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石墨烯電池產品離真正“上市”或還需時間。
日前,廣汽集團在互動平臺透露,目前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在持續進行中,預計今年底此項技術將進入實車量產測試。廣汽埃安將是率先使用石墨烯電池的品牌。
如果石墨烯電池量產上市,或能解決目前電動車兩大核心問題:充電慢、續航焦慮。石墨烯電池最大優勢在于提升快充速度,廣汽集團表示,可實現8分鐘充滿80%電量,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200-300公里。
但廣汽集團也強調,該技術最終能否實現量產仍需等待實車驗證結果。另外,石墨烯電池快充技術的實現,還需解決成本、以及充電配套設施等問題。
石墨烯電池進入實車量產測試
2014年,廣汽集團啟動石墨烯技術研發;到2019年11月,正式對外公布基于三維結構石墨烯(3DG)材料的“超級快充電池”;2020年底,石墨烯電池量產研發工作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
據廣汽集團介紹,其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具體原理是將三維結構石墨烯作為添加劑添加進電池的正負極,改善電池充電性能。目前相關石墨烯技術已獲得專利,覆蓋石墨烯制備、超級電容器、快充電池等多個技術領域。
今年7月,廣汽集團表示,其基于石墨烯的導電性和三維結構開發了一款超級快充電池,而且已從電芯、模組、搭載整車多個層面初步驗證石墨烯技術。
埃安品牌將率先搭載石墨烯電池技術。廣汽埃安對財經網汽車表示,目前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AION車型已經進入量產車型的標定測試階段,近期會做相關量產搭載信息發布。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搭載石墨烯電池技術可提升埃安品牌的產品競爭力,并可逐步應用到傳祺等自主品牌。
廣汽埃安表示,搭載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的AION車型可以實現8分鐘充至80%電量。
浙江大學車輛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熊樹生表示,如果石墨烯電池技術能實現大規模量產,或將為整個行業帶來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可解決目前存在的充電慢和續航焦慮的問題。
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認為,該技術如果大規模鋪開,成本降下來的話,新能源車滲透率會有一個顯著提升。
至于是否會助力新能源汽車銷量反超燃油車,白毅陽表示,這需要綜合多項因素,包括電池壽命、安全性,充換電配套、低溫衰減、補貼以及供給端等情況,還要看主機廠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規劃。
降低對行業巨頭的依賴
同時,廣汽集團自研石墨烯電池技術,有利于其降低對頭部電池企業的依賴,擺脫電池技術依賴于第三方的困境。
車企在向高端化轉型過程中,新四化趨勢明顯。由于車企在自動駕駛、三電技術等前瞻領域尚未構建優勢,聯合電池企業、互聯網科技公司共同打造高端電動車品牌成為選擇。
不止是廣汽集團,國內多家車企都與寧德時代等頭部電池企業存在合作關系,采用后者提供的電池解決方案。同時與華為、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在智能網聯領域展開合作。如今年9月,廣汽集團與華為加深合作,雙方將全面深化智能汽車領域合作。
車企當前在自動駕駛、三電技術等領域積累不夠,采取合作的方式可提升產品競爭力。但熊樹生表示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出于主動權的考量還是對利益的追求,車企將會加碼前瞻技術領域。
以特斯拉為例,其與松下合作的鋰電池技術成本不斷壓低,現低至100美元/kWh,目前在業內排名第一。特斯拉還與松下合作新建一家超級電池工廠,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池。
但特斯拉仍在持續推進自研電池項目,其收購了電池公司Maxwell,意在提升續航降低成本。特斯拉在今年的“電池日”透露,其將在2022年自產100GWh電池。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已達到L2+級別,處于領先地位。其已有Autopilot輔助自動駕駛,今年10月陸續向用戶推送FSD(完全自動駕駛) BETA套件。特斯拉在智能駕駛技術領域的優勢,是其區別于傳統車企,銷量持續向好的主要原因。
廣汽集團等車企布局新四化的路徑,和特斯拉如出一轍。如廣汽埃安搭載有自研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
石墨烯電池“上路”需等待時機
廣汽集團的石墨烯電池技術也即將量產測試,但其真正“上市”仍需等待時機。
熊樹生表示,石墨烯電池技術即使能實現快速充電,但還需考慮充電網絡系統的承受力。他稱,目前電動車要充滿80%,快充一般需要30分鐘,慢充為6-8小時。廣汽集團的石墨烯電池8分鐘可充滿80%,現有的充電配套設施難以滿足。
廣汽集團也坦承,該技術最終能否實現量產仍需等待實車驗證結果。熊樹生提出了五大問題,“是否已真正能實現快充?電網系統能否承受?電池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電池耐久性怎么樣?成本可能降低?”
廣汽埃安對財經網汽車表示,目前石墨烯的使用成本已經低于每克1元;其次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主要是應用了石墨烯作為添加劑,并不會對成本帶來太大影響。
而且近期完成量產測試搭載后,廣汽埃安和巨灣技研將根據技術及市場的成熟度,逐步開拓其在超級快充電池、超級電容器、車身輕量化、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應用,條件成熟時還將向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包括超級快充充電配套系統等。
白毅陽表示,石墨烯電池最終的應用場景持續向好。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