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沙漠腹地塔中又一口碳酸鹽巖井——中古262井轉氣舉作業后,油氣日產量比措施前增長16噸,彰顯了效益開發帶來的“生命旺季”。
塔里木盆地碳酸鹽巖具有多重孔隙特征,具有非均質性、成藏復雜性等特點,儲層埋藏深度普遍超過5000米,開發初期產量高,但開發中易出現壓力和產量驟降問題,部分高產油井甚至變成水井,被石油專家稱為世界級難題。
“見油不見田、高產不穩產”是制約塔里木油田碳酸鹽巖油氣藏高效開發的瓶頸。
塔里木油田通過加強科研攻關,采取“六個轉變”管理措施,有效治療了難度大、效益差這一碳酸鹽巖油氣田開發建產的頑疾。去年,塔里木油田碳酸鹽巖油氣田生產石油220萬噸,占油田石油液體產量的40%以上,在油田開發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描述從儲層為主向油源斷裂為主轉變。針對碳酸鹽巖不同尺度斷裂,創新形成了“解釋性處理—斷裂刻畫—斷裂組合”的走滑斷裂地質建模與斷裂解釋技術,發展了基于斷裂刻畫及成效分析的分級、分段、分類評價技術,持續深化了走滑斷裂分段差異控儲控藏的地質認識,有效指導評價產建井位部署。
開發部署從區塊撒開向斷裂帶集中布井轉變。塔里木油田通過逐條斷裂帶分段分類評價,總結出了油氣富集規律,找準了油氣富集的斷裂帶、斷裂段,確定了井位部署原則。哈拉哈塘油田投產成功率從2016年的67.5%上升到86.2%,開發成效持續走好;塔中大幅增加產建井點,成功率再創新高,達到92%;哈得和富源是地質條件高度類似的兩個區塊,采取同等規模的產能區塊產建思路,富源從2016年沿斷裂帶探明建產,鉆井數量減少過半,僅用16口井建成同等產能規模。
新井設計從避斷裂向穿斷裂,完鉆原則從見好就收向打漏強鉆轉變。傳統觀點認為新井部署要靠近斷裂,但必須避開斷裂,而塔里木油田研究認為斷裂帶本身就是油氣富集場所,新井鉆進必須斜穿斷層,發生井漏后強鉆30米至50米,完全揭開優質儲層,有效溝通縫洞體,從而降低完井改造成本。哈拉哈塘、塔中兩個地區,2017年完鉆54口井,未經酸壓直投40口井,直投率分別比上年提升12.9%和33.7%,完井改造降本增效明顯。
開發井型從水平井向斜度井轉變。塔里木油田通過加大碳酸鹽巖縫洞型油氣藏開發力度,有針對性地將井型由水平井轉變為斜度井,實施后斜度井與水平井+分段酸壓相比,單井每米成本降低1290元,單井成本降低18%。塔中Ⅰ號氣田推廣實施開發井型轉變,完鉆的中古102-3X井,單井投資較相鄰的水平井中古102-2H井減少3300萬元,且開發效果好。
鉆井入靶從隨鉆GR地質導向向隨鉆VSP地震導向轉變。針對以往隨鉆GR地質導向實施存在靶點平面歸位不準的問題,塔里木油田在碳酸鹽巖鉆井過程中推進隨鉆VSP地震導向鉆井技術,實施37口井單井直投率75%以上,每口直投井節省酸壓等鉆完井投資200萬元以上。
老井措施從被動側鉆救活失利井向主動深化油藏認識、多舉措并重轉變。老井措施中,塔里木油田引入斷溶體油藏措施思路,精細開展斷溶體刻畫,有效指導了老井側鉆、微側鉆、排水采油、上返改層等多方面措施的開展。塔里木油田加大排水采油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中古29-1井在關井近10個月后開始排水采油,排水1500立方米后穩定生產,已累計產油1.69萬噸、天然氣364萬立方米。哈拉哈塘區塊有9口井開展排水采油試驗成功7口,增油3000噸。
有了思路引領,才有底氣對難題說“不”。通過“六個轉變”,塔里木碳酸鹽巖油氣田效益開發建產曙光初現,主力碳酸鹽巖氣田的塔中Ⅰ號氣田,過去一年效益開發盈利超6億元,確保了每一份優質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為塔里木油田持續創效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