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江蘇鹽城大豐區東南部沿海,大豐H3海上風電機組旋轉葉片正在緊張吊裝。該風電場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預計首臺機組今年6月建成發電。同時,風電場配套220千伏送出工程正式開始建設,計劃與風電場同時建成投運。
近年來,為全面貫徹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最大限度利用清潔能源,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新能源發電全額收購和消納。3月5日,江蘇電網新能源發電總出力首次突破千萬千瓦大關,達到1246.2萬千瓦,占當時全省調度發電的四分之一,高于新能源發電日均出力4.4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94%。江蘇電網沒有浪費一千瓦時新能源發電。
堅強電網保障充足運力
目前,江蘇電網風電裝機總容量達670.1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011.9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規模居全國首位,達163.6萬千瓦。據介紹,僅2017年,江蘇電網就新增風電裝機容量99.2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10.1萬千瓦,相當于增加了一個江蘇中等地級市的負荷容量。
“新能源建設必須配備相應規模的輸電通道,才能保障大規模的清潔電能能夠送出、送到,不發生輸電線路‘擁堵’。”江蘇電力發展部主任王旭說,“一個光伏發電站建設需要一年半,而送電通道建設卻需要3年。”
面對新能源與電網前期規劃不同步、建設周期不匹配等問題,江蘇電力主動與風電建設方溝通,超前開展工作。據統計,3年來江蘇共計投資8.8億元,建設新能源送出輸電通道591千米。該公司還借助“新能源綠色通道”等政策,將電網建設周期縮短了30%。
此外,大規模、波動性的電源接入電網后,將造成電網潮流的大幅變化,容易 造成輸電通道滿載、過載。“早在2014年我們就計算出,南通地區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規模并網會引起馬塘——劉橋220千伏輸電通道及500千伏勝利變電站主變的過載問題,這將限制新能源的并網消納。所以,我們提前規劃并實施了輸電通道的增容改造,并開工建設500千伏如東變電站。預計工程投運后,將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80萬千瓦。”王旭介紹。
“調峰神器”平抑新能源波動
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出力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給電力系統平衡調節和電量消納帶來巨大挑戰。為此,江蘇電力打造了一批“調峰神器”,實現了對電網電量的實時精準調節,有效平抑了新能源發電帶來的波動。
2017年10月,江蘇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在溧陽建成投運。這是繼沙河抽水蓄能電站、宜興抽水蓄能電站后,江蘇省建成的第三座抽水蓄能電站。
“抽蓄電站是最成熟的儲能電源,新能源發電過剩時,電站可以將電能轉化為勢能儲存起來,并于新能源發電較少的時候,再將勢能轉化為電能注入電網。這就避免了新能源發電過剩時的棄風、棄光問題,也減少了新能源發電不足時燃煤發電造成的污染。”江蘇電力調控中心新能源處處長雷震說。
溧陽抽水蓄能電站投運以來,共促進新能源消納近8億千瓦時,相當于溧陽市2017年工業用電總量的30%。
此外,為了充分挖掘客戶側的調節潛力,提高電網精準、快速的響應能力,江蘇電力率先建成投運國內首套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首次實現了對用戶分路開關的毫秒級精準實時控制,為優先保障清潔能源發電上網,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問題給出了新的解決方法。預計到 今年年底,隨著江蘇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三期工程建成,江蘇將具備260萬的毫秒級可中斷負荷控制能力,實現全省各地市全覆蓋。
江蘇電力還在客戶側儲能上下功夫,累計建設了35座客戶側小型儲能系統,為小型風電、光伏的穩定發電和就地消納提供了保障。今年2月,全國最大容量商業運行客戶側儲能系統在無錫新區星洲工業園正式并網運行,江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進一步提高。
精準調度保駕護航
“我們要在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的前提下,通過電網的精準調度讓更多的清潔能源服務社會。”雷震介紹說。
精準調度的前提是對新能源發電數據的實時掌握和準確預測。2017年,江蘇電力著力開展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建設,當年就實現全省3214臺風機、6636組逆變器單機信息和537座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發電信息接入,隨時匯總新能源實時發電情況。基于這一中心,江蘇電力實現了新能源發電預測從提前3天延長至提前7天,精確范圍從30千米縮小到9千米。
“我們開展了風電功率預測專題研究,開發了一套預測系統,首次實現了江蘇境內風電的短期、超短期預測。目前江蘇電力新能源發電24小時準確度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精度達到90%。”雷震解釋道。
3月5日,江蘇電網新能源發電總出力達到歷史最高點。江蘇電力調控中心通過系統提前估算到了風電、太陽能的出力會有大幅提高,并于前一天精準預測到新能源發電負荷將破千萬千瓦。該中心及時調整傳統火電機組發電計劃,優先安排新能源發電,并安排抽水蓄能機組配合運行,最終實現了電網的安全平穩運行,未出現棄風棄光現象。(馬龍鵬)
短評: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隨著新一輪能源變革蓬勃興起,綠色與潔凈的潮流勢不可擋。從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樂見,5年來,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當前,全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更是上升為重要的政治任務。電力能源企業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布局施策,利用市場化手段不斷拓展新能源消納空間獲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清潔能源消納問題仍然突出,如供需增長不匹配、網源發展不協調、市場機制不健全等都是不可規避的制約因素。
立于成效與挑戰并存的轉折點,一方面是在大氣污染和減排目標壓力下,清潔能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從替補逐漸走向替代能源,市場消納壓力更趨嚴峻。如何破除清潔能源消納的“緊箍咒”,實現清潔能源的高比例消納和大規模發展,長遠來看應該用改革創新的方法,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基于大電網、構建大市場,完善市場運營規則,打破省間壁壘、促進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
清潔能源的發展對傳統能源管理、技術、市場提出新要求,許多新問題需要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政策的支持、源網荷三大環節的同時發力,缺一不可。相關部門應盡快調整和建立完善的可再生能源價格及補貼機制,加強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保障,完善可再生能源產業配套稅收政策。電源側要充分發揮存量火電機組調節能力,同時建設抽水蓄能、燃氣發電等靈活調節電源。電網側要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加快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通制約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的輸送瓶頸。負荷側要實施需求側響應,推廣新能源供熱、制氫等多樣化利用方式,推進電能替代,積極拓展本地消納市場。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