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5日,為全面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環保部決定對“2+26”城市啟動為期一年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28個督查組5600人,用時一年,歷經25次輪換,穿梭于28城,此次督查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行動。
根據規定,大氣防治強化督查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其中包括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從強化督查開始,28個督查組發現的問題超過兩萬個。不僅如此,環保部連續不斷地發布督查信息,幾乎每天都有問題企業被曝光。如今,大氣防治強化督查已有近十個月時間。期間,督察組嚴格實施量化問責。
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針對督查中發現的突出環境問題,環保部實行“拉單掛賬”式管理,下發督辦通知,要求相關省、市限期反饋調查處理情況。以“散亂污”企業整治為例,對要關停的企業必須實現“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
日前,環保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結果顯示,京津冀周邊多家企業未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且仍有部分地區存露天焚燒現象,發現問題132個。
對此,京津冀大氣強化督查首次啟用報警網格。據權威媒體報道,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基本都啟用了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強化執法監管。該監管平臺的運用,為環保執法人員督查提供了方向和坐標。
為進一步增強效能,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曾表示,要不斷完善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使督查與中央環保督察有機結合起來,將壓力層層傳導到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保環境保護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貫穿整個2017年的“環保風暴”,無論從范圍還是強度來看,都堪稱史上最嚴,跨時最長。2018年,環保高壓持續,可以預見制度性督查將成常態,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仍不停歇。與此同時,各行業或將迎來洗牌。
如今,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啟動一周年即將到來,層層傳導、加大整治力度成必然。1月16日,環保部印發《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要求“2+26”城市將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當排放標準收緊與督查同步進行時,藍天保衛戰又夯實制度保障。
最后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也明確了下一階段的任務——減排!據經濟觀察報消息,2018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將于近期召開,有專家預計,圍繞“藍天保衛戰”,未來企業減排仍是重點。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