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教授做客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了題為“走向轉型發展:引領巴黎協定和2030進程”的演講,從全球視野高度探討可持續發展問題。
潘家華認為,世界未來的發展應該有一個新的格局,這個新格局不允許我們按照以前工業文明的老路走下去。這就是為什么要在全球的格局中來考慮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轉變發展模式,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解決我們面臨一些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水污染都等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們現在說的轉型,就是從一種形態轉變成另外一種形態,經濟學上面有一種范式的轉型,這也是在廈門召開的金磚峰會特別強調的。
潘家華表示,現在談到國內環境問題,應該說在技術層面做得還是比較多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無非就是三大內容,第一是解決資源能耗問題,怎樣提高效率。第二是污染控制,怎么樣控制排放。第三個就是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這應該是技術層面的,手段也有,如循環、低碳、綠色發展等等,關鍵是要解決我們的發展理念問題,要有轉型的思維,如果我們現在在思想上能跟上這樣的發展轉型、這種范式的轉變,那么污染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都不應該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我國提出生態文明建設,而且在五位一體中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關鍵是要讓其融入到經濟政治社會的各個方面,不但要刮環保風暴,而且要防止只刮一陣風,要建立長效機制,建立有效的督查追責機制,才能在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中取得均衡發展。
潘家華提到,可持續發展要有預見性。今年以來,有些發達國家非常明確提出要在2035、2040年,停止燃油汽車上市,如果我們現在還投資一些大的燃油汽車廠的話,生產出來以后將來有市場嗎?如果全球都生產純電動汽車的話,汽車尾氣問題就不存在了。這也是為什么能源在我們的轉型發展中這么重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關鍵要釜底抽薪,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因此,我們要通過轉型發展,走出一條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