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所以對這種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頗為關注。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地熱資源利用不斷取得喜人進展。雖然在發展道路上依舊障礙重重,但是逾2000億的地熱能市場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地熱資源開發捷報頻傳 荊棘之路難掩千億商機
隨著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成為各個國家發展的重點。地熱資源就是因此獲得關注的,目前,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在開發地熱能,中國由于地熱資源蘊藏量豐富,所以近年來的開發力度也在大幅提升。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年均可開發利用的地下熱水資源就已經達到了近70億立方米。不久之前,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莊少勤還表示,要積極推進地熱和淺層地溫能的規模化開發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耀峰曾透露,我國地熱直接利用是位居全球第二的美國的2倍多。而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年利用量將達到7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是重點規劃區,另外,自設立以來就備受矚目的雄安新區的地質調查結果也已出爐,未來將重點開發淺層地熱能。
在地熱能資源的利用上,清潔供熱成為主要發展方向,地熱能供暖體系的構建對北方地區來說尤為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我國地熱資源利用捷報頻傳,無疑是為產業發展增添了更多動力。
日前,青海省國土資源廳表示,在青海共和盆地已鉆獲高溫優質干熱巖體。所謂干熱巖,就是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沒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滲透的熱巖體。據了解,這還是中國首次發現溫度達到200℃以上的大規模可利用干熱巖資源。而且,據初步測定,新鉆獲的干熱巖體埋藏適中,易利用。
無獨有偶,不久之后,河南省云龍山地熱勘察取得新突破的消息傳出。據悉,新鄉云龍山地熱井鉆探工程順利竣工,運用先進“氣舉反循環工藝”,成功解決了鉆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該項工程還一舉打破了元古變質巖地層不含水或含水量少的傳統理念,驗證了變質巖底層存在裂隙并和外界水域相通的理論預測。
不可否認,我國在地熱能開發上不斷取得驕人戰果,實現技術突破和理論革新。但是地熱資源利用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全部破解的,例如本身勘探難度相較流于表面的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來說就較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地熱能資源開發和利用也存在前期成本投入較高,回報周期較長的問題。雖然在技術研發方面獲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地熱開發的技術起點相對較高,在提高淺層地熱資源利用率之類的命題上仍待繼續攻關。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地熱能開發需要更加“精打細算”,確保節能、高效、穩定,讓收益看得見。當然,盡管面臨一些困難,可我國地熱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是被普遍認可的結論。更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地熱能利用將帶動逾2000億的投資。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