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可燃冰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關鍵詞。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對于能源行業而言,我國成功開采海域可燃冰戰略意義重大,其重要性可與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相媲美。而這,只是漫長征程中的一步,可燃冰如何實現產業化整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在海域可燃冰成功試采后,這“可采千年的海底寶庫”何時能夠商業化開采,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來自權威媒體報道消息稱,2018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可燃冰產業化進程。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此前表示,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可燃冰產業化進程,加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評價和環境調查,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由國土資源部審批并頒發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審批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劃定勘探區塊,做好礦權登記。
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后,“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將是今后一個階段科研攻關的主要方向。我國還將加快推進重點地區地熱調查,以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東麗區為重點,開辟中深層地熱開發新空間。有關專家表示,此前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首次試開采,僅是萬里長征邁出關鍵性一步,未來要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開采,仍有長路要走。
作為一種高效清潔、儲量巨大的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人類社會最有希望的新能源資源。公開資料顯示,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燃燒后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在同等條件下,燃燒后很清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儲量據稱可供人類使用千年。
2017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將可燃冰列為中國第173個礦種,可燃冰的法律地位從此確立。目前探明,我國可燃冰超過792億噸油當量,以我國每年消費5億噸油計算,我國已探明可燃冰可供國人用155年左右。可燃冰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在用途上與常規天然氣一樣,主要用于民用和工業燃料,化工和發電等。
“根據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類型及賦存狀態,結合地質條件,初步預測我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則相當于1000億噸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的主要分布區。”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此前指出。業界認為,可燃冰開發利用將為國家能源資源保障提供新的方向,降低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極大地提升我國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程度。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可燃冰是一種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未來能源。
相對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可燃冰的研究剛剛起步,在開采、儲存、運輸等環節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關。以至于迄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可燃冰領域實現商業化運作。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在上游勘探開發、中游存儲運輸,以及終端銷售服務等基本產業鏈條上均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如何降低開采成本,將成為可燃冰進入大規模商業開采的關鍵。目前,要解決其資源儲量、環境安全、規模開采和商業利潤的研發,以達到與其它能源資源相似的開采效率。
包括有效提高泥質粉砂儲層的滲透性、提高產能、長期持續開采、防砂、舉升等,有必要開展第二次開采試驗。另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可燃冰產業的發展,還會有一項“副產品”———支撐油氣體制改革。下一步,將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力度,“摸清家底”;開展不同類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建立適合中國資源特點的開發技術體系。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預計,2030年可望實現可燃冰產業化。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