村人幾乎無電可用。伴隨著林芝市察隅縣古卡鄉10千伏及以下中低壓配電工程的順利完工,給南雪村的群眾帶去了安全可靠的電力。
隨著一根根電桿拔地而起,一條條銀線縱橫穿梭,農牧區電網的面貌煥然一新,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在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中漸漸發生著變化。
在距拉薩1000多公里外的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每當夜幕降臨,村里便會響起陣陣嘹亮的藏戲鼓角聲。39歲的達瓦洛珠是村里藏戲團的團長,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將科迦藏戲發揚光大,由于當地的老百姓白天基本都在地里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排練,可就在這一天僅有的時間里,常常因為缺電,排練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我們排練效果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電不夠用,每天晚上還沒練習幾遍,排練場就沒電了,慢慢的大家也就沒什么熱情。”達瓦洛珠說。隨著阿里聯網工程的投運,普蘭縣接入大網電,達瓦洛珠的排練場熱鬧了起來。“我們晚上也可以排練了,排練好了出去演出不僅能夠讓更多人了解科迦藏戲,還能增加村民的收入。”達瓦洛珠計劃著為藏戲團添置一些音響設備。
5年來,國網西藏電力全面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暨農網改造升級建設基礎上,先后投資約224億元,推進實施了西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2016年—2017年)工程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工程,累計惠及近230萬人口,推動全區廣大農牧民群眾實現了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巨大轉變。截至目前,西藏主電網已覆蓋全區74個縣(區)和主要鄉鎮,供電人口近330萬。
當好先行官 供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西藏水資源理論蘊藏量居全國首位,同時也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戰略儲備基地。大力開發利用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積極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既符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歷史和自然等諸多原因,電力嚴重短缺一直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直到2011年青藏聯網工程建成以后,才結束了西藏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有力緩解了西藏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
位于拉薩的高爭水泥廠便是青藏電力聯網工程投運的受益者之一。
“電力對我們廠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目前全區經濟發展迅速,水泥需求旺盛,市場供不應求,即使停電一小時,對于我們廠的經濟效益影響也是巨大的,曾經因為缺電,我們廠平均每年停產3個月,最長時一年停產了6個月。”談起電力供應問題,西藏高爭水泥廠生產部經理李建勇說。此前,由于電力供應短缺,高爭水泥廠用電難以得到保障,尤其是作為工業用戶,水泥廠需要經常為民用電“讓路”,停電是家常便飯。青藏聯網工程投運后,該水泥廠電力短缺問題終于得到了徹底解決。
正是得益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西藏電網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也使得電力能源在助力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充分地發揮了“先行官”作用。
正在建設中的川藏鐵路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高速鐵路。電氣化高速鐵路的電力機車,需要通過鐵路沿途的供電系統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電能來驅動車輛,沿線還需要配套相應的電氣化設備為列車提供電力保障。因此,以外部電能作為動力的高鐵,對高質量的電能要求十分迫切。
在藏中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前,鐵路沿線大部分局域電網最高電壓等級只有110千伏,供電可靠性低。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供電工程作為藏中聯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建成投運后,不僅加強了西藏中部地區電網網架結構,滿足藏中電網負荷發展、川藏鐵路拉林段電氣化供電和沿線牽引站接入需要,而且也將對后期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拉林鐵路供電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目前川藏鐵路拉林段已進入攻堅階段,鐵路建設對電力的需求也很大,我們單月的用電量最高達到了400多萬度,如果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作為保障,川藏鐵路的建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拉林四電工程指揮部的負責人白小偉說。
近5年來,西藏電網用電負荷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最高用電負荷已達到163萬千瓦,年均增長22%。全社會用電量從2015年的40.53億千瓦時躍增至2020年底的82.45億千瓦時,增幅翻番,并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為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與此同時,在滿足電力內需的基礎上,西藏電網還逐步打通了豐水期藏電外送通道,并依托資源優勢不斷加大電源建設。自2015年首次實現藏電外送以來,西藏電網已累計實現藏電外送超過65億千瓦時,為助力全區乃至全國節能減排,推動西藏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貢獻了積極力量。
如今的西藏電網,正在以更加嶄新的姿態邁進新時代。“2020年6月至10月,西藏清潔能源已通過青藏、昭沂直流經山東送至雄安新區消納電量1億千瓦時,助推受端地區節約標準煤消耗2.9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9.92萬噸、二氧化硫0.29萬噸,助力西藏清潔能源最大規模消納和受端區經濟社會發展。”國網西藏電力交易中心綜合部主任李國強介紹。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