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冷熱電聯供系統基礎研究”(No.2010CB227300)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以及東莞理工學院8家單位聯合承擔,首席科學家為金紅光研究員。項目設置六個課題,包括“燃料化學能釋放與能的綜合梯級利用”課題,發揮對項目的引領作用;“微小型燃氣輪機熱力循環”、“動力余熱驅動的熱聲發電”和“動力余熱驅動的循環耦合和功冷并供”三個課題旨在解決分布式供能中的熱能梯級利用問題;“蓄能/釋能過程與主動蓄能”和“多能源互補的全工況系統集成”兩個課題主要從系統層面研究全工況性能調控和示范驗證。
項目從能源、環境等領域的多學科交叉層面,開展分布式供能系統基礎研究,擬解決的兩個關鍵科學問題為:1)燃料化學能與熱能綜合梯級利用原理;2)多能源互補機理與全工況性能調控機制。
項目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對轉沖壓發動機等微小型動力、變溫動力余熱驅動的熱聲發電、功冷并供的正逆耦合循環等分布式供能新方法。研究可再生能源與燃料的品位互補原理,探索“源頭蓄能”、多能源互補的系統主動調控新方法。構建全工況集成的分布式供能系統,開展太陽能與天然氣互補的冷熱電聯供系統示范驗證。
項目目標:拓展傳統熱力循環理論框架,闡明燃料化學能與熱能、可再生能源綜合梯級利用的本質規律,創建能的綜合梯級利用理論,形成國際一流的理論研究成果;實現化石燃料與太陽熱能互補、對轉沖壓發動機、熱聲發電等核心技術的突破,促進微小型動力技術革新;提出多能源互補、燃料化學能和熱能的綜合梯級利用的新一代分布式供能系統,示范驗證系統的節能率達到30%以上。建立分布式供能的自主創新技術支撐。
本項目前兩年,各項研究工作全面展開,從能的綜合梯級利用原理、多能源互補機理與方法,到系統全工況性能主動調控機制的三個方向,開展了分布式的基本理論、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研究,初步建立了能的綜合梯級利用理論,形成一系列理論研究成果;研制了8個關鍵技術的實驗臺和1個系統集成實驗平臺,在化石燃料與太陽熱能互補、對轉沖壓發動機、熱聲發電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出進展,發表研究論文137篇,其中國際期刊66篇(計劃36篇),SCI收錄61篇,申報51項國家發明專利(計劃13項),出版學術著作2部。前兩年研究達到了預期目標,2011年9月6日,項目通過科技部組織的中期評估,成績優秀。
再經過三年的研究,本項目將在理論、技術、示范驗證三個層面,形成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理論創新方面,建立燃料化學能有序釋放的基本原理,揭示燃料化學能釋放與燃燒后熱力過程及循環的能量耦合規律,提出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的全工況系統性能調控方法,構建能的品位與循環耦合理論框架,突破傳統熱力循環僅考慮熱能利用的局限性,在燃料化學能、熱能綜合梯級利用的系統節能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技術突破方面,掌握太陽能熱化學發電技術,實現系統源頭節能;完成對轉沖壓發動機關鍵部件的設計與驗證,促進微小型動力技術革新;提出變溫動力余熱驅動熱聲發電新方法;建立多熱源互補的吸收式正逆耦合循環與熱泵循環新方法;提出溶液蓄能等蓄能新介質及其蓄能/釋能新工藝;建立分布式供能的自主創新技術支撐。示范驗證方面,基于本項目建立的能的綜合梯級利用理論,面向工業和建筑節能,提出多能源互補與全工況集成的新一代分布式供能系統,建立MW級冷熱電聯供系統,進行示范驗證。
作者:分布式供能與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隋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