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
2018年年初,31個省市自治區陸續召開兩會,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并大大淡化了GDP增長目標。為新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奠定了堅實的地方政策基礎。
無獨有偶,2018年2月2日召開的“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強調,要深入總結和借鑒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快制定三年作戰計劃和重點政策舉措,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回顧過去五年,我國“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全面實現,不少地方霧霾頻率減少,PM2.5濃度大幅降低。在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中,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也逐步提升。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治霾的經驗已經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模式”。
然而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背后的問題。我們還應當清晰地認識到,空氣污染仍舊是民眾的心頭之患,更應該看到,藍天保衛戰是一場“持久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大氣污染防治的長期艱巨性,是由大氣污染成因的復雜多變性決定的,也是過去一段時期內經濟粗放發展的必然。
為此,十九大對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戰略部署。而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縱觀整個2018年環境保護工作的藍圖,大氣污染防治無疑將是重中之重,而藍天保衛戰也將在“后大氣十條”時代中穩步推進。
據環保部消息,環保部門將積極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計劃,過去治理的有效舉措將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得以發揚光大。“從主要措施來看,要協調有關部門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表示。
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降低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就地域而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將被重點“照顧”,成為主戰場,并出臺對應的實施方案。
近期來看,全國兩會即將拉開帷幕,污染防治工作勢必成為重要議題,大氣污染防治未來的受重視程度同樣可以想象。
市場方面的反應同樣值得關注。作為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工業排放、生活排放以及機動車等,也都備受矚目,幾大板塊的監測、治理等缺一不可。A股中,先河環保、雪迪龍、清新環境、迪森股份等值得重點追蹤。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