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氫能:從熱詞走向產業

2019-12-11 08:13:04 南方能源觀察   作者: 潘秋杏  

2019年對于氫能產業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是“推動加氫設施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的投資項目已超過千億,其中包括多個百億級項目。

年末再看“氫能熱”,發現主要熱在地方。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至少有36個地方(省市級)出臺了扶持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相關政策。只是業界期待的頂層設計始終未能提上日程。

“這樣有利有弊。不好的在于,可能會存在無序競爭,好的方面是,讓市場選擇,優勝劣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指出:“發展氫能,首先要思考氫能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國內優勢是在兩頭,即氫源和市場。”

對于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的占比,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是,到2050年,這個占比至少達到10%。不少人對這個數字滿懷期待。但氫能要從戰略走向產業,最重要的是要沖出困境,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氫燃料電池市場競爭加劇

“氫能開始發展的時候,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在積極探索發展,國家層面的聲音很少,《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氫能后,發展越來越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以下簡稱“七一八所”)制氫設備工程部書記陳天山感受到了氫能的熱度。

七一八所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是海軍武器裝備研制中唯一的化學技術應用研究所,是我國從事水電解制氫應用技術研究的國家級科研單位。建所初衷是為了滿足國家戰略需求,這為水電解制氫系統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先后研發出多型水電解制氫裝置,廣泛應用于軍民品領域。發展氫能是順勢而為。

2017年,中船重工集團成立了氫能事業群,七一八所作為牽頭單位,希望通過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在氫能應用全產業鏈開展工作。彼時,業界縈繞著2017年是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元年的判斷。2018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豐田氫燃料電池車,國內對氫燃料電池車的熱度一直持續到2019年上半年。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僅今年1—7月,我國氫燃料電池裝機量達到45876.9kW,較2018年同期的6178kW,同比增長了642.6%。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1—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其中僅1—6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就已經分別完成1170輛和1102輛,超過燃料電池汽車在2018年全年產銷量(均為1527輛)的2/3。7—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為221輛和225輛。以此推算,如果年底沒有搶裝,2019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或與2018年相當。

陳天山介紹,七一八所已將氫能產業作為“十四五”規劃重要的戰略方向,重點圍繞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站關鍵部件開發與集成、燃料電池車載氫系統等領域發展氫能產業。

車載氫系統包括加氫系統、儲氫系統、供氫系統和燃料電池系統中的氫氣子系統,是氫燃料電池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今年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下,七一八所下屬專注于做高壓儲存的公司——北京派瑞華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燃料電池車載氫系統裝車量突破了1000套。

與此同時,“中國氫能第一股”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華通”)沖擊科創板的舉動也頗受關注。2019年7月8日晚,億華通獲上交所受理上市申請。這是第一家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氫燃料電池公司。

約4年前,億華通在申請掛牌新三板時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寫道:公司主營業務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在國內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尚無有力競爭對手。而時至今日,涉足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領域的企業已越來越多。從新三板轉戰科創板時,億華通的招股書里點出了國內主要7家行業競爭對手,包括新源動力、大洋電機、雄韜股份、上海重塑、國鴻氫能、弗塞爾和江蘇清能。

被億華通列為競爭對手的上海重塑沒有沖擊科創板,而是選擇了和央企合作。9月26日,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生前往上海重塑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商討雙方深入開展戰略合作。公開資料顯示,中石化資本已經入股上海重塑,認繳出資額為1165.19萬人民幣,持股比例為21.00%,是上海重塑的第二大股東。

而億華通也將受到來自大型企業的壓力。2019年9月,濰柴動力花費1.63億美元認購Ballard 19.9%股權,同時支付9000萬美元獲得Ballard下一代燃料電池電堆在中國的獨家生產和組裝權,這或將使億華通正面面對濰柴動力。

“目前涉及燃料電池的企業有100多家,今年年底能活下多少不好說,可能很多企業等不到政策出來了。”安科捷能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潔說。

不能重走電動汽車、光伏老路

高補貼是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活下去的依賴。2016年,氫燃料電池按車型分類進行補貼,各車型補貼標準分別為:乘用車20萬元/輛;小型貨車、客車30萬元/輛;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50萬元/輛。

2017年氫燃料電池車型的補貼額度與2016年的保持一致;2018年,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補貼調整為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標準為6000元/kW補貼,其余車型的補貼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按國家補貼的1:1或0.5:1發放地方補貼,也就是說,一輛氫燃料客車最高補貼可達100萬。

2019年3月26日到6月25日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按照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進行補貼。不過到目前,2019年下半年氫燃料電池車型的補貼額度尚未發布。

針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有關財政部繼續補貼燃料電池汽車的建議,國家財政部在10月回復表示,考慮到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大、產業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在多次政策調整中均保持補貼力度不變,目前在普遍要求取消地方購置補貼的情況下,允許地方繼續對氫燃料電池汽車予以補貼。但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也使得部分企業患上“政策依賴癥”,難以應對全球市場競爭。因此,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應當按照既定政策完成退出。

“今年燃料電池系統商拿到國家補貼的只有兩家。”李潔說。她認為補貼額度遲遲未定透露出國家層面對產業發展求穩的態度,畢竟諸多依靠補貼生長起來的新業態,一旦補貼退坡,昔日繁榮很快就會哀鴻遍野。“氫能的發展不能重走電動汽車、光伏的老路。”

據悉,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比較薄弱,國家層面在制定規劃時也相對謹慎。2016年底,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目前《技術路線圖》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據了解,《技術路線圖》最新預測是,到2020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將達到5000輛,2025年10萬輛。對于百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則要到2035年才能實現。

在李潔看來,這個行業的發展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淀。

核心技術攻關遇阻

發展氫能不在于市場有多大,而在于掌握了多少核心技術。而目前核心技術是國內氫能發展的最大掣肘。

電堆是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技術環節,其中還涉及到關鍵材料。然而,目前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我國并未掌握。在景春梅看來,這一年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的自主研發意識有所加強,但是各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并且各家互挖人才、爭奪資金,不利于核心技術的集中攻關。

今年5月,景春梅及其團隊曾去日本考察氫能產業。日本通過隸屬于經濟產業省(METI)的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組織產業鏈龍頭企業參與,匯聚政產學研用力量集中進行科研攻關,知識產權內部共享,既有助于快速實現技術突破,也能避免分散研發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

“國家層面對于核心技術的突破還缺乏統籌。”景春梅指出,地方和地方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互相爭搶人才和資金的現象應該得到改變。

她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氫能產業的風險較大,不確定性較高,核心技術不掌握、價格高、不具有商業推廣性。

“短期內應以小規模試點示范為主,局部小規模運用起來后再以點帶面,往全國擴展。”

此外,即便關鍵技術突破了,下游終端市場可以打開,但是沒有氫源,燃料電池車也無法跑起來。佛山是國內較早發展氫能產業的地區。佛山南海區常務副區長蔡漢全在10月26日舉行的2019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上透露:“本地缺乏工業副產氫,對我們來說,氫氣的來源及成本非常重要。”因此,他表示該區計劃建造制氫廠。

“氫源沒有摸清楚顯然會影響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發展。”景春梅說,“氫從哪里來,是否具有經濟性是需要考慮的,在氫源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產業發展是難以為繼的。”

事實上,氫能的應用場景并不局限于氫燃料電池車。在交通領域,氫能還可以應用在船舶、飛機等。在工業領域,氫氣已經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還原劑,氫氣是精細化工、醫藥中間體等行業的合成原料及冶金、電子、玻璃、機械制造的保護氣。在煉鋼上,氫氣可以代替焦炭煉鐵。但擴展氫能應用領域和范疇的前提還是氫源的保障。

目前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可再生能電解水制氫是行業內討論得比較多的制氫途徑。如果不考慮環保和碳排放的成本,煤制氫目前是多種制氫方式中最便宜的。但是中國發展氫能的時候,不能忽視的背景是“氣候變化”。清潔化的制氫方式無疑是未來的方向。

按照2016年各國簽署《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要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內,并努力控制在1.5℃以內。中國已承諾,碳排放量將會在2030年達到峰值,即在2030年之后碳排放不再增加。這意味著,不產生碳排放的制氫方式,即可再生能源制氫無疑會受到青睞。

然而,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過高是目前氫能產業發展的挑戰之一。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此前的統計,目前制氫成本維持在2.5—6.8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幣17.6—47.8元/千克)。

“服務國家戰略,保持戰略定力,引領行業發展既是我們發展氫能產業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應當盡到的責任。”陳天山說。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氫能產業,氫設施建設,氫燃料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