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生產難度大,但經過二三十年的艱辛實踐,已有相當基礎。只要有決心、信心和恒心,堅持不斷為煤層氣產業加油清障,在政府政策導引和相關企業推動下,我國煤層氣產業具有光明前景,必將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體系。
煤層氣,又被稱為瓦斯,是賦存在煤層和煤系地層的烴類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
瓦斯曾有“井下殺手”的惡名,一個意外的火花就可能釀成一場悲劇。但隨著人類對其認識的深入,它被大規模地開采出來并得到高效利用,不僅有效保障了礦工的生命安全,而且“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生活中常見的優質清潔能源。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以一系列技術突破為先導,在煤層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煤層氣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改善了環境,提高了采煤效率,率先發展成為大規模商業化開采和使用的非常規天然氣之一。
正視優質“氣”資源
1991年,孫茂遠是煤炭科學技術情報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回憶起煤層氣產業發展的歷程,現任國家能源委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的他十分感慨。
“我國煤層氣的發展緣起于國外煤層氣產業的成熟,它的名字是從國外‘進口’的。”孫茂遠說。
1979年,美國面臨第二次石油危機,能源安全壓力很大。為了扶植煤層氣產業,美國通過了《原油意外獲利法》。其中,第29條稅收補貼政策使煤層氣開發補貼超過了天然氣,這激勵了很多石油公司投資煤層氣開發事業。1983年,美國只產煤層氣1.7億立方米,到1995年已達到250億立方米左右。
這一消息傳到中國后,引發了震蕩。一研究啥是煤層氣,人們發現,原來它就是煤礦井下一直在抽采的瓦斯。
瓦斯是煤的伴生礦產資源,當其在空氣中濃度達到5%至16%時,遇明火會爆炸。1952年,我國已在撫順礦務局龍鳳礦等地建立了瓦斯抽放站,但受技術制約,當時主要是為了預防瓦斯事故,抽出的瓦斯大多排空,并沒有想到如何利用。
1989年9月,原能源部邀請了美國煤層氣專家來華介紹情況。當年11月,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煤層氣會議——“能源部開發煤層氣研討會”在沈陽市召開。隨后,國家“八五”攻關項目組、一些地方企業、全球環境基金等單位資助設立了多個煤層氣的研究項目,并在河北大城縣、山西柳林縣進行了煤層氣的勘探試驗。
煤層氣開發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為地面鉆井開采,二為井下抽采。受歷史因素影響,我國很多煤礦井下都是邊采煤邊采氣,抽出的煤層氣濃度低、不均衡,利用方式有限。地面鉆井開采則是先采氣后采煤,是更為先進的方式,能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因而,重大研究項目也是圍繞地面鉆井的思路展開。
沁水盆地蘊藏著世界上最優質的無煙煤和我國探明儲量最多的煤層氣。但由于其儲層透氣性差、地面抽采難度大,被國內外專家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是世界公認的煤層氣抽采“禁區”。1990年,山西晉煤集團嘗試引進美國地面鉆孔釋壓抽排瓦斯技術,并成功應用于施工井。
潘莊井田是晉煤集團煤層氣產業的開端。從1995年開始,晉煤集團施工了7口煤層氣井,組成了全國第一個煤層氣開發先導性試驗井組(潘莊井組),并取得了成功。這是我國最先成功進行的煤層氣井群排采試驗,開創了我國煤層氣地面開發利用的先河,有力地推動了整個沁水煤田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工作。
艱難邁向產業化
我國是煤層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儲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據勘查,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層氣總儲量約為37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陸上常規天然氣資源量。其中,可采資源量超12萬億立方米。
1970年至1990年間,中國煤層氣進入試驗勘探階段,一些境外的企業和機構紛紛來到中國“闖蕩”。這期間,我國引進了煤層氣專用設備和軟件,在煤層氣資源評價、儲層測試、開采技術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沒有統一管理,也在簽訂合同等方面出現了問題。
1994年,當時的煤炭工業部成立了由美國環保局資助的煤炭工業部煤層氣信息中心,提出“要把煤層氣作為煤炭的第二資源來開發”的口號,成立了中聯煤層氣公司。
中聯煤層氣公司成立以后,主要任務是進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生產、輸送、銷售、利用,按照石油界比較盛行的合作方式——產品分成合同方式進行管理。此外,它還被給予了煤層氣對外合作專營權。10年來,共簽署了30多份煤層氣對外合作產品合同,促進了對外合作的發展。
“1998年1月19日,第一份合同正式簽訂。一直到2004年,煤層氣都處在勘探的階段。勘探量是240多口井,中聯煤層氣公司就打了180多口井。不過,當時發展很艱難,產量也很低。”孫茂遠說。
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煤層氣開發條件較好的國家相比,我國的煤層氣勘探開發存在許多“先天問題”:地質環境多變,經歷過多期次構造運動,煤層受到嚴重的擠壓破壞,煤層氣藏具有低壓、低飽和、低滲透、瓦斯含量高、煤質松軟的特點;開采過程中煤層氣放散速度快,易誘發瓦斯爆炸。我國煤層氣成礦和儲存條件的特點,決定了僅靠引進技術是不夠的,必須探索出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煤層氣勘探開發道路。
一些國有大型煤炭企業也開始加入煤層氣規模化開發的隊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晉煤集團。2003年,晉煤集團成立了藍焰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煤層氣地面開發和煤田地質勘探工作,推進地面瓦斯抽采治理進程,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一起事故無意中加快了煤層氣開采的腳步。2005年2月14日15時01分,遼寧阜新礦業集團孫家灣煤礦海州立井發生了一起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傷。事故發生的第三天,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的馬凱主持召開了煤層氣開發利用專題會議。在此會議上,孫茂遠匯報了一個多小時。會后發布會議紀要,作出實行進一步減免稅收、增加財政補貼,開展國家煤層氣開發利用示范工程,成立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中心等七項政策決議。
如今,孫茂遠辦公室的墻上還掛著當時煤層氣示范工程剪彩時的合影,“從那時候,煤層氣真正開始干起來了,煤層氣的支持政策也相繼落地”。
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不懈努力,我國煤層氣產業在基地建設、科技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游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據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研究員郝世俊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等支持下,中國煤層氣鉆井技術與裝備得到長足發展,逐步研發了以空氣鉆井和“PDC鉆頭+螺桿馬達”復合鉆井為核心的直井鉆井技術、以定向鉆井為核心的叢式井鉆井技術、以地質導向鉆井為核心的水平井鉆井技術,以及以欠平衡鉆井和屏蔽暫堵為核心的鉆井過程儲層傷害控制技術,形成了沁水盆地南部的深煤層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和貴州的多煤層勘探開發技術體系,打造了數個國家級煤層氣開發利用示范工程。
在企業層面,對于晉煤集團有“記錄礦井瓦斯發展的史志”之稱的李振虎來說,煤層氣是陪伴他十年如一日、已被馴服的“猛虎”。隨著晉煤集團成莊礦首個地面瓦斯抽放站的正式投運,二號、三號瓦斯抽放管道井的相繼鉆探,煤層氣開采利用技術日益成熟,該礦實現了瓦斯的民用。2008年,該礦對瓦斯系統進行優化,抽采方式由分區抽采改為本煤層抽采,和白沙工區瓦斯泵站所抽瓦斯專供成莊熱電廠燃氣機組使用,每天利用混合流量達24萬立方米以上。隨后,成莊礦和岳成礦煤層氣公司的供氣管道形成網絡,拓展了瓦斯利用的空間。
作為全國最早發展煤層氣產業的煤炭企業,晉煤集團經過20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了“先采氣后采煤、采煤采氣一體化”的煤層氣(瓦斯)開發模式,擁有了全國最大的地面煤層氣抽采井群、全國最大的瓦斯發電集群和煤層氣全產業鏈運營發展網絡,建成了全國唯一煤與煤層氣共采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了A股煤層氣上市企業——藍焰控股,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瓦斯)開發利用企業。
產業走勢與抉擇
從2006年地面煤層氣產量1.3億立方米,到2014年達到37億立方米,我國煤層氣產量超過了美國初期同時段的年度產氣量,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7118億立方米,其中包括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2個超千億立方米煤層氣田;累計鉆井1.7萬多口(其中水平井607口),建設煤層氣年產能90億立方米,實現年產量49.5億立方米。
如今,煤層氣已經進入平常百姓的生活,成為減輕環境負擔的一分子。在晉煤集團世界最大瓦斯發電電廠——寺河120兆瓦瓦斯發電廠,60余臺黃色的大型箱式機器——瓦斯發電機組正在運行。這里緊鄰晉煤集團全國首座高瓦斯條件下千萬噸級礦井,井下抽上來的瓦斯直接通過管路輸送至這里進行發電利用,發出的電直接通過地方變電站進入山西省電力網絡。
經過多年實踐,全國煤層氣勘探開發投入已達800億元以上,掌握了常規煤層氣開發技術,有的氣田甚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家重大煤層氣科技專項實施多年,成果累累:已公布全國煤層氣發明專利1325項、已授權578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92項,頒布了技術標準、規范等數百項;培養了萬人以上高素質技術人員隊伍,裝備水平也得到提升。
如今,煤層氣產業基本形成中石油、晉煤集團、中海油(中聯煤)三足鼎立的格局。不過,由于受到國家政策、成本效益、氣價下跌等因素影響,主要煤層氣開發企業從經營效益考慮,大幅削減了煤層氣投資,勘探投資和工程量急劇萎縮。近年來,煤層氣產業總體呈現增長疲軟、后繼乏力的態勢。
“雖然我國煤層氣、煤系地層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但受地質條件復雜和適應性技術不到位的影響,目前呈現總體產量較低、開發前景廣闊的趨勢。”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石油煤層氣公司副總經理徐鳳銀在2018年中澳非常規天然氣論壇暨展覽上說。論壇上,中澳煤層氣專家表示,煤層氣經濟有效合采技術、深層煤層氣綜合開發技術、提高煤層氣采收率技術,將是未來煤層氣大發展的關鍵。
此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西省晉城市市長劉鋒等11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落實煤層氣礦權退出機制,促進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建議》。劉鋒指出,截至2017年底,全國約90%的探礦權由少數央企持有。這些探礦權大多數設置于2008年以前,但長期勘探投入不足,部分區塊僅僅完成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存在“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現象。其他有開發意愿的企業卻無法獲取足夠的勘查區塊,導致從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企業數量有限,市場競爭不充分,勘探投入較少。
“建立煤層氣礦業權退出機制,增加企業數量和勘探投入,提倡采煤采氣一體化,鼓勵煤礦企業開展煤層氣抽采。”劉鋒建議。
孫茂遠認為,當務之急要加大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從美國經驗來看,美國在發展煤層氣產業中,在一定時期給予煤層氣稅收補貼,調動了社會投資煤層氣的積極性,促進煤層氣產業持續發展,成為成熟產業。根據反復調研,孫茂遠建議提高煤層氣財政補貼,在每年國撥30億元的煤礦安全技措資金中,分劃一定額度用于支持專業煤層氣企業地面開發煤礦規劃區煤層氣資源。
“在煤層氣礦權范圍內,支持煤層氣、頁巖氣、致密氣‘三氣’合采,享受同等經濟政策,煤層氣業內期盼已久。”孫茂遠說。
此外,盤活煤層氣資源,拓展煤層氣探采空間,推進煤層氣勘探工作,簡化行政管理和程序等也是孫茂遠認為煤層氣產業發展的方向。
“從長遠看,科技進步和市場化是推動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兩個重要引擎。”孫茂遠指出,聚焦煤層氣科技瓶頸問題,加強基礎研究和示范工程攻關,逐步探索適用于我國各類煤層氣資源的系列技術、工藝、裝備,培育和支持有條件的煤層氣企業上市,有效提高煤層氣產業的經濟效益。
“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生產難度大,但經過二三十年的實踐,已有相當基礎。只要有決心、信心和恒心,堅持不斷為煤層氣產業加油清障,在政府政策導引和相關企業推動下,我國煤層氣產業具有光明前景,必將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體系。”孫茂遠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