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是根據陳衛東在中國能源網主辦的2016(第十二屆)中國能源戰略投資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我今天凌晨兩點多才從俄羅斯回來,為了參加這個會還特意改了機票。我這次出去了差不多20天,開始是到紐約參加中美能源對話,然后到了華盛頓拜訪了幾家智庫,主要是關注能源和地緣政治的智庫,又到休斯敦去了幾天,拜訪了一些石油界的朋友。4月18號凌晨回到北京,中午就飛去莫斯科了,到今天凌晨回來。做了這么一個穿越,在低油價下跟這些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消費國打交道,給我一些很直接的反饋和感受。我這個ppt是中美能源對話時用的,經過一系列走訪以后在俄羅斯發言的時候改了一下,我想借這個東西給大家講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張ppt顯示,美國、沙特、中國、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個石油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這四個國家的石油生產占了全球的42.6%,這是2014年底的情況;這四個國家消費的石油是39.6%,所以這四個國家在低油價的背景下,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受益,并不只是單純的傷害或者受益。低油價持續了這么長時間,對各個國家尤其是石油工業都帶來了不同的挑戰。這次我沒有訪問沙特,所以沒有沙特的資料,但是沙特的情況很清楚,這次的“凍產聯盟”沒有談成,這幾天奧巴馬飛到沙特去了,我在美國紐約參加對話的時候,有一個美國的中東能源專家,他是哈佛的教授,也是小布什時期美國中東顧問,我跟他談了很多沙特的問題?,F在沙特的“怒氣”上升,和美國之間的關系表達了越來越多的不信任,所以這次奧巴馬去“滅火”了,看起來“滅火”的效果并不好,這四個國家影響了全球的狀況。我最后會講這四個國家的關系。
現在的低油價是怎么造成的?下面的ppt就是講這個問題。藍線是美國從11年開始頁巖油和致密油的快速增長,從大概一千多萬桶一直上升,美國的石油生產每天增加100萬噸,等于每年增加一個大慶,連續4年,產量增加了兩億噸,這就是它主要的增量,這個時期全球石油增量的80%來自于美國。所以導致紅線即油價的快速下降,這就是為什么前年11月份沙特要“開戰”——我不再減產了,我要市場份額——導致這么一個現象。那么是誰讓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出現的?是中國。是中國對油氣的需求,從2002年開始,把油價從40美元拉到147美元,盡管08年金融危機快速下跌了一段,但是又迅速回到了100。美國的頁巖油氣技術90年代末期就已經完成了,如果沒有這輪油價的高漲,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就不會發生。這個論點我在中美對話的時候就講出來了,在我旁邊坐的是美國能源署的副主任,在我右邊的是美國前能源部的副部長,他們都同意這個觀點。我在華盛頓給美國一個高層智庫的人也講了這個觀點,他也認同。其實就是中國的需求,加上美國前期的技術準備,讓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發生了。要知道在2000年到2012年,中國的需求在占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量的70%到80%,這是中國能量的推動,而我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
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給全世界的石油工業和經濟帶來了什么沖擊?我在俄羅斯同樣講了這個問題,俄羅斯在座的包括同臺演講的人都表示認同這幾個觀點。
第一、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油氣是后面的致密油革命給世界帶來的最大沖擊就是增加了供給,美國正在由油氣進口國向出口國轉型。我們表面看到美國的石油需求還是在增長,坐在我旁邊的EIA的副總裁告訴我,美國本土的石油消費前幾年已經到頂了。我們現在表觀數據還在增長,是沒有扣除我們快速增長對外成品油的出口。如果扣除了對外成品油的出口,美國的石油消費實際是在下降的,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過去10年的石油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就是我們每一加侖油的汽車旅程增長了40%。其中有一個很典型的叫雪佛萊SUV的,同樣的公里數,現在只需要10年前的40%,這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的石油界一定要認識這個問題。歐洲石油消費已經持續下降了10年,美國石油消費已經見頂,這是個基本的事實。
第二、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改變了我們常規石油“生產層”或“資源量”的概念,大大增加了我們油氣資源的可產。原來常規油的“生產層”只能找到“儲層”,而非常規油氣革命后,生油層也可以變成“產層”,從生油巖里面產油。頁巖就是生油巖,大大改變了整個油氣的資源量?,F在美國統計產量的時候,不是按照每口井統計的,而是按照一個鉆機多少產量來統計的。因為頁巖打的的時候,在田點附近猛打就行,所以在一個鉆機位上打了幾口水平井,在周邊就能產多少油,這一個井柱,就是這一群井能產多少油,因為你動用的成本是這個鉆機,而不是那口井。這個改變使得很多統計、計算和它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改變。以一個鉆機打出來一群井來統計它的產量,這是我原來沒有看過的。美國這18個月鉆機數下降了70%,人員減掉了10%到20%,服務公司人員減少了近30%,美國石油工業一共有多少人?我去年就問了這個問題,沒有人告訴我,這次告訴我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從業人員一共就50萬到60萬,中國“3桶油”就有300萬。他們的數據是全部的,包括服務。鉆機下降了70%,人員裁掉了30%,但是產量只下降了10%,這就節省了多少成本!為什么會節省這些成本?就是新的不做了,就圍繞打的最好的點,周邊多鉆,保證產量,就降低了成本。我現在還沒有算清楚,我看到一個資料,一口井,一個鉆機,一天能產3000多桶。我們一口井多少?我們一口井平均十幾桶,怎么來的這個數?很多東西都是超乎我們常規的這種想象。
第三、讓金融資本在石油行業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因為都是中小公司,中小公司沒有那么大的資本和實力,所以金融資本在后面支撐。我問了一個數,油價這么低,對銀行壞帳不是很多嗎?IEA的副總裁告訴我,銀行才不給石油公司貸款呢。我問他銀行的貸款到底有多少?他說銀行累計對石油公司剩余貸款總額大概是2700億美元。而學生上大學的貸款,在美國銀行里面的剩余貸款總額是1.3萬億,對學生貸款是對石油工業貸款的5倍。現在我們有一些文章,可以信口開河說,現在油價低于40美元,美國的大批銀行要破產,他們到了不能承受的地步,這就是胡說八道,用我們銀行貸款的概念去套到人家身上。他們沒事,就是有幾家小的專業銀行給石油工業貸款,給這些公司做勘探貸款的,是要抵押的,有房地產做抵押才能給你貸款。美國已經100多年了,他們知道石油工業的起伏,知道這個風險,銀行不會冒這個風險。不像我們國家“三桶油”,外面可以要資源、要貸款,那些風險最后不還是老百姓來承擔嗎?他們(美國)不會這樣。讓金融企業有更大的話語權,是怎么樣的金融企業呢?資金、私募、風險、投資。這些年我們中國的資金進入了好幾百億,包括中小企業,“三桶油”進去了不到100億,還有400億是別的資金進去的。
第四、由于改變了供求關系,而美國由進口走向出口,整個石油的定價機制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83年、79年到86年這個周期,OPEC嘗試把石油定價權拿過來,結果86年一次大的跌價,OPEC放棄了這個打算,和IEA聯手定了標桿石油價格的體系,就是把石油價格穩定在30美元上下,然后OPEC充當機動生產者的角色,IEA的儲備充當緊急時刻動用的緊急應對機制,這三項合起來,形成了一直維系到21世紀初的標桿石油價格體系,即維持30美元左右的石油價格,價格高了,OPEC多生產,價格低了,他們就減少生產。86年非常明顯,發生了中斷事件,IEA釋放戰略儲備。這個體系一直維持了十幾年,最終中國的需求打破這個體系,因為中國需求他們沒法滿足,只有增加生產。由于中國需求把這個價格體系打破了,引發了美國的非常規革命,美國的非常規革命供過于求造成了石油價格的下跌。中東發現再怎么減產,減產越多,美國就生產越多,市場就弄丟了。所以從2014年他們就決定不再充當這個機動生產者角色了,你不是頁巖油氣生產成本高嗎?咱們就PK,油價低的先生產,符合市場原則。所以PK到現在,發現美國真頑強,好像有點戳不動了,所以這次沙特和俄羅斯進入新世紀后第一次來談所謂“凍產”協議,大家有點抗不住了,美國官員不談這些,他們不談具體企業的事情。所以這一次,是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把整個石油價格定價體系打破了。打破了之后,OPEC就想把機動生產者的帽子硬戴在美國頭上,你不是貴嗎?咱們PK,但是美國是成百上千家企業在生產,美國政府沒有義務要維持什么標桿給企業下什么命令。這個標桿石油價格、石油價格確定機制改變什么呢?原來的標桿價格、機動生產者和IEA儲備共同組成的體系,現在改成了看美國的臉色,他的生產量。美國的生產量是由邊際成本決定的,只要超過邊際成本,我就增加產量。只要跌破了邊際利潤,我就不干了。我在會議講,我們中國的大慶如何虧損了8億美元,我們勝利關了5個小油田,IEA的副總裁馬上說,“你說的成本都是歷史成本,我們現在不看歷史成本了。”就剛才關濱講的,我現在能生存,能占住我的市場,只要我有現金流就行,我就可以干,給了我一個很深刻的概念,現在不談歷史成本了。所以現在這個價格我自己的總結是,美國頁巖油氣的邊際成本和邊際利潤確定了我們以后的使用價格。有人說不對,底線不是美國的邊際成本,底線是沙特阿拉伯的可持續成本。不是生產成本,是整個國家的可持續成本。上端才是美國頁巖油的邊際利潤,這個決定了今后的石油價格。中國在這扮演什么角色?過去是中國的需求打破了這樣一個平衡,導致了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中國不能再扮演這個角色了,誰來扮演呢?期待印度做這個事情,印度最近增量超過了中國,不僅僅是在石油增量上超過中國,而且對外投資也超過了中國。就在這次俄羅斯的會上,他們說本來想把萬科油田的股權有一部分讓給中國的,但是中國決策緩慢,不敢下決心,結果印度投了,印度拿到了。
第五、天然氣價格和油價脫鉤,這是重大的變化。現在美國是最大的天然氣的生產國、消費國,而美國的天然氣是和石油脫鉤的。俄羅斯和歐洲是掛鉤的,我們買的LNG是和石油掛鉤的,但美國不是,美國是和煤炭掛鉤的,上次我講過這個,我不再多說。
這五個沖擊給整個石油工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中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而中國還是繼續增長著的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超過美國。將來俄羅斯的管道、LNG,還有西線、中亞的管道過來,中國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天然氣的集散地。東北亞消費了全球LNG的70%,只有中國有這樣的條件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集散地。我們有很多的氣源,只是我們一直沒有想這樣做的,我們的石油工業只是為了解決我們自己的石油供給,但這已經過時了,我們要把眼光放到全球,看到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全球油氣供給的參與者,而不是只為了我們自己的消費,只為了保障我們的安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已經過時了,如果還按這樣的思維進行投資,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剛才講到了,美國石油增產改變了供給關系,中國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油價的上漲,而中國當前的新常態減緩了需求,還有中國現在和美國都是全世界最大、有最完整石油體系的國家,沒有第二個,只有中國和美國。全世界石油工業的景氣指數,是由多少臺動用鉆機來衡量的。美國的高潮是2001年動用了2000臺鉆機,中國現在也有2000臺鉆機,美國的2000臺鉆機1年鉆10萬臺井,我們2000臺鉆機一年鉆1萬臺井,這就是效率,但是能力是相當的。這就是生產能力或者說是我們的裝備和能源的能力是相當的。
低油價,中國公司很困難,美國也很困難。上圖美國的破產數,第四季度每個月有超過10家公司破產,2016年第一個季度繼續延續這個數,過去最困難的2008年也沒有達到這個數字。所以破產是增加的,中國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困難。
在俄羅斯和美國我講了一個概念,什么叫能源合作或者油氣領域的合作?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貿易,油氣貿易,我們現在著重就是在這一層面;第二個層面是資本的流動,相互投資;第三個層面是技術和信息的流動,所謂能源轉型,最重要的動力是技術進步推動的,而技術的背后需要技術的啟動,有技術,沒有資本的投入是不能啟動的;第四個層面,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的相互流動、相互交流。
我們和美國現在還沒有第一層面的貿易,因為我們還沒有石油天然氣的貿易,我們也沒有買美國的,美國也不賣給我們,但是我們后三個層面有相當豐富的流動。俄羅斯正好相反,我們和俄羅斯有第一個層面的大量的石油貿易,和中東也一樣,但是后三個平面,我們幾乎都沒有。只是官方的推動做一些表面的,但是沒有各個層面的,不像中美之間,一個個人老板都可以跑去美國找朋友找投資。這次我去參觀了一個朋友的制造公司,在這樣的低潮下,他的生意量還在增加,叫模塊鉆機制造公司,我去的時候他正在墨西哥催一個1.6億美元的債,一個中國人兩手空空在那里,現在光墨西哥欠他的債就有1.6億美元!我去了他的廠房,他說他再也不打中國招牌了,90%生產都在美國,在中國生產可能減少10%的成本,但是在美國,價格能多賣20%,干嘛要打中國的招牌?大家要記住這個消息,中國制造已經沒有優勢了。打美國牌子增加10%的成本,但是多賣20%,這就是為什么他90%工人都是美國人的原因。不管一帶一路國家還是別的國家,要可持續,就一定要有這四個層面的流動:貿易、資本、信息技術和人員的相互流動。
我想最后講一下這個菱形,剛才一開始講美國、俄羅斯、沙特、中國。生產超過了40%的石油、消費也接近40%,這個大的菱形可以畫很多三角形,三角形之間怎么互動是非常有意思的。
上面的三角形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我們光從能源的角度講,中國和俄羅斯有供給的、有貿易的,中國和美國還沒有;但是中國和美國有充分的另外的三個途徑——技術、資本和人員的流動;美國現在對俄羅斯是制裁的,是約束的。下面的三角形是中國和沙特、美國:沙特還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之一;沙特現在對美國不滿在上升,不僅僅是油氣,還有地緣政治,而美國想要自給自足撤出中東;中東是需要中國資本的,但中國沒有自信進入中東那么復雜的地緣政治關系的。右面的三角形是沙特、俄羅斯和中國:沙特、俄羅斯都在爭奪中國市場,以前沙特是中國第一大供應伙伴,去年俄羅斯成為第一大供應伙伴,而這兩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低油價下現在正在談“凍產”聯盟,原來是沒有合作的。左面這個三角形是沙特、美國、俄羅斯:沙特后面是OPEC、中東和海灣國家,俄羅斯的后面是中亞和原來的前蘇聯地區,俄羅斯和沙特是最大的供應商,而美國也將會成為一個供應商,尤其是天然氣,他要進入市場。而美國和俄羅斯一起在相互約束,沙特現在對美國這個一直的盟友也是疑心很重。這四個國家、四個三角關系,我們真的沒有好好的研究過,我們一直是在泛泛地談,其實我們把這個菱形、四個三角關系好好研究透了,我們也許就明確了以后的發展方向和投資的方向。
所以這么一個全新的復雜的局面,我們一定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概念和新的模式,商業也好、投資也好,我們要有全新的認識,不能再沿著過去的慣性,不管是思維還是資本,工業自身發展的慣性都需要我們重新考慮。
我們現在談的能源,都講的是化石能源,盡管天然氣是清潔的。昨天地球日聯合國簽的巴黎峰會的協定,其實在所有的傳統能源的觀念上又增加了一層,我一直叫低碳道德和環境保護問題。而我們中國前段時間一直轟轟烈烈討論煤的問題,討論煤的潔凈利用問題,討論煤電是不是可以零排放的問題,這些問題某種意義上反應了中國能源結構的落后和無奈,也反映了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的學者、專家們還有企業,是站在一個比較短期的眼前利益的角度來看的。因為我們煤電的零排放標準里面是不包括二氧化碳的,而巴黎峰會最重要的一個減排是減二氧化碳。所以我們現在是在走兩個步驟,所謂“潔凈利用”,是講煤的減估,而不是減排。煤炭是個高碳能源,這是事實,我們沒有人能夠改變能量守恒和物質不滅的定律,我沒有向徐(錠明)講的那么斬釘截鐵,它有一個過程,但是全世界都在一個減煤的歷程,中國沒有特色道路可走,我們也是必定要減煤的。巴黎這個協定簽了之后,對中國減煤的國際壓力會增大。美國的專家普遍關注中國的“十三五”減煤、煤的頂峰;俄羅斯能源關注的是進口、代替,增加自己的出口,降低自己的油氣生產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能源轉型,美中應該如何合作,而俄羅斯講的怎么提高本土的油氣裝備制造,降低我們油氣生產成本,繼續維持油氣生產大國的地位,這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戰略選擇。
好了,謝謝,再見。
責任編輯: 曹吉生