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小排量、低碳、環保再次成為關鍵詞,很多展臺都以綠色調為主來傳遞其產品的節能信息,而新能源汽車也毫無懸念地再次成為焦點。在車展開幕當天亮相的95款新能源車中,純電動車占到了三成,而且其中不乏中國本土汽車品牌。零廢氣排放、低成本的電動汽車對消費者著實有著不小的吸引力。全球最大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最近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具有較高認知度和購買意愿,有近八成車主愿意購買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真的更環保嗎?不知道對電動汽車投贊同票的消費者有沒有考慮過,電動車所用的電能來自哪里?
目前,中國70%的電能來自于火力發電,而煤燃燒形成的環境污染和二氧化碳危害,要遠遠大于汽車尾氣。因此,電動汽車所宣稱的“零排放”充其量只能說是汽車碳排放的轉移。此外,考慮到采煤和運輸成本、煤轉電效率、電能傳輸損耗、電池充放電損耗、電機轉換效率等,從煤炭到最終的車輪轉動,其能量利用率非常之低。
再看使用成本,以一款中國某品牌的雙模(DM)電動汽車為例,其DM電動系統的成本約為5萬元。該款汽車推出后不久曾有人將其與同等規格的普通轎車比較,按照每年2萬公里的行駛里程和當時每千瓦電費和93號汽油的價格,大約在使用9年半后,雙模電動車才可以收回高出的購車成本。
“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鄙視;而“低碳”,也前所未有地被賦予了神圣的光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了低碳而低碳!清潔能源有錯嗎?當然沒有,但是如果不意識到清潔能源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不清潔,一窩蜂地上馬可能對環境造成更大污染的新能源項目,那就大錯特錯了。
新能源會帶來危害的并不僅限于電動汽車行業,讓我們再來看看太陽能光伏產業。多晶硅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但是由于技術缺乏,中國的多晶硅生產大部分還停留在只生產出多晶硅即可的階段,沒有形成閉環生產。目前中國多晶硅生產的主流工藝是改良西門子法,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這種工藝屬于效率比較低的化學沉積反應,成本偏高。而且最關鍵的是,這種方法會產生大量四化氯硅,大約每生產1噸多晶硅就會產生15噸的四氯化硅。
學過化學的朋友都知道,四氯化硅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有毒有害液體,不經處理而排放的環境風險很大,用于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都會變成不毛之地。目前,中國擁有年產10萬噸的多晶硅產能,大家可以算出,隨之而來會有多少四氯化硅副產品。雖然國務院在2009年9月底發布的38號文,將多晶硅定位為產能過剩的行業之一,但是如今對于多晶硅是否過剩的問題仍在討論之中,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的毒污染和高耗能仍未得到足夠重視。有呼聲建議市場向薄膜太陽能電池轉移,但是目前該技術還不夠成熟,光電轉化效率低、加工精度導致成本較高,而且使用壽命只有晶硅類電池的一半,因此其市場起步還有待觀察。
與上述兩個產業相比,風力發電幾乎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是該技術卻在并網上遇到不少難題。風力發電并網后會引起電壓波動和閃變,而且還會造成諧波污染。此外,風力發電由于風速變化莫測,因此上網功率也隨之不斷振蕩,當風電的擾動頻率接近系統固有的振蕩頻率時,就會引起大幅度的功率振蕩,并且振蕩的幅度會隨著擾動的幅度而變化。內蒙古是中國風電產能的主要地區,其風電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絕大部分。但是近日據媒體披露,由于入網困難,內蒙古的風電機組1/3閑置,1/3廢棄。即便如此,仍然有新的風電發電項目在火熱上線。
現在,很多媒體都在炒作,稱2010年將成為中國的“低碳元年”。確實,經過不斷“洗腦”,低碳經濟、清潔能源概念早已在普通民眾心中形成共識。但是,我們是否應該意識到,低碳不過是一個手段,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保護環境,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地球家園。而在保護環境上,我們可以做的其實還有很多。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