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正為煤層氣開采探索新路徑。
日前,山西省自然資源廳與省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煤炭采空區(廢棄礦井)煤層氣抽采試驗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將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有序實施煤炭采空區煤層氣抽采試驗,有效開發利用采空區煤層氣資源。
開展煤炭采空區煤層氣抽采試驗,在全國尚屬首次,引發業界關注。記者為此造訪多位業內人士,他們表示,未來采空區煤層氣抽采能否成為煤層氣產量增長的有效支撐、資源量實際情況如何、經濟性能否吸引多元投資主體、礦權重疊能否有效解決等問題都將對山西產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生影響。
喚醒“沉睡資源”
讓資源優勢化為產業優勢
已開發區低產井占比大,產能轉化率低、資源動用率低、單井產量低和適用不同地質條件的勘探開發技術尚未形成等現存問題,導致目前煤層氣資源總體探明率低,投資力度明顯走弱,后備資源不足。
作為煤層氣資源大省,山西一直集中力量打攻堅戰,試圖打破發展“死水”,為增儲上產和爭取試點工作盡快破題尋找新的方式方法。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山西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煤炭采空區面積約2052平方公里,預測殘余煤層氣資源量約726億立方米。其中,7個瓦斯含量較高的礦區內,采空區面積約870平方公里,預測煤層氣資源量303億立方米,部分地區資源相對富集,具備開發利用價值。
由此,山西將目光瞄向煤炭采空區的煤層氣儲量,希望通過有效開發利用“廢棄”資源,為煤層氣產量增長添一臂之力。
“此次采空區煤層氣抽采試驗有利于煤層氣行業發展,這一方式值得肯定并實施,告別此前采空區‘小打小鬧’的開采方式。但現階段煤層氣開發難度大、技術未完全過關、經濟規模開發水平低等問題不容忽視,采空區開采的行業受益程度還要取決于問題攻克程度和未來實際投資是否增加。” 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孫茂遠對記者說。
貴州盤江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世梁則向記者表示,此前貴州也曾嘗試將采空區變為采氣區,但由于技術和經驗不足打井效果并不理想。“若山西抽采能大面積成功,將充分調動“廢棄”資源,使得資源優勢轉為產業優勢,試點效應將帶動其他省市投入采空區煤層氣抽采,通過技術經驗互補進一步刺激和調動資源。”
避免冒進
地下資源仍是未知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煤層氣研究中心主任張遂安認為,長遠來看,采空區確實是不錯的資源,但短期內可能無法達到最佳效果。“從鼓勵政策發布到形成產業并開始賺錢,甚至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今天鼓勵明天即刻做成產業并不理智,更不現實。一是由于地下資源實際情況仍是未知數,二是多數關閉礦井不做處理安全隱患尚存。”張遂安說。
一方面,雖然采空區預測資源量較為可觀,但長期以來山西煤炭采空區煤層氣資源相對分散、資源豐度較低,一些廢棄礦井歷史地質資料不完整,不少采空區邊界與現有煤炭礦業權范圍交錯,使得集中連片開發、持續穩定利用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導致這部分資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利用。
“建議加強對采空區的地形研究,即準確把握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如采空區的分布形態、采空區充填壓密情況等,查明這些條件能為后續采空區穩定性等研究提供準確的基礎資料。若煤炭的自然指數高說明地下還有煤,采空區抽出容易出現火災或其他危險,得不償失,而可采性又是重要指標。因此,客觀詳盡的數據資料不僅對抽采能否順利進行有重要影響,還將減少純采空區探采幾率。”孫茂遠對記者說。
另一方面,對比國外成功經驗來看,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國煤層氣采空區抽采發展較為成熟,對于關閉礦井處理到位,在空間之間做隔斷,封閉后才允許廢棄。“而國內諸多中小礦井在去產能和整改后坑口炸掉棄之不理,不做后期處理也基本沒有回填,資源外泄風險和安全隱患并存,增加了抽采難度。”張遂安說。
因此,多位專家建議,采空區煤層氣抽采切忌冒進,應不斷摸索尋找規律,冷靜投資。
實際成效
取決多種因素
上述專家一致認為,采空區有效變為采氣區,將對煤層氣增儲上產起到積極促進和補充作用,但從經濟性考量、投資風險和礦權問題來看,還無法起到支撐作用。
《通知》明確,將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支持探礦權人在符合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等規定的前提下,對項目試采期間抽采的煤層氣,比照天然氣以市場價格就近銷售,或進入天然氣管網銷售,減少直接向大氣中排放。
鑒于采礦區煤層氣抽采并非新鮮事物但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投入也要算筆經濟賬。
孫茂遠指出,相比實體煤打一口井200-300萬的投入來說,采空區打井工程量較低,無需壓裂,成本約在40-50萬元,開采期短、產能釋放快,因此見效快成本回收快,企業可做嘗試。“但按照《通知》,煤層氣抽采出可進入管網銷售,若濃度不符合要求還需進行處理,成本較高。學習英國德國等國家用于發電項目或就近利用和燃燒也是不錯的選擇。”孫茂遠說。
此外,采空區煤層氣抽采僅有資金不足以實現資源再利用,技術和企業體量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煤層氣勘探開采難度大、成本高,加之礦權重疊、審批手續繁瑣且時間過長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資源配置壟斷帶來的資源地生態環境和稅收補償不到位、部分政策在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央地之間未能形成合力等問題仍存。
孫茂遠和張遂安均指出,原有地質資料和甜點數據、井位對開采有幫助,但可選范圍不大。即使開采技術門檻與常規煤層氣開采相當甚至更低,也不建議中小企業一擁而入。“企業很可能遇到采空區資源撲空或資源存量極少的情況,這樣投入多產出少的燒錢的買賣不好做。”張遂安說。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采空區與較大面積實體煤層重疊進行常規抽放,則需要晉煤、藍焰、中石油等更為是專業的公司進行開采,外來或中小企業不僅面臨技術攻關難題,還可能面臨較難解決的礦權問題。“若礦權內三氣共采算作產量,或許煤層氣也無需苦尋增產之路。”上述業內人士說,
楊世梁表示,未來政府應對礦權轉讓和二次開發利用制定更為詳盡的配套政策,促進行業發展并擴大資源可采范圍,使采空區煤層氣抽采產量在“十四五”期間作為增儲上產的重要補充成為可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