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軟件大亨比爾·蓋茨將斥資5億英鎊購入一艘液氫動力游艇”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引發了資本市場對氫能發展的熱度。據悉,氫能源概念最近表現活躍,凱恩股份、厚普股份、南都電源等公司股價上漲。
事實上,從2019年年初開始,“氫能熱”就開始逐漸升溫,“推動加氫設施建設”被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廣州、寧波、成都等地相繼出臺氫能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國家電投、中國石化等能源央企紛紛入局,氫能商業化加速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十分看好氫能應用市場,但需要在技術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布局氫能產業發展。
發展前景廣闊
如今,氫能產業廣受關注,各方對產業發展抱有較大熱情和持有樂觀、積極態度。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氫能產業,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比爾·蓋茨購買液氫動力游艇的消息備受關注,是因為看好氫能產業發展前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告訴記者,氫能產業鏈比較長,涉及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材料等領域,可以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能夠推動綠色發展體系的構建,實現經濟綠色、清潔、低碳發展,比如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減少碳排放。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所長陳亮認為,地方加快布局氫能產業,企業積極入局氫能產業鏈各個環節,說明氫能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此外,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我國氫能產業化發展初步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作為二次能源,氫氣的來源非常豐富。據了解,氫不僅可以通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重整、生物質熱裂解或微生物發酵等途徑制取,還可以來自焦化、氯堿、鋼鐵、冶金等工業副產氣,也可以利用電解水制取。特別是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結合,不僅可以實現綠色清潔,更拓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陳亮表示,氫能產業化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在氫氣的制備、儲運和應用等方面長期開展技術研發與攻關,初步掌握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部件及電堆的關鍵技術,基本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用燃料電池技術平臺。
隨著產業化條件日趨成熟和應用場景的豐富,氫能的應用市場潛力大,在能源、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5年,國內氫能供給量將達到40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9%。
聚焦自主可控技術
氫能產業雖然已初具產業化條件,且應用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自主、管理和標準體系尚未確立、商業化推廣模式尚未建立、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諸多發展問題。
“氫能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卡脖子’問題是,核心技術未能取得突破,比如膜電極、空壓機、炭紙等。以炭紙生產為例,國內有炭紙技術,但是在工藝密度、耐熱性、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景春梅表示,這就需要在技術自主可控的前提下發展氫能產業,不能依靠引進國外技術推廣應用。
陳亮也認為,部分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是我國目前氫能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氫能產業方面積累雄厚的技術基礎,并且通過專利壁壘鞏固其技術優勢。而我國發展氫能的時間并不短,未得到足夠的資金與人員投入,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與這些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發展好氫能產業,就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業協同創新,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和核心部件國產化。”
同時,安全管理體系不完善,也是當前氫能產業化過程中的“攔路虎”。景春梅認為,從國家管理層面來說,對氫能源管理還未明確納入到能源管理當中,在戰略規劃、審批程序、安全標準制定等方面均不不夠完善。“行業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的構建,對氫能安全發展至關重要。”
“氫能的安全性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給人一種危險的印象。”陳亮告訴記者,“國家層面未出臺相關的規劃和監管舉措,對氫氣仍作為危化品進行管理。”
此外,商業化推廣模式尚未建立。“氫能產業還未實現商業化發展,投資成本高、風險大。”景春梅表示,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進入該行業,不要與國電投、中廣核、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業競爭,而是給大企業做配套服務、關鍵零部件供應和相關技術的研發,才能做到“大企業不倒,小企業不倒”。
期待出臺補貼政策
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氫能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相關補貼政策給予支持。“如果有了相關補貼政策的支持,氫能發展將會更快一點、更順一點。”由此可見,業內期待國家主管部門盡快出臺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促使氫能產業平穩發展。
北京錦能偉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傳泉說:“氫能產業目前還沒有進行補貼,但是我相信會有的,應該不會很遠,現在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還在積極探討考慮中。”
景春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相關政策正在制定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出臺。對于業內關注度很高的規劃政策在出臺前,必須進行扎實的研究、論證,以及后續程序要走。”
“其中,補貼政策是行業最為關注的。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家財政會給予支持,但是支持方式、支持力度會有所不同。”景春梅表示,國家相關部門會吸取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產業補貼經驗與教訓,把補貼資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套補騙補行為的發生。“氫能產業政策更加注重事中事后補貼。比如,加氫站建設運營了就給予補貼,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就給予補貼。”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