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自主研發的“汽車尾氣綜合治理系統”通過環境保護部科技發展中心組織的技術評估,被鑒定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
評估委員會鑒定指出,該項目設計研發了用于汽油車和汽油/天然氣兩用燃料的車輛尾氣自動凈化的電子控制裝置,產品安裝方便,不需更換排氣管和三效催化器,安裝該系統后氮氧化物排放大幅下降,使用壽命長,治理效果持久。
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7)》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中國在用車預計達三億輛;汽車是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氫化合物(HC)超過80%,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超過90%。
據了解,采用貴金屬催化器是治理車輛尾氣排放的普遍做法。但新車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催化器容易老化或失效,尾氣排放易超標。此外,催化器在車輛使用年限內需經常更換,治理成本較高。因此,各國科學家嘗試研究一種能取代催化器的先進尾氣處理技術。
針對在用車尾氣治理難題,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羅馬吉及其團隊與雄創(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結合國外先進技術,研發的“汽車尾氣綜合治理系統”產品,以電控手段,采用廢氣再循環(EGR)技術,通過改善缸內燃燒條件解決機內凈化問題,從而降低氮氧化物等尾氣排放。
目前,該技術已通過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的質檢和使用安全檢驗。樣車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總量下降,特別是氮氧化物下降尤其明顯,比原機降低75%以上。
據悉,該產品已申請汽車零部件國際質量技術管理體系IATF16949認證,產品已在深圳、廣州、長春等地投入使用。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