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汽車拆解行業管理改革,國務院法制辦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其中,將重點推進三方面改革。業內人士認為,該修訂版條例出臺后,市場會立即呈現爆發式增長。
“再制造產品的質量特性、功能性不低于原型新品,而成本只有新品的50%左右,可節能60%、節材70%,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再制造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制造升級轉型的重要突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再制造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勝說。
近日,全球汽車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產業鏈發展國際峰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嘉賓圍繞再制造行業政策法規、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展開探討。
市場爆發式增長在即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表示,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再制造和回收產業的發展,再制造產業作為國家新興產業,契合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她直言,我國再制造產業的宏觀政策很好,但面臨的挑戰也很嚴峻,建議政府完善法律政策,突破逆向回收的政策瓶頸,在稅收政策上扶持企業,加大再制造產品的應用宣傳,提高社會認知度。
日前,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巡視員胡劍萍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論壇上提出,為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加快拆解行業管理改革,國務院法制辦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重點推進三方面改革,一是取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總量控制合理規劃布局的要求,實行先制造后征的制度;二是允許舊件進入流通,開展綠色汽車消費;三是廢除報廢機動車的收購價格參照廢舊金屬價格計價的規定,改為市場主體自主協商定價,與此同時,商務部正在組織修訂相配套的國家標準。高延莉認為,就此來看,我國報廢汽車回收行業正準備“彎道超車”。
2016年,我國報廢汽車拆解量達500多萬輛,預計2020年為1200萬~1700萬輛。當前,得益于產業技術水平、機械化程度、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回用件再使用率達37%;但行業也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管控不嚴、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
“市場上相當一部分車是好車,拆下來的是原廠零部件,完全能達到繼續使用的標準。”高延莉強調,“回收利用不是收破爛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應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以前企業大多是破壞性拆解,現在轉變為拆解、清洗、檢測??芍苯愉N售的,檢驗后銷售;可再制造的零部件,通過加工、裝配、整機測試、包裝、貼碼,然后銷售。”她認為,建立產業標準體系勢在必行。據悉,回用件分級分類標準化工作導則、管理導則以及涉及具體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器、轉向機、發電機等)的標準都在制定中,《管理辦法》修訂版出臺后,市場會立即呈現爆發式增長。
再制造產業尚有四大挑戰待解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報廢產品的處置迫在眉睫,當前回收利用產業的規模難以支撐大量的汽車報廢需求。
劉文強認為,我國再制造產業面臨著四大挑戰。在認知方面,由于再制造是新興事物,所以大家常常與修理、翻新、改裝等概念混淆,認為再制造產品是舊產品、二手車產品,沒有質量保障。在原料方面,產業沒有逆向物流體系,無法形成規模,舊件循環體系鏈條斷裂。回收舊件非常難,無法回流到生產企業。同時,行業管理職能部門多,且認識程度不一致,沒有質量標準和企業準入,管理、商標、包裝、銷售沒有參照規則。在政策方面,針對再制造的相關法律法規、管理政策和操作細則還有待出臺和完善。《管理辦法》現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產業發展,應盡快總結經驗,修訂行業規范。
此外,當前政策實施多是向客戶傳遞支持行業發展的態度,對企業開拓市場沒有決定性作用。在技術和商業模式方面,核心修復技術有待提升,商業模式亟待建立。企業還需探索如何創新工藝、降低成本,并借助后市場促進產品規?;?、網絡化,用互聯網的力量搭建平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