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2日上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朝全參加了劍橋能源周分論壇“汽車與石油:重塑需求”(CarsandOil:ReshapingDemand)對話。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劉朝全
劉朝全與歐佩克研究院負責人Al-Qahtani、Nayara能源首席執行官Anand、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能源政策中心專家MariannneKah一同分享了汽車行業轉型如何影響石油需求的思考。
劉朝全從4個方面對中國汽車行業的轉型進行了分析。
迅猛的發展勢頭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2018年,在常規燃油車銷量下降3%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漲幅超過60%。預計到2050年,隨著LNG車、電動汽車、乙醇和生物質燃料等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將會對中國的石油消費形成1.2億噸的替代。
政府的大力支持促進產業發展
政府的政策推動與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并日益成為最重要的促進因素。
中國政府一方面通過扶持汽車生產商、補助消費者來促進電動車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限制燃油車排量、實施雙積分政策、限購限行等方式抑制常規燃油車發展。這種綜合性的一攬子政策,推動了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快速發展,并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電動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
盡管目前電動汽車取得了較快發展,但遠未達到最優狀態,仍存在諸多障礙。
首先是污染排放。從全生命周期看,盡管電動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但其顆粒物及硫化物排放都高于燃油車。
其次是使用便捷性。電動汽車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短、充電設施不足、廢舊電池難以循環與處理等劣勢亟待解決。
第三是技術驅動產業化水平。電動汽車必須盡快在電池、電板等領域取得關鍵性技術進步,才能進一步促進其成本下降。
可期的未來趨勢
預計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將在成本和價格上擁有競爭優勢,并迎來高速發展。預計到205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占汽車總數的30%。
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模式乃至新能源車的發展模式雖然還面臨諸多問題,有許多需要打破的瓶頸,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中國模式已經在為世界范圍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探索一條中國道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