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的藍圖描繪了21世紀中國能源之路
開放、合作、安全,展望中國能源陸權的新戰略
全球能源變局下能源市場的重構與應對
變革中國承載著能源轉型的光榮與夢想
科技創新與能源轉型正引領著深化能源改革的全新時代
作者簡介: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投資協會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北電力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高級專家。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能源評論員、觀察員,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特聘專家,曾任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委相關課題組成員、組長。多家能源、新能源和節能企業的戰略發展顧問。擔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社會監督員。2013年獲國家能源局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被中國節能協會評為“節能中國十大先進人物”,獲中國分布式能源十年突出貢獻獎。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麗中國的能源之戰》的姊妹篇。本書旨在探索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之路,以全方位能源開放形成新安全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中國的“新愚公”,應該如何搬走霧霾、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安全三座大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為世界做出什么表率?“十三五”計劃期間,我們該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改?本書為您答疑解惑。
編輯推薦:
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擁有勤奮好學的人民,擁有足以影響世界的市場,擁有效率更高的治理機制,中國應該如何發揮市場作用?當年,美國在二戰后推動“馬歇爾”計劃,運籌戰后世界復興,承擔起大國的責任。美國向歐洲開放市場,歐洲實現戰后復蘇;對日本開放市場,日本重新實現現代化;對“四小龍”開放市場,他們就經濟騰飛;對中國開放市場,中國的“改革開放”就取得了成功……今天,中國即將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歷史的責任輪到了中國。實現中國能源的全方位對外合作,中國的企業就應該向當年的張騫和班超一樣,積極地向未知的世界去探索,向全球更多的市場進取,靠中國自身巨大的市場托底,威加海內,惠眾天下。
專家推薦:
韓曉平和他們的中國能源網,一直在致力于中國的能源變革。早在我擔任國家能源局局長時,就支持他們多做一些有利于中國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此后,他們組織的很多宣傳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活動我都參加了,他們的很多研究中國能源的課題我也參與了,促進中國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確保中國能源革命的成功是我們大家的共識。推動中國能源行業順應人類新技術革命的潮流,抓住能源革命的契機,推進能源結構的大轉型,爭取革命的主動權,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多年交往中,我逐步加深了對韓曉平同志的認識,曉平同志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不斷筆耕,不斷出成果;同時曉平同志還是一位敢于講真話、講實話的人,對中國能源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為此我向同仁們推薦韓曉平同志撰寫的新作《美麗中國的能源革命》,希望曉平同志繼續深入研究中國和世界正在推動的能源革命,為中國和世界的能源革命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推薦序
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確保能源革命成功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前局長 徐錠明
霧霾中的中國將何去何從?要治理霧霾,要對人民負責任,能源不革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能源是公共商品,沒有能源革命、沒有深化體制改革,不可能治理霧霾。新一輪能源革命將塑造新的工業體系、軍事體系、金融體系和社會體系,新的能源革命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十八大報告指出,未來能源發展方向為“革命、低碳、安全”,革命是核心,低碳是方向,安全是目標。理念轉變,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過去講能源供應不能中斷,現在要加一句話:能源消費要確保無害。能源消費不能產生大量PM2.5,不能發生日本的福島核事故,不能有渤海的漏油事故,否則等于對人民不負責任。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進入新的能源革命浪潮。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相互促進,帶動了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
能源革命正在帶動我國經濟升級。不能想象,我們若繼續以現有的發展模式,靠無所顧忌地消耗資源的方式來維持生產和生活,那樣全球的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八個字: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能源安全。不能總是指望,靠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發展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要立足國情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要研究制定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綠色投資,加大綠色消費,鼓勵綠色參與。要緊緊抓住當今世界開始重視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加快發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產業,建設低碳型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創造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是搶抓世界新一輪能源革命先機的必然要求。
我們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什么是世界?什么是未來?什么是現代化?里夫金講:“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經有很多技術革命,但是仔細分析,只有能源來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變化,才能整體上改變人類的經濟社會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
習總書記談能源問題:能源科技很大的問題是工程科技問題,技術科學要回答為什么?是什么?“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正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能源革命要牢牢把握方向:第一,要牢牢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第二,要牢牢把握產業革命的大趨勢;第三,要牢牢把握聚集人才的大舉措、大方向、大趨勢。
2050年德國能源方案是“688”。到205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要占能源體系的60%,可再生能源發電要占80%,二氧化碳排放比1991年下降80%,德國有8000多萬人口,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后來美國的里夫金寫了一本書,《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人真正推動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出爐,在2050年能源方案中有一句話,能源方案就是要重塑德國。我們的能源革命也是要重塑中國。
什么是道?就是規律、方向、路徑、道路,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就是能源革命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我們不能自滿。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傳統能源消費模式要終結,多輪驅動供應體系要確立,綠色低碳方向要堅定不移,市場決定機制要加快建立,必須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要起決定性作用,要確立市場決定機制。要牢牢把握能源發展大方向大趨勢。要吃透兩頭,一個是中央精神,一個是基層事實,中國能源發展現實,否則就沒有方向。要建立我國新的安全觀、總體安全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這是我們黨治國的重要源泉。
韓曉平和他們的中國能源網,一直在致力于中國的能源變革。早在我擔任國家能源局局長時,就支持他們多做一些有利于中國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此后,他們組織的很多宣傳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活動我都參加了,他們的很多研究中國能源的課題我也參與了,促進中國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確保中國能源革命的成功是我們大家的共識。推動中國能源行業順應人類新技術革命的潮流,抓住能源革命的契機,推進能源結構的大轉型,爭取革命的主動權,也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多年交往中,我逐步加深了對韓曉平同志的認識,曉平同志是一個很勤奮的人,不斷筆耕,不斷出成果;同時曉平同志還是一位敢于講真話、講實話的人,對中國能源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為此我向同仁們推薦韓曉平同志撰寫的新作《美麗中國的能源革命》,希望曉平同志繼續深入研究中國和世界正在推動的能源革命,為中國和世界的能源革命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有哲人云:知道變,而能應變,屬下品境界;能在變之先,而先天下的將變時先變,才是上層境界。關于能源革命,只有系統學習中央精神,才能推動能源革命。看未來,看全球,看生態,看安全,能源發展最終目標是要建立能源生態體系、促進能源生態文明,沒有能源生態文明就沒有國家生態文明。能源生態文明是整個社會生態文明的基礎和試金石。只有堅持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才能確保能源革命的成功。
能源革命,振興中華。能源革命,圓夢華夏。能源革命,重塑中國。
2016年4月于北京
推薦序
能源互聯 協同共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文瑞
“共享”,這是當今最時尚的詞匯之一。獨享、分享和共享,來自于人類發展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的認知,文明的進步是從少數人利用權力和財富獨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逐漸進化到大家根據能力和貢獻來分享發展成果。隨著互聯網革命的推進,信息共享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由此而形成的共享經濟同時成為一種新潮流。
首先提出“能源共享”的是美國能源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他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指出,互聯網技術將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開采、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變為智能化的分布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成能源共享網絡。這將是能源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促成的一次新工業革命,將會讓人類的商業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民眾的普遍參與,人們在共同分享彼此智慧意識的過程中不斷升華,使信息產品的邊際成本逐漸趨于零。信息技術提升了人們的文明程度,越來越多的人不計成本地在互聯網上貢獻自己的信息,讓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知識和智慧,共享逐漸成為一種新文化。這一點,在今天的微信平臺上已經一覽無遺;而在能源領域,分布式能源的普及,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讓人們有機會參與清潔能源的生產,人們愿意彼此之間共同分享這些能源,以實踐自己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這逐漸也會成為一種能源共享的新文化;電動汽車的發展,將依賴信息和能源技術的進步,不可避免地融入這種共享文化。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是最適合實現出行共享的交通工具,而共享不僅可以化解這一技術在發展初期的產品局限性,也使其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
信息、能源、交通的共享都要基于網絡,要形成信息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和交通互聯網,這一網絡不僅是信息、能源、交通本身的互聯互通,而且要通過數據實現相互之間的交織互動和協同優化,形成里夫金描述的“協同共享”。他在新書《零邊際成本社會》中提出“每一種偉大的經濟范式都具備三要素——通信媒介、能源和運輸機制。每個要素都與其他要素互動,三者成為一個整體”。
中國的企業家SPI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的彭小峰,在2014年底就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交易平臺”的理念,他將互聯網普遍應用的眾籌、團購、扁平化、去中介化等理念與互聯網金融等成功的經營模式和人們的生態文明價值觀相融合,讓那些希望擁有一個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的“屌絲”們,通過他的平臺夢想成真。他將太陽能電站的每一塊電池板在網上眾籌,向太陽能電池板廠家進行團購,去除了銀行和大公司的中間夾層,讓所有的交易在互聯網上進行,項目運作通過互聯網透明化,每一個投資者都知道自己的電池板在什么地方,發了多少電,減少了多少二氧化碳,為自己賺了多少錢。通過網絡監督項目開發商的工作進度,監督運維機構的工作效率,監督電網公司和各級政府的誠信情況。這一平臺不僅可以服務于全世界的投資者,也可以服務于全世界的太陽能電站的運營者,還可以通過這些綠色電力服務于全世界的需求者。
中國國家電網劉振亞先生在其撰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首次提出國家電網的宏偉目標是“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也是實施“兩個替代”的關鍵。目的在于讓人人享有充足、清潔、廉價、高效、便捷的能源供應。其中“一極一道”是指北極和赤道,北極環流加之空氣寒冷使北極的風的質量極高,在北極周邊地區大量建設風電;而赤道及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和中東、中亞有大片的荒漠地帶,適合建設超大規模的太陽能電站。“兩個替代”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清潔電能替代終端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其他能源。
阿里巴巴也是能源互聯網的積極參與者和鼓吹者。他們認為能源互聯網不僅是一張有形的網,實現不同能源間互相物理連接,更應該是一張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無形網,融入能源工業生產的每個環節,包括對能源數據的采集、分析、共享和處理,由此帶來能源行業經營模式的顛覆。通過信息和能源融合,實現信息主導、精確控制的能源體系。通過以開放、互聯、對等、分享的原則對電力系統網絡進行重構,提高電網安全性和電力生產的效率,使得能源能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樣,任何合法主體都能自由的接入和分享。他們認為,“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不僅是電網的信息化改造,而應當是多種能源系統相互融合的產物。它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以互聯網及其他前沿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主要的一次能源系統,與天然氣網絡、交通網絡等其他系統緊密耦合而形成復雜多網系統。
互聯網的本質就在于參與,沒有參與就沒有互聯網。互聯網最初利用電話線網絡和數據包交換技術將一部部個人電腦連接起來,就實現了人類信息和智慧的互聯互通。實現了“全世界計算機鏈接起來。Internet就一定要實現!”互聯網使人類從互聯互通到互助互動,從分享到共享,而一切的一切首先在于“參與”。如果說能源互聯網的第一步是將“能源變為數據”,以便感知、控制和優化,那么能源互聯網的目的就是把“數據變為能源”。通過數據的有效交互,最大限度提升各能源系統的協同優化效率,將節約下來的能源供應新的需求,通過需求側的廣泛參與響應,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保利協鑫公司與蘇州開發區提出了建設“六位一體”的立體化能源互聯網,將天然氣熱電冷聯產、太陽能光伏光熱、分布式風能、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的低位熱能、節能服務和儲能六種能源,通過各種能源之間的有機結合和相互轉換,最經濟、高效、可靠、環保地與用戶互動,形成讓用戶參與的能源供應方式。通過開放平臺實現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理念創新,更好地推動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規模化、集約化、互助化、運營市場化。保利協鑫還計劃在蘇州開發區提供1000輛時租模式的電動汽車服務,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享有自助綠色交通而無需購買一輛電動汽車。每一個電動汽車又是一座標準化的信息平臺,及時將道路、車況、續存電量和駕駛者習慣等有關信息上傳,形成智慧交通系統。能源互聯+交通互聯,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能源、交通的協同共享。
當年的互聯網革命,就是各國政府相繼開放了電話線網絡,允許互聯網公司在電話線網絡上使用數據包交換技術進行信息交互,成就了后來的互聯網革命。今天,我們要將電力網絡、交通網絡再次開放,讓其成為一個新的創新平臺,從信息共享走向能源共享和交通共享。
據新浪財經報道,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結果出人意料,中國人對“共享能源”、“共享社區”等理念的接受度位居全球之首,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此外,中國領導人也認同和理解這種新理念,并對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抱有積極的態度。這說明協同共享新模式在中國具有良好的社會認同,預示著中國協同共享新模式大規模發展時代的即將到來。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是《國際歌》中的一句慷慨激昂的歌詞,曾經激勵過千百萬人的心。今天,這句歌詞似乎再次激動了互聯網一代人。我們創造一個“協同共享”的信息、能源、交通的互聯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搭建一系列創新平臺,建立全球協同共享經濟新模式,讓人們自己來創造自己的幸福。
2016年4月于北京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