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歷時十余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丹江口水庫的第一股清水,自南向北跨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輸送到1400公里外的京津地區。自此之后,這項跨流域調水工程,不僅優化了受水地區的水資源、水環境及城市河湖生態,尤其是超過5000萬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明顯改善。
打造供水生命線 逾95億立方南水廣潤北國
歷經10余年建設的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兩年多來,這個地球上最壯觀的水利坐標系之一,已經取得了社會、經濟、生態等綜合效益。僅就南水北調中線來看,累計向華北地區輸水近96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超過5294萬人,成為沿線北方城市安全供水新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從湖北丹江口水庫自流引水,沿著中線主干渠向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據新華社9月14日報道,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數據顯示,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北京市累計分水26億立方米,受益人口1100萬人;天津市分水21億立方米,受益人口900萬人;河北省分水10億立方米,受益人口1510萬人;河南省分水33億立方米,受益人口1800萬人。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主任鄂竟平表示,在工程設計之初,南水北調是作為補充水源的,而目前,南水北調成為了很多城市的主力水源。公開資料顯示,沿線受水區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新鄉、保定等18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據人民日報9月15日報道,在北京,南水北調水已占北京城區日供水量的73%,供水范圍已基本覆蓋北京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和大興、門頭溝等地區,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由原來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
在天津,全市14個行政區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調水,形成了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河北省石家莊、邯鄲、廊坊、保定、滄州等7個區市已用上南水北調水。在河南,鄭州、新鄉、焦作、安陽、周口等11個省轄市也已全部通水,日供水量超過597萬立方米,極大緩解了當地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南水北調工程實行兩部制水價,且按成本核定水價,可助推受水區水價改革,通過價格杠桿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中線水源區及沿線地區采取強有力的治污環保措施,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之后,水質保持穩定。1000余天以來,據環境監測部門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且一直處于優質飲用水狀態。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通水兩年來,工程質量可靠,設備運轉安全,水質穩定達標,水量供應充足。而為受水區開辟了新水源的同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也改變了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證率。
受水區群眾普遍反映自來水水質明顯改善,水堿減少,口感變甜。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監測顯示,使用南水北調水后自來水硬度由原來的380毫克每升下降至120—130毫克每升,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南水來了以后,水質好,味道甘甜,成了我們老百姓喝水的首選。”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李阿姨說。
沿線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養,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升。在“南水”補充下,北京、天津等受水區也加快了南水北調水與當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換,壓減地下水開采量。誠如就天津而言,南水進津后,天津市加快了濱海新區、環城四區地下水水源轉換工作,使地下水位累計回升超過0.15米。此外,城市水源置換后,有更多的引灤水和本地水改向農業和河道補水,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